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个小目标 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2%

2022-04-01     内蒙古时间

原标题:先定个小目标 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2%

3月3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现场记者了解到,《方案》以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素质建设做出系统全面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分工。

《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时期面向青少年、农牧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这“五大人群”开展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提升青少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有创新和科研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促进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为科普助力“双减”提供有力支撑。针对高等教育阶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挑战杯”等创新赛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以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造就高素质农牧民队伍的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等特色农牧民科技教育活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育计划,提升农牧民科学生产经营能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精准对接需求。加强农村牧区中学科技馆、乡村科普图书室等农村牧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农村牧区科普体系。

3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百万职工技术大比武”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作用,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就业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家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做创新发展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4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稳步提升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各类科普场馆、社区、党群中心、老年科普大学等的作用,将健康科普送到老年人身边。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全媒体手段,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挥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在科学普及、建言献策等方面的作用。

5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加强防控决策风险意识,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等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培训计划。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和任职考察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

自治区科协宣传联络部部长杨生华:“《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2%,“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加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队伍更加壮大,科学精神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自治区科协科普部部长高虹:“三个方面保障《方案》‘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在制度保障方面,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级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并出台相应政策予以保障。

二是在经费保障方面,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各级人民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

三是在人员激励方面,自治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将制定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在相应职称系列中增设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28d1d9fc8acdbe65f78b38a3b6e0e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