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里的“活黄金”,捞一晚能赚10000?红虫为何如此值钱?

2022-08-06     生活像爬山

原标题:臭水沟里的“活黄金”,捞一晚能赚10000?红虫为何如此值钱?

文/非凡科普

你敢相信吗?有一种生长在臭水沟里的红色虫子,抓一晚上就能赚一万块,“抓虫者们”即便冒着会坐牢的风险也要顶风作案,那么,这种虫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为啥抓它还会坐牢呢?

红虫究竟是什么“虫”?

2019年的最后一天,安徽省农业农村水利局的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淮上区沫河口镇有人利用机械方式掠夺性的捕捞“红虫”,现场直接查获“红虫”41.5斤。

水利局当即对实施捕捞的6个人做出了行政处罚,除了停止捕捞以外,还要承担6.64万元的赔偿金以及3000元的鉴定费,是不是很好奇,这究竟是个啥虫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臭水沟里的红虫为何值钱”。

这种红虫是摇蚊的幼虫,也有人叫它“血虫”,它的分布比较广泛,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影响价值很高,也是世界公认最优良的热带鱼活饲料。

这种虫子能在缺氧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平时大多出现在臭水沟和一些河湖中,可能看起来挺埋汰的的,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从最初的几块钱一斤,现在已经涨到了十几块纪念,有些地区甚至上百块一斤,所以说一个晚上能赚1万块,也并非是空口说大话。

那么,这种恶心的红虫,咋就成了人们“日进斗金”的财富密码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个生活在臭水沟里的红色虫子,一斤能卖到300块

曾经的天津地区可以说是红虫捕捞的聚集地,当时有很多人依靠捕捞红虫发家致富,白天该上班上班、该种地种地,到了晚上,大家都举着手电筒在臭水沟里捞来捞去。

捞红虫的方法也很简单,人们先将河底的淤泥翻起,然后用网将其进行简单筛选后放进岸边的盆里,将淤泥和红虫进行分离。

认认真真忙活一晚上的话,少则捞个几十斤,多的话能捞上百斤,按照一斤30元的价格计算,一晚赚上万元还真不是大话。

可能你以为,这小虫子能有什么市场,实际上它却非常的抢手,常常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也正是这样的状态下,慢慢催生出了“职业的捞虫族”。

人们不再依赖于人工捕捞,而是开始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效率直接比人工提高好几倍,捞虫族们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但好景不长,自2008年开始,我国便出台了政策,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红虫的行动,这时如果你依旧肆无忌惮的捕捞红虫还被发现了,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处罚,最高会被罚款所捞红虫总价的40倍罚款。

所以很可能因为捞虫子这件事让自己一朝回到解放前,看到这有很多人就会问了,不就是捞个虫子吗?怎么就违法了呢?我国为何要禁止?咱们接着往下看。

红虫作为蚊子的幼虫,为啥国家要禁止捕捞?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不管是什么生物,不管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大自然既然创造了它,毕竟有它存在的理由,红虫亦是如此。

尤其是人们开始用机械作业之后,大功率的抽水机将水底的淤泥全都抽上岸,筛选出红虫之后又将淤泥倾倒回河里,这一过程中,水中的鱼虾、藻类会因为二次污染而死伤惨重。

尤其是在每年鱼类的产卵期,捕捞红虫更实惠造成大量的鱼卵死亡,从而严重破坏水生环境,这对鱼类来说,无疑是“血腥杀伐”。

其次,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红虫是害虫,毕竟它们具有一定净化水质的作用,因为红虫的食物就是水面上的浮藻类生物,所以越是污染严重的地方,红虫的数量就越多。

再者,红城市生物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红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队中水生动物的天然饵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红虫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一时的利益大肆捕捞红虫,不仅损害了底栖生物、鱼类资源,也搅动了水体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的多样性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维护人类自己的利益,我们应该停止对大自然的伤害,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3b6b079c718edd72ca0726880a5c1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