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华中野战军北上与山东野战军汇合,由于两军之间对于彼此的战略战术都不是很熟悉,因此对接下来的战略上究竟如何安排,其实是由分歧的。
在两大野战军合兵一处以后,粟裕一度曾考虑,重点打击以桂系为主的国民党军,因为桂系相较于中央军嫡系来说,装备较差,预估比较好大,但粟裕同时又认为自己这个决定存在问题,于是紧急上报中央,结果得到毛主席指示两点意思:要先打中央军嫡系,再打桂系,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也正因为采纳了这个建议,才有了后来华中、山东野战军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的胜利。
不过似乎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桂系在我军看来,确实不是那么好对付。
桂系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桂系所处的广西民风彪悍,因此成军以后,战斗力格外惊人,虽然装备很差,但一旦选择与桂系开战,最后的结局总是不死不休,抗战时期桂系就曾给日军带来深刻的影响,以致于就连日军也发出感慨,战场上最怕碰到桂系部队。
红军时期,彭老总对桂系就有过评价: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更为关键的是,在国民党军中,随着蒋介石逐渐做大,一部分地方派系的军阀,除了距离较远的阎锡山的晋绥系始终能保持独立外,能够保证不被蒋介石利用和同化的,也就只有桂系的部队,其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在国民党内部,一度能做到和蒋介石分庭抗礼,桂系虽然在装备上无法同中央军嫡系相比,但论勇猛善战,却也是中央军嫡系比不上的。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调集重兵进犯华东解放区,1946年8月7日山东野战军针对驻扎泗县的国民党军桂系第七军发起进攻。
战前安排中,实际上对我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之前朝阳集战役中,国民党军左路和中路都已经收缩,只有右路的第七军呈现孤军深入的态势,另外第七军在整体行军过程中,兵力也十分分散,其中驻防泗县的第七军172师更是势单力孤,华中、山东野战军调集一个师加一个纵队的兵力,对172师防守的泗县发动进攻。
结果这一战历经两昼夜,进攻的8师付出了2000多人的伤亡代价,虽然歼敌3000余人,但是未能实现夺取泗县的战略目的,除了因为大雨的关系,导致各部行军未能顺利抵达位置外,对桂系的轻视也是造成这一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战后陈老总也为此做出检讨,并针对桂系做出总结:
桂军是蒋军之中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硬不缴枪,真是蛮子蛮打,非打死不缴枪,伤兵还拿枪打你,伙夫挑起担子逃跑还骂“丢你妈”,你捉他,他放下担子就用扁担打。他们不做工事,一到村子排长就用刺刀在围墙上划几个圈圈,以重机枪架起来打,通通通都成了枪眼,十几分钟就把阵地摆好了,射击非常准确。”“他们都是老兵,有些营连长还是黄埔时代的学生,他们把我们看作异族,封建团结很厉害。
桂系部队虽然是作为地方部队,但是相较于其它地方杂牌部队来看,最擅长使用战术,而且敢于向我军发动冲锋,因此比较难缠,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桂系的装备普遍较差,往往打起来即便是能取得胜利,我军最后也很难缴获,可以说打桂系师得不偿失的。
孟良崮战役时,国民党军三个兵团三面合围,对华野形成压迫态势,而当时在侧翼的桂系第七军、整编第48师呈现突出态势,华野正准备集中主力聚歼,但一则考虑到桂系比较难对付,二则当时整编七十四师正在进军坦埠形成威胁,因此华野临时改变注意,攻打整编74师。
李宗仁认为桂系的军队军纪败坏。早年打内战时,桂系多不得民心,但是抗战爆发以后,由于桂系师为了国家民族抗击侵略者,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但解放战争时期,又故态复萌,陈老总就曾指出,桂系战术很好,但是军纪败坏,每一个碉堡里面都关着三四个姑娘,军纪败坏,是桂系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