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10日,日本战后第一次大选中,自由党以141个席次当选为国会第一大党,按新宪法规定,自由党总裁鸠山一郎本应该出任首相。然而,他却找人来代替他当首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鸠山一郎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鸠山和夫是明治时期第一批文部省公派到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在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归国的鸠山和夫,被当作熟悉外国国情的“专家”,曾先后担任过外务省翻译局和调查局的局长,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在第二届众议院选举时,鸠山和夫被选为议员,此后又接连9次当选,并在39岁时当选为众议院议长,成为鸠山家族出任高官第一人,同时也是日本政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鸠山一郎的母亲春子,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女性很难在职场上生存的年代,她不仅是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的英语教师,也是一名著名作家。同时,她还创办了共立女子职业学校,为的是能教给更多女性一门能吃饭的门道,好让更多女子得以自食其力。
生活在开明政治家的家庭里,鸠山一郎也被培养得非常出色。
鸠山一郎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回国后,鸠山一郎子承父业,进入政坛。很快,他就在众议院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兼任东京市议。
犬养毅和斋藤实担任首相时,鸠山一郎入阁担任文部大臣。不过在二战末期,由于他反对首相东条英机,被解除职务。
日本战败后,鸠山一郎创建了自由党,与进步党、协同党、社会党和共产党同属日本五大政党。
当时美国虽然接收了日本,但日本国民选举的热情和心态,并没有发生变化。鸠山一郎更是凭着鸠山家族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源和多年在政坛上的威望,让他和所在的自由党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因此,在战后第一次选举中,自由党获得了141个席位,成为五大党派霸主。
按新宪法规定,身为总裁的鸠山一郎,应该当选为战后第一任首相。可就在同僚纷纷表示祝贺的时候,美国人为了打压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布了“公职追放”的名单,
所以“公职追放”,指的是在二战期间,凡是和军国主义相关的政治官员,都一律免除公职的命令。
在二战期间,鸠山一郎因其个人档案中有“吹嘘希特勒”的嫌疑,再加上他曾支持过天皇独揽大权以及为军国主义提供便利等行为,这些“黑历史”,让他被美国列入到了“公职追放”的名单里。这样一来,鸠山一郎就只能把已经到手的相位拱手相让。
为了能保住权力,鸠山一郎准备找个信得过的人,来暂时代替他担任首相。不过,由于当时稍有名望的政治人物,都被纳入了“公职追放”名单中。因此由谁来接替首相之位,还真让鸠山一郎大费脑筋。经过反复深思熟虑,他终于选定了一个人——吉田茂。
吉田茂的出身也相当了得,他出身于武士家庭,父亲竹内纲是自由党的重要成员之一,养父吉田健三也是一位财力雄厚的大财阀。吉田健三去世时,给吉田茂留下了50万日元的巨额遗产,从而让吉田茂不仅生活无忧,而且还得以继续学业。并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考进外务省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出身好,多金,又有才华,吉田茂原本应该在政坛上混得风生水起才对。可事实上,作为“亲英美”派的代表人物,吉田茂在外交上极力示好英美强国的态度,让日本军部法西斯非常痛恨,他们认为吉田茂对美英的卑躬屈膝,只会让日本蒙羞。因此,早在1938年的时候,日本军部就以“具有反军思想”为由,解除了他的职务,把他赶出了政坛,而这也意味着吉田茂的政治生涯宣告终结。
在鸠山一郎创建自由党的时候,吉田茂也出力颇多,并成为了自由党的二号人物。鸠山一郎对他的才干是非常了解的,同时由于二人关系亲厚,鸠山一郎对他也非常信任。
当然,还有个关键的条件,那就是“亲英美”的吉田茂,当时和美国派来接管日本的麦克阿瑟私交甚密,如果选择他来代替自己暂时担任首相,一定不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不过,当鸠山一郎向吉田茂提出,想让他来代替自己担任首相职务时,却遭到了吉田茂的拒绝。为此,鸠山一郎不惜放下身段,几次登门拜访。
经过几番推让后,吉田茂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他没有钱,也没有能力替自由党找钱,所以鸠山一郎得负责党内资金的问题。二是在他代理首相职务的时候,不许指手画脚,对他多加干涉。否则他随时甩手不干。
吉田茂这种态度,反而愈发让鸠山一郎相信找对了人,于是他和吉田茂订下君子之约。鸠山一郎也提出了他的条件:一旦他被解除限制后,吉田茂就得主动辞职,把首相之位还给他。
由于美国也需要一个亲美派来代为管理日本,所以鸠山一郎找吉田茂代其任职首相并没能受到阻碍。最终,通过日本天皇的任命,吉田茂顺利登上了首相宝座。
白捡了一个首相,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不过,当时的日本就是个烂摊子。一方面,美国的大轰炸已经把日本炸成了一片废墟,田地被毁、工厂停工,整个国家的经济惨不忍睹。由于物资匮乏,通货膨胀,民众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饥饿更是如影随形,让每一个日本人都面容枯槁,饥肠辘辘。不解决吃饭问题,国家就会出现大问题。
吉田茂确实很有头脑,他走马上任后,迟迟不组阁,故意让饿肚子的民众找美国抗议,直到美国同意先调运50吨军粮,缓解日本饥饿问题后,他才开始组阁。
吉田茂担任首相的几年里,他虽然处处逢迎美国,却很懂得怎么巧妙地向美国要资金、要技术来发展日本经济。他还积极推进农业和工业改革。这不仅让日本的灾后重建有了很大起色,而且在经济和工业发展上,都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不过,让吉田茂真正赢得民望和支持的,还是在朝鲜战争时期。
本来,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处在冷战时期。朝鲜战争开始后,由于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决定大力扶持日本。
在这种情况下,吉田茂为了不让日本卷入世界战争,同时他也敏锐地洞察到这正是让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所以他极力迎合美国,于1951年先后和美国签下了《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让日本成为美国的驻军基地。美国也承担起保护日本政府的责任。这种从属地位,虽然把日本变成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一颗棋子,但日本却因为不需要建设军队,减少了巨大的军费开支,对需要发展经济的日本来说,还是大有好处的。
除此外,由于日本对美国处处迎合,再加上日本的地缘位置特殊,所以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把大量的军需订单都交给了日本。这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让日本的经济迅速得到了发展。
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把管理权又重新交还给了日本政府,这样一来,被限制的鸠山一郎得以重回政坛。
按说,吉田茂应该遵守君子约定,把首相之位还给鸠山一郎。可是此时已经品尝过权力美酒滋味的吉田茂,却反悔了。
不过,鸠山一郎很快就让背信弃义的吉田茂付出了代价。
吉田茂原本以为,美国人支持他,他在日本民众中又有很高的民望,因此他完全能继续把持首相之位。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鸠山一郎在政治上的手段非常老练。再加上他原本就是自由党的灵魂人物,结果几个回合下来,吉田茂不仅陷入到政治危机之中,而且他的政治声誉也一落千丈。孤立无援的吉田茂,只得于1954年12月解散内阁。而鸠山一郎则高票当选首相,终于得偿所愿,登上了首相高位。
政治虽然是权谋,但也是要讲信义的。没有这个作为基础,政治大厦再建得高,只要下面摇一摇,很快就倒塌了。这就是吉田茂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