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Lorraine / 责任编辑:Johnny Wai
曾几何时,国潮在人们生活中的占比远远不如欧美品牌影响来的深远,"崇洋媚外"一词在过去虽然本身是一贬义词,虽然很现实,但对于潮流的发展来说,我们自身的潮流发展在事实上确实不如欧美国家。
你甚至可以说在十年前鲜少看到国潮相关的事物出现,人们对于国潮理念的理解也与现在有着相当大的出入。
去年爆火的国潮品牌EQUALIZER
转眼间的十年变迁,如今的国潮不再是处于默默无闻的阶段,它几乎成为了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是从生活或是精神方面,国潮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从百度国潮骄傲搜索数据显示,2016至2021年期间中国品牌关注度从45%上升到75%,而2011年至2021年期间关于"国潮"的搜索则是上涨了528%。
这当中的变化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同时也体现了国潮在如今年轻人市场中地位的提升。
如果说过去国潮只是一介小众群体"狂欢"的话,那么现阶段的国潮就是一群人的"孤单",但这里的"孤单"并不是真的孤单,而是说如今国潮在市场中像是百花齐放一般成为人们购物车中的一员。
ROARINGWILD X Puma
从唾弃、不齿等负面的态度向着热爱、YYDS等一系列正面的评价,国人对于国潮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当中的发展速度若是放在过去是绝对能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要知道在十年之内,让国人从"仇视"的立场转变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状态是一场"长征",如今,像是EQUALIZER、ROARINGWILD等国潮品牌都有与国外潮流领域内知名品牌合作的先例,这些事情同样放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同时在背后绝对会有非常多的故事可以去挖掘。
不过,我们今天并不是来帮各位回忆这些一件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今天需要做的是以现在的目光回看国潮这十年走来的路程,思考国人为什么对国潮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并且再跟各位讨论国潮的未来应该需要怎么走才不会走入歧途。
“早期国潮的发展”
因热爱冲浪于1980年创办了Stüssy
在论述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到底什么是国潮?这个问题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国潮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因为国潮骨子里至始至终还是属于潮流文化,而潮流文化的根毕竟源于美国地区,像Stüssy、Supreme、BAPE等都是潮流文化的"鼻祖",若是追踪第一个潮流品牌,据目前可以寻找的资料显示,Shawn Stussy创办的Stüssy则是“第一个潮流品牌”。
当这些早期建立的潮流品牌开始在欧美地区闻名之后,与时尚圈的传统高级时装、快时尚等一模一样,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外的这些文化与品牌怎么会放过这么一大块肉?
所以在差不多时间中,潮流文化也来到了国内并悄然地在一些年轻人心中种下了种子,只不过当时也没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给予潮流文化发展,受科技发展的限制,与传统高级时装相比,潮流文化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是约等于0。
除了潮流品牌,当时的运动品牌大多数也都是仅仅只是运动品牌罢了,像Nike、adidas、New Balance等都是在跑鞋、篮球鞋等市场竞争,并没有将市场的重心与潮流文化挂钩,所以球鞋在潮流文化进入国内之时,它仅仅只是作为人们运动方式的一件装备罢了。
真正让球鞋成为潮流的“标配”时间大约是发生在2014年,以Air Jordan为首的复古篮球鞋开始成为年轻一代日益追捧的对象,在此之后,这些运动品牌便在运动界与潮流界兼具有了相当的市场,像之后adidas Yeezy系列、Nike Dunk系列等都是这股复古风潮之后的产物,至此,潮流市场中的“鞋类”已经被这些运动品牌瓜分干净了,其他新面孔品牌很难再在这当中分一杯羹。
Randomevent X Reebok
这时更不用提国潮二字了,在国内大部分都是欧美的潮流文化之时,国潮其实就有了一定的雏形,只不过这个雏形只是依照欧美潮流品牌进行“复刻”与“打版”的雏形,你能够明确的知道它的来源到底是何品牌,而在潮流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已经对潮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潮流品牌+球鞋+配饰等这样的搭配公式。
这时候的国潮尽管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像是Randomevent、WASSUP、Beaster、Soulgoods等品牌在当时就有了自己的东西,但就算如此,它们也只是国潮中的一小部分拥有自己东西的品牌而已,大多数打着国潮旗子的品牌并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向着国外的潮流文化"致敬"的东西。
Soulgoods S/S 2022
既然这几年国潮在飞速发展,那么是不是就表明我们的国潮已经能够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了?
这句话只能说对了一半,我们确实让国际看到了属于我们中国的潮流文化,但我们如今绝大多数的国潮尚且停留在“Made in China”,而并非“MADE IN CHINA”。
所以,我们此刻的国潮虽然并不足以跟"鼻祖"们抗衡,但是我们现如今国内的潮流文化发展环境相较于过去已经有了质的提升,况且再加上国内消费者对于国潮的态度逐渐改观,在未来国潮终有一天会在国际上有着相应的地位,但前提是国潮拥有“MADE IN CHINA”的实力。
“MADE IN CHINA”
要"追究"人们对于国潮态度的改变,不得不提的就是在2018年秋冬纽约时装上的李宁,作为国内首个在纽约时装周走秀的运动品牌,当时可谓是赚足了国内的热度,人们不仅仅对国潮一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国潮的热情被点燃了,国潮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在一夜之间有了显著的提升,可以说是李宁打响了国潮在国内市场的“第一炮”。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李宁在登陆纽约时装周之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非常的顺利,据数据显示,2021全年李宁总营收达225.72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达40.11亿元,同比增长136%,这仅仅是单纯数据上的增长;驭帅䨻、惟吾Pro、绝影等系列在篮球、滑板、跑步等领域都有着显著的固定粉丝群体。在“MADE IN CHINA”领域中,李宁也同样有相当的作品,除了结合中国特色的节日,还有结合各地特色推出相对应的限定系列,南京、成都、长沙、重庆、四川等地都有过先例。
李宁 韦德之道9 李小龙配色
李宁作为国产品牌有着如此的成功确实给了国潮很大的创作和生存环境,许多国潮品牌会因此顺势得到关注从而成为下一个被年轻人种草的品牌,而李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除了它是第一个登上纽约时装周的运动品牌之外,更多的是它后续对于“MADE IN CHINA”的诠释,这种诠释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中国原创,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元素与潮流文化的结合呈现给全球的潮流爱好者们。
对于过去而言,“Made in China”是廉价劳动力的代表,以Nike为例,Nike在我国有接近200家工厂,员工则是有超20万人,这仅仅只是一个品牌的数字,如果再以其他品牌规模来换算的话,中国劳动力市场是不可小觑的;同时“Made in China”也是质量不佳的代表,与日本、意大利等地的做工相比,中国制造似乎在一看到字样的时候就被贴上了"劣质"的标签,这一标签甚至可以延续到其他各个行业,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中“Made in China”的"名声"一直处于不太佳的状态。
Clot X Air Jordan 14
Clot X Air Jordan 35
而“MADE IN CHINA”在“Made in China”的基础上是将本土的制造融合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专属元素而打造的,这也是许多现在在国际上知名的国潮所做到的一件事情,像是Clot与Air Jordan合作将兵马俑和中国结的元素融合在了Air Jordan 14与35的鞋型之上、四川本土潮流品牌1807与重庆 本土潮流品牌WHOOSIS于2019年合作,以“中华街”为元素打造的合作系列等等,这些不仅是“Made in China”,同样也是“MADE IN CHINA”。
潮流文化本身源于西方,而中国元素的加入让潮流文化变得本土化,长此以往下去,中国本土的国潮便能像日本一样在亚洲“自成一派”,甚至于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前提是国潮能够真的发掘到何为专属于我们国潮的潮流元素,这一点是作为“MADE IN CHINA”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未来国潮到底能走多远的关键。
“国潮的未来”
上海潮流店铺DOE
之所以说国潮能走多远取决于“MADE IN CHINA”的水平到底有多高,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反映出了我国对于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放眼于全球向来都是每个国家投入的重点,例如美国有好莱坞大片、漫威宇宙,日本有寿司、动漫,它们的潮流文化你能经常性看到带有地区特色的东西出现在设计之上,并且还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国潮现阶段如果用一句话描述便是超过了“Made in China”但并未完全到达“MADE IN CHINA”的处境,这是需要国潮克服的一点,同样也是大环境需要做出"改变"的一点,对于地大物博的我国而言,有太多的东西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渐渐坐上了冷板凳,甚至于国粹京剧如今对于年轻人而言也是甚少在交谈中提起,更不用说像是一些苏绣、皮影戏等中国传统的工艺与艺术,在年轻一代的大环境中,它们如今正缺少的是一个宣传的窗口,缺少一个与年轻一代交流的机会。
Supreme X Nike Air Flight 95
被许多年轻一代奉为"潮流圣经"的Supreme
尽管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起中国传统的文化与艺术元素,但受限于大环境对于西方潮流文化先入为主的印象,国潮在利用我国传统元素之时,很难逃脱于过去"打版"的印象,也很难不被拿去跟西方的潮流品牌作比较,在没有完全自成一派的前提之下,这种状况一定会持续一段时间。
如果说未来国潮真的完全走向了世界,那么当中一定是“文化自信”起到的作用,在潮流文化日益见长的年轻市场中,国潮可以说是来到了一场“初春”,而未来能不能走入盛夏,完全取决于国潮能不能在文化自信的问题上有没有达成一致,各个国潮品牌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它们其实背后都共同代表着专属于中国的潮流文化。
wassup
按照百度百科对于国潮的解释——“带有中国特色元素的潮品,且是潮流款式的外形设计,其包括衣服、鞋子、奢侈品等等”,从此可见,国潮的意义对于宏观来说它已经超出潮流文化的范畴,更上了一个台阶。
但对于许多人的初印象来说,国潮本身便是代表着我国的潮流文化,这一点固没有错,不过,就像不少满分高考作文一样,由俭入奢总是它们的共通点,对于国潮也是如此,在潮流文化的基础上,如果仅仅只停留在潮流领域而不去扩张到其他领域的话,那么只能说国潮的上限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
而如今对于许多国潮跨行到其他领域这一现象,目前也只能说这是一种介于“Made in China”与“MADE IN CHINA”之间的摸索,国潮现阶段确实值得夸赞,但想要更进一步,仍然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上海潮牌集合点CANALSTREET X Kappa
Lanvin Curb
对于国潮来说其实还有另一个“使命”需要去做,那就是撕掉身上处于鄙视链底端的标签,在过去你经常能听到年轻人之间交谈会说到类似于"国潮,X都不买"的语句,尽管国潮的做工质量比美潮要好,他们大多数还是无法跳脱出过去"打版"的固有印象,导致于当下有不少国潮打着洋牌的符号进入市场,相当于给品牌自然的镀上了一层金。
这种现象的背后恰好反应出人们对于国潮仍然是存有"鄙夷"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也是因为国潮在过去种下的"孽",Fear of God、Stone Island、Rhude、Amiri、Off-White等一系列品牌都是国潮"打版"的对象,并不是说国潮没有自己的设计,而是自己的"设计"实在与这些较为热门的品牌过于相似,然后利用低价和"平替"等字眼吸引消费者,这才是国潮一直以来为何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于你到现在仍然能看到类似的设计,Lanvin Curb滑板鞋、Louis Vuitton Trainer运动鞋等都是部分国潮争先"打版"的对象。
Drew House
人们对于潮流品牌的刻板印象也让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品牌的做工质量等问题,像Supreme、Anti Social Social Club、UNDEFEATED等美潮在质量方面可能并没有国潮来的"实诚",但年轻一代如果在它们与国潮之间选择,最后还是会选择它们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么一负面的标签贴在身上。
在国潮的未来这个话题中,我们其实都清楚的明白国潮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是全球的潮流氛围,也是国内对于潮流文化的推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看到国潮如何将潮流文化与中国本土的东西相结合,并且结合的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子,这才是国潮接下来真正需要做的,当国内的年轻人一旦热衷于国潮,那么自然而然我们就拥有了文化自信,而国潮在国际上拥有相应的地位也不远了。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