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凝聚态物理最高奖的薛其坤校长将出席2023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

2023-10-25   DeepTech深科技

原标题:获凝聚态物理最高奖的薛其坤校长将出席2023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

就在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荣获 2024 年度的巴克利奖,与哈佛大学教授 Ashvin Vishwanath 共同获奖,这是这一国际大奖自 1953 年首次授奖以来第一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图:薛其坤院士获奖信息丨来源:美国物理学会

2012 年底,薛其坤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实验中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世界首次”,并在次年发表于 Science 上之后,被审稿人高度评价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作为业界公认的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此次的颁发,是国际物理学界对他和团队多年来在拓扑绝缘体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更代表着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基础科研前沿的一次重大突破。

面向世界,立足中国,薛其坤院士也丝毫没有停下创新、探索的步伐,他和研究团队下一步的科学目标,是在高温超导机理研究中取得新的中国发现。与此同时,在一周后的 11 月 2~3 日,薛其坤院士将应邀出席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的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简称“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暨青年科技论坛,并发表演讲。想要近距离一睹院士风采吗?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报名即可!

除了薛其坤院士之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众多海内外顶尖学术专家、商业领袖等,共同探讨科技如何帮助我们应对时代的危机和全人类的挑战。那么,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在今年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创新、灵感和想象?我们一文说明白!

大咖云集:来自最强大脑的前沿洞见

本次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 亚太区发布仪式暨青年科技论坛将是 TR35 亚太区发布仪式第三次落地余杭,也是每年极为重磅的科技盛宴之一。此次活动目前汇聚了近 80 位海内外学术大咖、科技商业领袖、资本代表共济一堂,除了薛其坤院士之外,还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导王自力,奥克兰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 Elizabeth Broadbent,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被称为“世界静电纺丝之父”的 Seeram Ramakrishna,麻省理工学院核反应堆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核反应堆专家胡玲文等多位海内外顶级专家,以及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流科学家,覆盖了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人工智能、光量子计算、先进制造等各大前沿领域,将为我们分享尖端技术的最新进展和行业发展的趋势、走向。

巅峰对话:目睹顶级专家的精彩交锋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高端圆桌对谈,邀请到了奥克兰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 Elizabeth Broadbent,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二维材料与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功能材料研究所联合主任、材料科学及工程系杰出教授、物理系杰出教授、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Antonio H. Castro Neto,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Seeram Ramakrishna,麻省理工学院核反应堆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核反应堆专家胡玲文共 4 位能源、材料、心理学与情感计算等方面的顶级专家,一起围绕“科技如何赋能发展”的宏大命题展开深入的探讨,跨界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星河璀璨:见证新一届 TR35 的诞生

诞生于 1899 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创刊百年之际的 1999 年起,每年都会评选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简称“TR35”),涵盖范围包括生物医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智能制造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始终关注那些最有潜力引领时代发展、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青年科技人才,并凭此解析当下,“预测未来”。

2010 年,TR35 首次进行区域性评选,逐渐成为了亚太、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青年群体的创新评价指标。今年,新一届 TR35 亚太区入选者将第三次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诞生,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新名单,更是我们能看到的未来版图的再一次更新!届时,往届的 TR35 入选者也将出席现场,与我们一同见证。

无限未来:求索科技创新的终极边疆

今年声名鹊起的 OpenAI CEO Sam Altman 曾说,“除了人工智能,未来我只对两个事情感兴趣:无限的能源和无限的寿命。”在本次的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 亚太区发布仪式暨青年科技论坛上,我们决定更进一步,开辟出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智力板块,奉上若干重量级的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

无限的寿命板块,我们将关注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及相关的交叉学科,野心不止活得更久,还要活得更好。

无限的能源板块,我们将聚焦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力图为人类带来“能源自由”。

无限的空间板块,我们将上达月球、火星的星辰大海,下入光怪陆离的量子领域,还要在与物理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开疆拓土。

无限的智力板块,我们将探讨时下最为流行的 AI,摸索人类与机器意识的边缘。

本次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发布仪式暨青年科技论坛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作为指导单位,余杭区人民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共同主办,余杭区委人才办、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共同承办,DeepTech、云樾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执行,是继 2021 年 TR35 亚太区发布仪式正式落地中国之后,第三次来到杭州未来科技城。在过往的评选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亚太地区 10 余个国家的科技青年们的突破成就,他们或生长于此,或深耕于此,技术领域不同,文化背景多样,但合力都指向最前沿的科技创新。

欢迎你与我们相聚未来之城,一同见证!

扫描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