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好人墙”。李鑫波 摄
用信仰之光凝聚力量,让道德之花灿烂绽放。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6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0余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0余人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00余人荣获“贵州好人”……近年来,黔西南州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道德典型已经从最初的“个体”向“群体”裂变,由“盆景”向“风景”拓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黔西南好人群像”,为助推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创新机制 让文明花开满城芳
这里有全国道德模范韦正雄,在滔滔洪水中的抉择几乎成为一种本能,而当需要取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作出用大爱替代小爱的选择,舍身救起31名学生,但却永远的失去了7位亲人。
这里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刘秀祥,“我们是山里的孩子,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刘秀祥朴实的语言得到了学子们雷鸣般的掌声,激励着学子们刻苦学习、修身立德,做热爱祖国、胸怀理想的新时代好少年。
这里有“中国好人”刘永芳,她说:“驻村工作,必须要沉下身子,进农家、说农话、干农活、晓农事、暖农心,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中国好人”刘永芳分享自己的驻村经历
近年来涌现出龙福刚、成凤祥、马贵、王志铖、韦安刚、林雪玉、肖体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的“黔西南好人现象”。
全国劳动模范龙福刚进村寨宣讲。皮佳丽 摄
黔西南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牢牢树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种导向,一张名片”的理念,聚焦广大群众和重点领域,采取“大家议+组织选+民主评”和“上下联动+线索收集+动态跟踪”的方式。建立了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好人”选树机制,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宣传委员、融媒体中心记者、村(社区)干部和自媒体的作用,融合“媒体走基层”的主题形式。围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现场,深入生活,深入细节,深入心灵,深入挖掘好人好事,发动群众在身边推举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事,高标准提炼先进典型的内涵,严格把握典型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传播性和影响力,选树了一批群众认可的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通过媒体、媒介持续宣传,让好人成为“名人”,聚焦好人好事,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扩散放大正能量。同时,将“好人黔西南”品牌打造成为文明城市的推介亮点,提升了黔西南整体形象。
厚植沃土 让道德力量竞相迸发
为发挥“好人”力量。黔西南州采取“三进四结合”的方式用好全州近两千个各级各类道德讲堂。“好人牌匾”进讲堂,设计制作与道德讲堂氛围相协调的好人宣传牌匾在道德讲堂悬挂,宣传好人事迹。好人故事进讲堂,通过开展黔西南故事征集、讲故事等大赛,以身边人讲好“黔西南故事”,让好人形象不仅有血有肉,也更接地气,更鲜活真实。好人模范进讲堂,不仅让群众身边的好党员、好邻居、好媳妇、好干部和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走进道德讲堂,还通过举办主题论坛等形式,邀请州外、省外好人到黔西南进行宣讲交流,以身边人说自己事,有效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增强亲和力和信服力。“四结合”即通过与远程教育、与干部夜校、与广播等媒体、与民俗节庆相结合,灵活“办”讲堂。兴义市楼纳村举办“广场道德讲堂”传播孝文化;望谟县桑郎镇通过“双语式”道德讲堂活动,增强布依文化自信,传播道德风尚取得了实际成效。
兴仁市学习身边好人展示长廊。李鑫波 摄
为传播“好人”故事。黔西南州构建了全方位、广覆盖的身边好人学习宣传体系。在单位、村(社区)设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榜,在城市街道、公交车站台、商场等公共场所等张贴好人宣传海报,打造建设了一批好人公园、好人广场、好人街,开展身边好人事迹展,将好人宣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内容。
激励文艺创作,使“好人”主题和品牌出精品。以全国道德模范钟晶为原型的电影《美丽的青春》实现了“黔西南好人”的跨领域影响。激活民间活力,使“好人”主题和品牌落得了地、生得了根。有效对大型公益活动“爱心送考”,以及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公益讲座“微道堂”“国学读书会”等进行引导,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传播文化正能量。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电视台广播直播间,与听众分享自己的故事,运用APP、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好人故事。编辑出版《榜样的力量》书籍,让平凡人因为美德、因为善行,成为温暖社会、引领文明风尚、传递正能量的强大力量。用一个个鲜活的凡人善举事例,汇集起社会价值主流,为中国梦注入了无穷的道德力量。
为延展“好人”效应。黔西南州各县(市)组建了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好人好声音”政策宣讲进社区、学校、企业;“好人话文明”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州上下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礼遇褒奖 让道德之树四季常青
为加强和推进黔西南州道德建设,积极营造好人好报、有德有得的社会氛围,凝聚社会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从2014年开始,黔西南州出台一系列办法,对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国好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贵州好人”进行礼遇帮扶,州委、州政府建立“好人库”设立“好人基金”,助“好人”变为“能人”,更好回馈社会。实行“特困家庭”救助,搭建好人与弱势群体的结对帮扶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已发放礼遇帮扶慰问金200余万元,礼遇帮扶慰问先进典型1000余人次。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层出不穷的黔西南好人,正在从个体、群体逐步发展为整体,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在黔西南,“好人现象”引发“好人群像”,实现了从一个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个地区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
来源: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账号
编辑:贞南
校对:尤小泽
往期推荐
即日起,兴义市、义龙新区公共场所全面推行“两码同查”
兴义健康产业崛起 塑造“康养之都”区域发展新方向
喜讯!兴义机场将于9月2日起恢复西安=兴义=海口航线
|黔|西|南|微|联|盟|黔西南微联盟 :贵州兴义之窗 金州在线 掌上黔西南 兴义人才招聘网 兴义吃货街 乐享金州 黔西南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