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落、满盘活,株洲借东风“中华有为”。
媒体报道,11月21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株洲市政府签约共建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
这是华为全国布局的第一个以工业场景应用为核心的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
只是一个公司落户株洲?
首个又如何?大不同。
工业软件是什么?
是在研发、生产等各环节,助力工业企业的软件系统。
为何选择株洲?
因为这里是工业软件最佳试验田。
华为看重的是株洲作为工业城市,在全部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的底蕴,工业软件的应用场景何其丰富。
贴身创新,直奔企业做针对性设计,进入工厂里定制服务和释放产能,才是华为想要得到的。
只要在株洲丰富的工业门类里练兵成功,就可以面向全国先进制造业,去做复制粘贴和个性调试。
正可谓一网打尽、打得好算盘。
对于株洲而言,能获得什么?
想起另一个城,因铁路枢纽定位,而和株洲有南株北郑之称的郑州。
和株洲同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也曾经历过时代变局时的大阵痛。
而其在2010年之后实现重振雄风,哪里借得东风?
答曰:富士康。
富士康郑州园区从奠基到生产只用了120天,这个经常见诸报端的“郑州速度”,只是个开始。
2017年,全球每7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郑州,才是属于富士康的“郑州速度”。
但另一个“郑州速度”更重要:
富士康的代工模式,让中兴、创维、天宇、OPPO等3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相继入驻郑州,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富士康去郑州的,并非铁路枢纽地位,而是其创始人郭台铭口中的三要素:“看上了这里的飞机场、人口和位置。”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飞机场,让富士康代工的手机,能在20多个小时抵达世界各地。
然后,才是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此前每5个富士康内地员工,就有1个河南人的人力成本价值。
如今,株洲也迎娶到了自己的“富士康”,且和郑州一样有独特的护城河:工业门类齐全。
而郑州通过富士康外联世界,引入企业。
株洲则通过华为练好“内功”,为本地既有的先进制造业加装云引擎、提升战斗力,则可能让华为看上的护城河,变成株洲搏击全球的大江大河。
大幕拉开,株洲的制造名城有了更上层楼的引子。
接力棒交给了这座城里的工业企业们,借此东风、中华有为!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3年12月14日“天台时评”专栏,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