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宝一起玩游戏,石头剪刀布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的要“赢”,如果是输了,就会耍赖般的用什么“三局两胜”“五局三胜”来要求我不断地重复和他比,直到他“赢”为主。
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讲,“赢”是一个结果,更是心之所向。
很多家长也会跟着苦恼:究竟要不要让着孩子,究竟让不让他“赢”?
如果坚持让孩子接受真实的现实,他们“赢”了就高兴,“输”了会耍赖或者生气。
如果纵容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赢”,又担心他们的抗挫能力太弱,对成长不利。
怎么办才好?
第一步,用战术解决问题
孩子有好胜心理并没有错,家长担心宝宝的抗挫能力也没有错。只不过,家长不妨可以采取一些“战略战术”来帮助宝宝扭转或接受“赢与输”的问题。
比如,在玩游戏之前,妈妈要先和孩子讲好规则:玩游戏,有赢有输,宝宝会赢,妈妈也会赢,谁赢我们都要一起击掌祝贺一下哦!
然后第一次石头剪刀布的时候,妈妈尽量去赢。赢了之后立即主动和孩子击掌,这个时候宝宝刚知道规则,即便输了也会勉为其难地接受规则,和妈妈击掌庆祝。
第二次玩的时候,妈妈尽量去输,让宝宝感受到“赢”的快乐。
第三次玩,妈妈继续输,这时妈妈要主动“耍赖”,就像宝宝日常耍赖一样,各种的“不玩”,各种的“闹”,这时宝宝多半就会开始安慰你:“有赢有输、宝宝会赢、妈妈也会赢,谁赢都要击掌庆祝……”
好了,宝宝已经学会用自己制定的规则来安抚或者制约妈妈,那么当他在乎输赢的时候,妈妈就可以“有据可依”了。
经过如此这般不断地重复和刺激,宝宝就懂得了规则,知道了输与赢都是一种状态,没有常赢,也不会总输,依靠自己,平常心待之就好。
第二步,面对结果,学会复盘总结原因
孩子总是要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不管是温暖也好,还是残酷也罢,只有他自己能够以平常心待之,用乐观和豁达的态度面对成败得失,才能够真正让自己获得幸福。
所以,教会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因为“输”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的鼓励和引导,才是帮助他们勇敢面对挫折的力量。
不妨复盘整件事,鼓励孩子自己总结出输与赢的原因,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正的努力和付出,方向是否正确,是否还有机会反败为胜,还有就是要如何正确的面对“输”。
这样孩子才会在引导中,慢慢地看淡输赢的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和方向的把握。
即便是面对小宝宝,面对简单的石头剪刀布,都是可以复盘的。想要孩子知道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父母就要坚持所有的过程,才能够让孩子“习惯成自然”。
第三步,父母的态度要“温软而坚定”
面对宝宝的各种哭闹和耍赖,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如果一味退让,那么宝宝步步紧逼,完全不接受失败和输这个事实也在所难免。
如果强硬指责,那么宝宝开始胆怯懦弱、孤僻怕事,也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温软而坚定”:给孩子一个温软的怀抱和一个坚定的态度,输了就是输了,接受就好,丝毫不影响爸爸妈妈爱你,更不影响爸爸妈妈对你的信任。
另外父母平日里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理,赢了不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输了也不乱发脾气抱怨指责。
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给孩子看淡“输赢”,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胜利以及失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
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输”这个事实而大哭大闹、百般耍赖时,爸爸妈妈不妨先观察一下孩子。
如果孩子是和父母一起玩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就会更温文尔雅讲道理一些的话,那么孩子只是纯粹想要在爸爸妈妈面前撒撒娇而已,问题不大;父母要先反思最近是不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
如果孩子和同龄小朋友也是如此,受不得一点点委屈,完全无法接受“输”这个结果,那么就需要父母及时帮助纠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