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这位先哲竟是东台知县!

2023-10-03   幸福东台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这位先哲竟是东台知县!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了中国历代许多先哲名家,其中就有“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他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流传至今。童鞋们知道吗?这位先哲就是从东台走上仕途的,换句话说,东台是魏源的发迹地。童鞋们可知道魏源的理论影响和贡献吗?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入侵和国门被打开,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自那以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人把眼光转向西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被翻译介绍到我国,不少人开始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问题,社会科学各学科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

——摘自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魏源

魏源(1794年-1857年),湖南邵阳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魏源7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1822年,魏源中顺天乡试举人,充当地方官的幕僚。1825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聘他编纂《皇朝经世文编》,首开清末编辑时务政论文编的风气。由此他开始留意经世济用之学,并立志以经世济用之学来拯救清王朝。然而,魏源在仕途上极为坎坷,屡试不第,只好长期充当幕僚,寄人篱下。魏源道光九年(1829),36岁的魏源参加礼部会试,落第。道光二十五年(1845),52岁的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终于中进士,被任命为扬州府东台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

扬州府为明,清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明朝初年,扬州府属京师,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京师后,改属南京,时为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境内两府之一(另一府为淮安府)。清初沿袭明朝制度,仍置扬州府属江南省,后江南省东西分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江苏省,辖境较明朝略有缩小。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2州和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6县,俗称“扬八属”。

魏源在东台任上,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并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名人评价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此二书(《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在今日诚为刍狗,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宋恕(启蒙思想家):近人撰外史,如《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四裔年表》等书,题名皆陋。将以尊内,适使外人笑我学者为井蛙,反辱国矣。

《魏源传》: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而为汉学家,从幕友转而为亲民官,从解经笺诗的通儒转而为关心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而为放眼世界的先驱,都充分显示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他因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时时以湔洗国耻为念,提出“后王师前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魏源轶事

魏源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个兢兢业业廉政爱民的政治家。在他做官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由于他一生清廉,没有过多的钱财,有一次甚至连回家安葬母亲的路费都没有。

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46年的夏天,魏源的老母亲因病去世,按照清朝留下了的规矩,官员的父亲去世就必须去官守制。这时候的魏源,虽然是一方的父母官,但是他却穷的连装母亲棺材回老家安葬的路费都凑不出来,只能住到朋友家里,还向亲友借了不少的债。以至于魏源在给朋友的信中,都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穷苦的时候。

后来,魏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最终凑齐路费,安全地将母亲的灵柩运回故乡。在起身离开东台县的时候,东台人民万人空巷,拭泪挥手送魏源,这种场景,是在令人感慨。

魏源不仅廉政清明,还善于发现人才。他在东台县期间,遍访全县有才能的人,向朝廷举荐。

魏源听说东台县有一个叫冯道立的人,对水利方面颇有研究。于是魏源就亲自登门拜访,对东台县的水利情况多有咨询。了解了冯道立的真才实学以后,魏源又向朝廷举荐。后来,冯道立在两江总督陆建瀛的推荐下参加了制科,最终举贤良方正,被授予承德郎。入仕以后,冯道立多次参加苏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这一点可以说明魏源有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如今,在冯道立故居内市甬尽头的砖屏上,冯道立先生画像两侧,就刻有魏源当年访问冯道立先生时题的一副对联。联曰:绘郏檀之图,一卷中已饥已溺;熏阳城之化,数千家毋讼毋嚣。

以上两则魏源的小故事,又再一次证明了他有着为国为民奉献的高尚品质。

重大成果

魏源生于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治腐败,国防废驰,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把侵略势力扩展到中国,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古国大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机四伏,清王朝行将灭亡之势不可逆转。在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中,作为地方阶级改良派的知识分子,他忧国忧民,企望以经世致用之学来改造学术,改良教育,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尽管他没有认识到清王朝腐败的根源是封建社会制度,也没有提出从根本上改革封建社会制度的主张,但是他以拯时救弊的抱负,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弊政的经世思想,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改革封建教育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他一生著有《古微堂集》、《古微堂诗集》、《老子本义》、《孙子集注》、《皇朝经世文编》、《书古微》、《诗古微》、《元史新编》、《圣武记》等多部重要著作。但最著名的书是《海国图志》,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

魏源画像

《海国图志》有50卷本,60卷本和100卷本。最终定稿时《海国图志》有88万字,75幅地图,西洋图57页。包括了世界地理、历史、自然、经济、宗教、法律、文化、物产等等,内容十分丰富。

它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筹海》,魏源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清军的失利,提出了战略对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对策和战败后应该做的措施,并且对当下的政治形势作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是世界地图以及当时各国的部分地图。打破了中国人认为的自己才是天下中心的观点;第三部分更加细致地描写了各国的情况;第四部分是鸦片战争的材料以及搜集翻译的外国的情报资料;第五部分是一些枪炮舰船的设计图纸,以及一些西洋工艺的设计方法,他还积极提倡中国创办民用工业,用民间资本的力量,发展国防军事工业,使国家富强昌盛。;第六部分是《地球天文合论》,详细介绍了地球的形状运行等等西方的天文科学。

同时,魏源在这本书里还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眼观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不应该将所有的眼光对准西方,也要时时堤防强邻俄国的野心。历史后来证明魏源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魏源的著作,开启了中国人眼界近代化的道路。

《海国图志》秉持“圣贤之道,无非实践”,措施详尽务实。他主张发展自己民族的工业,“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延西洋橐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等等。

发展海运。有利国家经济、军事和民生。他曾经辅佐江苏巡抚陶澍,针对当时漕粮官运、运河堵塞,建议改官运漕粮由海商运输。对突破海禁、破除官运漕粮垄断,发展海运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金融业。基于鸦片贸易,使“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造成白银外溢,国库空虚,魏源提出允许商民开矿,并按照西法铸造银钱,以充实国库。

对外贸易。魏源支持林则徐提出的“互市”政策,应允许中外商民互易货物,互通有无,在平等基础上公开进行贸易,但有些货物可视情况禁止,鸦片则必须坚决禁止。

发展商业。西洋诸国富强的原因之一是“以商立国”,中国必须破除“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改变奉行重义轻利的工具理性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推行民主制度。他介绍瑞士的情况,英美的议会制度,称赞美国的宪章“可垂奕世而无弊”,英美的议会体制体现了“公”和“周”。建立、发展情报部门。“悉夷情”、“译夷书”皆为实战。书中的75幅地图、世界五大洲各国地志、表、国地总论和地球天文合论的5个部分,79卷,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编撰。

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魏源介绍了美、英、法、德、荷、西班牙诸国学校的数目,教师的待遇,教学的运行管理,教育内容。

他所论及的某些对策,直到上世纪初、中叶才得以实行,有些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得以实行。魏源的确比他的同代人站得高看得远。

《海国图志》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海国图志》如同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其次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客观介绍评说,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借鉴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以变古今官家之局。“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再次对军事贡献杰出,他是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在战略防御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以至“诱其深入”、“坚壁清野”、“出奇设伏”、“水陆夹攻”、“草木皆兵”等战术原则。魏源这种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思想,不但适用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也适用于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其他国家。当时日本人鹫津毅堂,为了寻求“防英夷之术”,读了魏源的著作后,感慨地说:“海防之策莫善于是篇。”

魏源在东台任职期间,还留下了许多名言佳句:

上有青天,一片冰心盟上帝;

民皆赤子,满腔热血注民瘼。

  • ——题于江苏东台县衙庭柱

民不可欺,常忧获戾于百姓;

官非易作,唯愿推恩到万家。

  • ——题于江苏东台县衙厅柱

安得民情常达;

唯恐己过不闻。

  • ——题于江苏东台县衙正堂

@幸福东台 姊妹号集合,长按二维码关注。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