UW-Madison就读体验:转学美本是我最不后悔的事

原标题:UW-Madison就读体验:转学美本是我最不后悔的事

我是去年在Me留学的帮助下,由陆本转入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录取的专业是文理学院下的General Studies(点击查看她的转学申请故事:陆本转美本Top40,机电少女的逐梦路!)。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成长了不少。在Me留学的持续关注下,我也有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申请做足准备

定专业更自由

在学业上,国内外差异最大的是专业和选课的自由度。从专业方面来说,我入学UW时想读计算机专业,但上学期上了CS220后被难度劝退。后来我和洪老师商量决定还是攻读数学专业,之后可以进一步去偏分析、统计的研究生项目深造。

接下来我和学校的Advisor沟通也让我对选专业的自由度有了新的认知。在时间、可选课程允许的前提下,我可以按照兴趣在学院内选择各种不同专业。比如在觉得CS不适合自己后,我可以转而上数学课程,只要在毕业前完成数学专业的要求课程,我就可以拿学位。

现在,我每学期差不多上一节国际学生要求的英语课程,一两节通识课程,比如Social Science、生物课等等。剩下的两节我上数学课就行了。这个暑期我会开始攻略R语言,下学期都是偏数学概率课程,之后再上统计中高阶课程。

关于每学期选课的规划,我的Advisor也会给我不少建议。这也让我看到了学校的学生服务和支持做得很不错。一开始我以为只有一个Advisor,但其实有多个不同的Advisor服务不同目标。没有申报专业的时候,有一个会给我一些生活上和学术上的信息,也会给我分配一些特定专业Advisor。另一个是负责数学类的。大部分都是我去问他,我应该选什么课程,有什么数学的Research。最后是确认专业后,数学部门的一个老师会群发我们专业的讲座等活动通知。

更自由的选课

在UW,选课的自由度也很高。我在国内学校的专业是电气学。而课程基本都是固定的,不能很自由地选课。想去上一些历史、考古的课程根本都不可能的。此外,我们还会有一些学习任务,感觉像是完成指标,对学习没有很大的帮助。相对来说,UW的选课非常自由,没有明显的框架。这给了我可以依照兴趣选课的自由。此外,我们每个学期有一节课可以选择Pass,也就是不计入GPA。这样我在尝试一些不同专业的课程时,可以不用担心学不好而拖累自己的GPA了。

这种低的试错成本也推动了我去上各种各样的有趣课程。上学期,我选了一门关于舞蹈的性别研究课。老师给了我们很多Topics,大多都是研究性别角色对舞蹈的影响。我还挺喜欢这门课的。虽然要写很多Essays,对我来说有困难,但好在评分还挺松,而且锻炼了我的英文写作。

更勇敢的表达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很多我值得学习和进步的地方。比如在课堂上,我发现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的表现欲差别很大。在国内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授课类型的教育,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吸收老师讲的知识。但是现在我的课堂包含大量的学生小组讨论课程时间,这需要我被调动起来,也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这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里比较少接触的。特别是我刚到UW时,雅思是6.5分。一下子进入到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还对我的表达有那么高的要求,我有点怵。

但好在周围的人都很友好。比如,有一节人类学的课,我一直很少发言。我的一位美国同学注意到了,他会善意提醒我发言,给我表现的机会。虽然我害怕发言,说得磕磕绊绊,但就这个过程也让我越来越不害怕表达了。渐渐地,我观察到美国同学的发言也不是每个都精彩绝伦,但他们都很爱表达自己。好的不好的,都要说一番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也更能放得开去锻炼、表达自己了。

更快乐的课外

美本生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外活动,我也常和同学们出去玩。初来乍到,我的生活圈子还是中国学生为主,现在经过一年的适应期,我渐渐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语言障碍也极大降低。下学期,我希望多认识一些本地的朋友,和从别的地方来的朋友。这样我可以和其他不同文化、种族背景的同学交流,也可以更加锻炼自己的口语。

学校有一些针对国际学生的活动,大家就在一起讨论,每次有一个Topic,大家一起坐下来聊天,互相认识,融入校园生活。学校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同学们都是年轻人,体育,音乐节和追星都是不分种族的共同话题。这里的体育、户外活动也非常多。学校有一个四层楼健身房,还有游泳池、瑜伽馆,全部都是免费向学生开放的。学校附近有一个湖,风景很优美。大家也都爱去那里玩,我感觉在学校的人都挺快乐的。

更全面地独立

生活方面,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独立了。我和现在的室友都是转学来的,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会上不同的课,平时各自忙各自的,相处的时间有限。这也是周围很多同学生活的写照。有的人是经济+数学双专业,以后要去金融量化行业卷。有的人要读CS,课外疯狂刷题。有的人转社科,课外阅读量很多很重,大家是一起学习,也是独自作战。

不再有舍友、班委、老师提醒我该怎么做,我会在开学时根据老师发放的课程大纲去理清几点上课,如何评分,什么时候考试,老师有哪些规矩。平时我用Canva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和各种行程安排,做到自己心里有数,把每个事情做好,并且不依赖别人。一开始,我还是有很多事情问Me留学的洪老师,但是逐渐的,我发现我“入门了”,这和我以前的状态大不一样。我学会了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

变得独立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美国的整体生活节奏松弛有度,在学业上有很多任务,但是在生活上,我可以放慢脚步。平时不忙的时候,我常常在家做菜,因为没有一个App让我能什么东西都外卖闪送到家。我需要自己去规划冰箱里该有什么,照顾自己需要有哪些储备,如何做到营养均衡。这些挑战并不难,我很快就适应过来,而且如鱼得水。

更健康的心态

这段时间许多人也会问我,美国的新冠疫情还在持续,病例数居高不下,这样的情况下留学生活受影响吗?我的感受是生活确实常态化了。而且我也能看到学校不是在“躺平”,而是有完备的应对措施。学校会定期邮件催促学生接种疫苗加强针和每个季节的流感疫苗。如果学生得了新冠,学校会安排专门隔离的场所。国际生的强制医保也能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就医需求。我一直坚信,好好学习,强身健体,保持心态上的健康,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害怕。

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掌控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了。这里宽松的审美和文化氛围也帮助我告别了容貌焦虑。我可以“乱穿”了,也常常收到路人的赞美。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更长远的规划

转眼间已经到了要考虑研究生申请的时候了。周围同学都在讨论美国研究生申请变卷了,大家也都有各自的规划。最近,我和Me留学的洪老师大概定好了研究生申请的雏形。这个接下来的寒暑假如何安排,我们也有了眉目,所以内心比较踏实。以前我觉得,我离开一个双非陆本,能申请到更好的美国研究生就可以。等我去到一个QS排名前100的学府读本科后,我又有了更高的目标,更长远的规划。我现在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转学帮助我扭转了第一学历,但这确实仅仅是第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