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党建引领“三破三立” 有效化解物业矛盾纠纷

2022-04-27     港渝网HCM

原标题: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党建引领“三破三立” 有效化解物业矛盾纠纷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地处永川城市核心的中山路街道,辖区有18个村、社区,物业小区189个,另有“三无小区”和单体楼栋502个,常住人口达42.6万人。随着小区设施的逐渐老化,人口的逐渐增多,物业矛盾纠纷问题也日益突显,亟待破解。

在永川区委的统一部署下,从2021年12月开始,中山路街道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在君临棠城小区和佳兴小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三破三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小区管理新路径,逐步实现小区治理者从“群龙无首”到“一呼百应”,解决问题从“推诿扯皮”到“同频共振”,物业服务从“形同虚设”到“行之有效”的蝶变。

破解“谁来管”难题

建强党建引领队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想要破解小区物业矛盾纠纷这个“老大难”难题,中山路街道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首先对两个试点小区分别做充分的调研工作,摸排党员和居民情况。

佳兴小区,作为“三无小区”的代表,既无物业公司,也无业委会,党员多为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大都不在社区。小区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君临棠城小区,虽有物业公司,也曾有业委会,但业委会“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失去了居民的信任,业委会被罢免,从此也没有人愿意成立业委会。没有业委会,物业公司也不敢动用大修基金和共有资金,无法解决小区问题。小区处于管不好的状态。

如何破题?首先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根据小区党员数量、居民小区分布等情况,中山路街道按照“一网格一支部、一楼栋一小组”的方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派驻建等形式,在佳兴小区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在君临棠城小区成立实体党支部,又在每个楼栋建立党小组,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物业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的领导延伸至小区治理的最末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党组织成立后,中山路街道严把党组织成员、业委会候选人的推荐关、审核关和选举关,通过法定程序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在职党员和人大代表进入业委会,积极稳妥推进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

在试点的两个小区,记者看到每栋楼前都醒目地张贴着一张“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的牌子,上面有党小组组长、物业党支部党员、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的证件照和联系方式。另外,在小区公告栏里也张贴着党组织、业委会和物业所有成员的职务与职责,又在小区门卫设置了意见箱,确保居民遇到问题时,随时可以通过一个电话或一张纸条就能找到人负责。

破解“怎么管”难题

健全治理运行机制

找到人来管后,又该怎么管呢?

“小区的很多草坪都被破坏了,很不美观。”收集到这样的意见后,君临棠城小区党支部立即找到物业公司党支部和业委会,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我们倒是可以去公司旗下的其他小区,协商免费移栽一些花草过来,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听到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雷恩万这样说,小区党支部书记黄年秀立即表示可以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帮忙。随即,小区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伶薇就将移栽花草需要志愿者的消息发到小区党员群里,不一会就有20余名党员踊跃报名。

移栽当天,看到党员们忙不过来,一些居民带着孩子加入其中。一时间,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齐心协力装扮着自己的家园,并借此机会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绿色环保课”。移栽后,小区里的大人小孩也都像爱护自家的花草一样,不再出现随意踩踏的现象。

如今,君临棠城小区里处处绿意盎然,芳草萋萋。

随后,君临棠城小区又在党建引领下,更换了破损的座椅,维修了喷泉,改建了乒乓球场……

而佳兴小区为了确保小区“改得快、改得好、改得满意”,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老党员优势,为小区改造构思谋划、建言献策,并以“点餐式”征集居民改造意见。最终将居民提出的规范停车位、整修路面、搬迁化粪池和更换老化线路等意见建议全部纳入改造规划,并努力解决72户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

经过两个试点小区几件事情的处理,中山路街道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理机制。在处理流程方面,形成了“六步议事法”,即日常巡查、发现问题、确定议题、协商议事、分步落实、督查公示;在协商制度方面,形成了“四方共议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1+1+1+N”圆桌会议,解决小区业主反馈的突出问题,实现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事共解;在矛盾化解机制方面,建立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1+6+N”矛盾化解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确保邻里纠纷不出楼栋、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破解“管不好”难题

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小区物业矛盾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想要彻底解决需要久久为功。为了让管理提档升级,实现管好并管久,中山路街道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我是律师,可以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我是医生,可以和同事一起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党员亮身份时,很多党员结合自身情况,主动提出要为小区提供志愿服务。

受此启发,中山路街道又在试点小区充分挖掘业主中党政机关、在职党员、社会力量等各类资源,又整合网格内修鞋匠、水电工、维修工、快递员等人群,建立了一支便民服务队,推行法律咨询、法制教育、医疗服务、课外辅导等定制化服务,同时,依托“五色”志愿服务,组织在职党员为空巢、独居、残疾、出租四类家庭提供多样化服务,并利用主题党日活动,为群众开展书香飘流、专题讲座、维修、代购、助医、助餐、助浴等便民服务。

君临棠城小区和佳兴小区又积极与区文联、中国邮政永川片区分公司等37家单位达成共建协议。

另外,中山路街道还探索建立了业主参与小区治理“积分榜”,明确积分规则,给予在业委会中担任职务、积极参与小区活动、完成小区治理任务的业主按次积分,给予违反小区治理规定、不文明行为等按次扣分。通过公开积分排名、积分兑换奖品,激励业主积极参与小区治理,逐步培养业主自治意识。

想要“长治久安”,还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山路街道为了消除各方疑虑,建立信任机制,着力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组建小区监督委员会,构建“三级”监督机制,让一切有章可循,规范运行,所有事物公开透明。

想要从根源化解小区物业矛盾纠纷,最重要还要有文化来铸魂。中山路街道在试点小区里打造和弘扬邻里文化,营造邻里和睦的文化氛围。在君临棠城小区,精心打造的邻里畅谈厅、邻里书吧、邻里广场,为居民开展书香漂流、话家常聊里短、休闲娱乐等提供了阵地,有力地增进了邻里感情。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

两个试点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山路街道奋勇争先,从点到面,自我加压,又增加了5个点的试点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将会在街道内全面铺开,力求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化解纠纷、有效监督、服务提升”的基层治理之路。

渝西都市报记者 徐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1880c3d99117c5a6bc4d38538bbfb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