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受贿接近10亿元

2022-02-23   大摩财经

原标题: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受贿接近10亿元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审 受贿接近10亿元

2月22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孙德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该案将择期宣判。

孙德顺早年在央行工作,1984年加入工行,2005年调任交行北京分行行长,2011年10月进入任中信银行,历任副行长、常务副行长,主要分管公司及风险、授信审批等。自2016年7月起,孙德顺出任中信银行行长。

2019年2月,孙德顺从履职两年多的中信银行行长职位上退休,但仍保留了中信银行集团的香港公司信银国际董事长的职务。中信银行与信银国际是中信集团进行资金联动、投贷联动等业务的境内外两大平台。

2020年3月,中纪委官网通报,孙德顺是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将其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2020年4月,孙德顺涉嫌受贿一案,被最高检指定由山东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济南检察院依法对孙德顺作出逮捕决定,并在次月对其提起公诉。

现年63岁的孙德顺是正在热播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4集《系统施治》的一例典型。根据专题片介绍,孙德顺在任期间,光顾着去追求个人的业绩以及兑现一些老板们的利益,罔顾中央政策。

近年来,监管层多次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孙德顺却背道而驰,大量增加房地产贷款。专题片中提到,孙德顺主持行长办公会时,直接要求全行把制造业贷款给停下来,“即便100%的抵押都不行” 。

在孙德顺任职中信银行行长期间,中信银行向恒大集团、佳兆业、华夏幸福等房地产集团通过表内外多种渠道大量放款。目前,这些房地产集团大多已经陷入困境。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传奇的职业经历让孙德顺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中纪委工作人员表示,孙德顺有个特点是不收现金,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

调查发现,孙德顺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具体来看,孙德顺利用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这些老板或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孙德胜实际控制的投资公司,或为孙德胜的投资公司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投资公司利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

专题片中曾对孙德顺以权谋私的过程举例说明。一名房地产企业老板以投资为名向孙德顺实际控制的公司输送1000万元,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孙德顺获得贷款40多亿元。类似这样的权钱交易还有多笔。

中信银行向房地产业过度“输血”,也让其成为被罚的常客。2020年2月,银保监会向中信银行开出2200万元的行政处罚,19项处罚事项中多项涉及房地产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孙德顺并不是中信系唯一被查的高管。2019年2月,已退休五年的中信集团原党委委员、执行董事赵景文被查;同年,中信银行肇庆分行原行长、厦门分行原副行长、哈尔滨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均被查;2021年9月,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谢宏儒被查。

孙德顺案发后,中纪委推动中信银行以案促改,从纠正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改革等多方面亡羊补牢,完善授信审批管理制度。但中信银行的业绩还是逐渐乏力。

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度中信银行营收2045.57亿,同比增5.05%,归母净利556.41亿,同比增13.6%,增速在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中处于低位。截至2021年末,中信银行总资产80414.18亿元。

截至2021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9%,比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14%,比上年末上升10.46个百分点,远低于同等规模的竞争对手。

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房企资金问题正在全行业蔓延。孙德顺为中信银行遗留的大量房地产业务,让其未来面临着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