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北约想搞“经济第五款”给立陶宛壮胆

2022-06-27     人大重阳

原标题:丁刚:北约想搞“经济第五款”给立陶宛壮胆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

立陶宛成了欧洲最牛X的小国。

该国政府近日宣布,为了执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决定停止通过其领土向加里宁格勒地区运输被禁运的货物。

加里宁克勒是夹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它与俄罗斯联邦的直线距离超过370公里,中间隔着三个北约成员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这块飞地与俄罗斯的哥们白俄罗斯之间也有一段大约6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经过另一个北约成员国波兰。

加里宁格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拥有天然的不冻港,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就驻扎在这里。

一个只有280万人的小国立陶宛敢断了俄罗斯军需的重要供应线,胆儿的确够肥。

它的底气从何而来?

就是站在背后的美国和北约!

1

立陶宛是北约成员国。

如果俄罗斯进攻立陶宛,北约就有义务根据其宪章的集体防御条款(即第五款)保护任何成员。俄乌战争就有可能变成俄与北约之间的战争。

上周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在谈到俄罗斯对立陶宛的威胁时,特意强调华盛顿对该条款的“铁定”承诺,将其描述为北约的“基石”原则。

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北约集体防御原则的本质,以及这个原则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最近,两位欧美前高官向北约提出一项建议,要搞一个”以对抗独裁主义胁迫的经济第五款“。

这两位一个是前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另一个是前美国驻北约大使伊沃-达尔德。

这事也与立陶宛相关。

这两位官员称,这一建议针对威权政府而采取的强制性经济行动。他们声称,”民主世界需要一种从实力地位——其固有的经济实力——与威权行为者打交道的方式“。

这两位前政客说他们提出建议的理由是,专制国家正越来越多地使用经济胁迫来对付民主国家。他们还拿中国近年来对立陶宛和澳大利亚的所谓”经济胁迫“为例,说明采取”集体反击“的必要性。

在建议的最后,他们恶狠狠地说:”是时候告诉恶霸了,如果他们戳我们一个人的眼睛,我们都会戳回去。“

两位西方政客大概是看多了穿越剧,以为现在还是他们可以开着炮舰,四处耀武扬威的时代吧。有了这个第五条,他们就可以更像黑帮老大一样,鼓动马仔们去冲锋陷阵了。

2

先说说《北大西洋公约》的第五条款。

北约是个军事组织,它有个”集体防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即第五条款,只要一个或几个北约成员国受到外部军事力量的攻击或入侵,就可以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或侵略,其他成员国有义务帮助它们进行反击。

这个条款中有一个基本条件,即只有当一个成员国受到外部敌人的攻击时,其他成员国才能提供军事支持,而不是当该成员国主动入侵或攻击其他国家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员国反对美国在2003年发起的伊拉克战争。

但是,北约冷战后的不断扩张,实际上已经开始越过”防御“的界线,比如对前南斯拉夫的大轰炸。当然,北约不会将这种”越界“称为”进攻“,而是给了个更好听的名字:”人道主义干预“。

由此,北约开始打着人权、人道主义的旗帜“越界”,它成了美国和西方以民主、自由为旗帜,在全球推进其意识形态的军事工具。

按照这两位前高官的建议,现在它们想把这种“越界”或“干预”扩大到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今后发起的制裁“有规可循”。

北约经济第五款的建议,是要把军事反击扩大为经济反击。也就是说,当一个成员国受到外部力量的经济打击时,其他成员国有义务帮助它反击。

它显然不是用来管束成员国遵纪守法的,而是要鼓励某些成员国去挑衅别国的利益:你就这么干,有我给你撑腰呢!

像不像恶霸?

3

这两位前高官说中国对立陶宛实施了所谓的“经济打击”,也是恶霸惯用的伎俩——倒打一耙。

这事儿压根就不是中国先动手“打”了立陶宛。中国跟立陶宛隔着千山万水,又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打”它干吗。

那是因为立陶宛先动的手,它在台湾问题上越过了中国国家主权的红线,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他们回避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立陶宛政府允许设立的是“台湾代表处”。这是台湾当局在欧洲国家设立的第一个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都是“驻X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

“台湾”相比“台北”有台独含义。这个名字是处心积虑的政治设计。立陶宛政府并非不知道此事的严重性,而且这根本就不是他们发展与台湾地区经贸关系的一个理由。

立陶宛动了手,总是标榜自己有统一外交政策欧盟,没有纠正和管束,这已经严重损害了欧盟对华外交政策中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现在有人还想借立陶宛来“试水”,看看能不能推动与台湾当局进一步提升关系。

走到这一步,中国还能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与立陶宛开展正常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吗?

4

立陶宛的背后还站着北约的首领美国。

华盛顿一直有人在试图将同样的改变写进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将“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

中国外交部去年9月明确表示,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以实际行动履行美方有关承诺,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和提升实质关系,包括不得将台“驻美经文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现在,北约前高官又提议搞北约“经济第五款”,显然不只是“试水”,等于是鼓励所有北约成员国来帮着立陶宛挑衅中国。

这远远超出了北约规定的军事防御范围,绝不是扩大北约的地盘那么简单了。

北约有30个成员国,这些国家与全球其他国家有着非常复杂的利益交织,由此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军事的矛盾,包括在意识形态、政治、外交、人权、民族、文化、宗教和经济贸易等各个领域,都不是北约的标准能决定谁对谁错的,因此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冲突、摩擦的可能。一旦北约有了“经济第五条”,可想而知,整个世界会陷入怎样的混乱。

5

冷战的结束加固了西方意识形态的优越感,又一次激发了西方文明全球扩张的冲动。

在某些新欧洲国家,一些政治势力表现出意识形态极端化的倾向。有的迫切想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西方”属性“,动不动就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们又因安全的担心更需要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因此而加强了与美的协调。美国视谁为对手,谁就是他们的对手。这成为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动因,也顺应了美国和西方政治家对北约未来战略转型的设计。

“经济第五款”虽然现在还不会马上出台,它是否能得到更多支持也不确定。但是,这个建议的提出表明,北约会把经济、贸易和金融制裁等手段一个接一个地装进“武器库”,从而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更具进攻性并可在更多领域出击的政治、军事集团。

某些势力会因受到鼓励,更起劲地跳出来找茬,制造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对立。不断地在中欧关系中埋入一颗颗政治、外交地雷。

这些地雷有的虽然不会马上爆炸,但它们在不断地消磨双方回旋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不断地损坏着双方的互信,致使越来越多的双边和多边关系都无法推进。

这大概就是提出经济第五款建议的那些人想要追求的战略效应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1a30dbdad66918a2f54d5a0be6eb7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