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退休后可以拿多少钱?

2022-04-24     银行螺丝钉

原标题: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退休后可以拿多少钱?

退休金,是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在大部分人印象中,退休金一般就是两三千元,部分优秀的群体可能可以达到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那么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

其中:(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存额÷计发月数

目前国内退休人员计发月数的数值是按照退休年龄来核算的,比如你50岁就退休,那么计发月数就是195个月,你60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是139个月,越晚退休,计发月数越低,当月取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金额就越高。

举个例子:假设你退休前,个人的养老金账户累积了50万元的余额,如果你是50岁退休,那么每个月你的个人账户将会发放养老金:50万元/195个月=2564.1元;如果你是60岁退休,那么每个月你的个人账户将会发放养老金:50万元/139个月=3597.12元。

上述计算的还是等额的累存额,现实中越晚退休,你缴纳的累存额越高,比如你23岁工作,50岁退休,那么累存的时间只有27年,但如果你是23岁工作,60岁退休,那么累存的时间就有37年,正常而言,时间越长,累存的金额就越多;再加上越晚退休,计发的月数就越短,发放的金额就越高。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公式中: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正常而言,大部分人不会超过1(也就是不会超过全省的平均的水平,在高一点,1.5的指数值应该可以覆盖99%以上的人群了)。

举个例子:你所在地区2021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实际个人缴费基数为3000元(不要觉得奇怪,现实中很多企业为了少缴费,缴费的基数往往都低于员工的个人工资),2020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600元,实际个人缴费基数为2500元,则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3000/5000)+(2500/4600)】/2=0.57。

我们按照数值1计算(这个比例就是你实际收入多少,公司就按照这个金额缴纳),按照上述的2021年全省平均工资5000元计算,假设你缴费年限为30年,那么基础养老金就是:5000*(1+1)/2*30*1%=1500元。

根据以上公式就可以粗略计算一下自己的养老金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41d40f6544230bda9b0425f4123c5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