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辛口镇七旬夫妇精心抚养脑瘫侄子24年如一日 撑起人生“保护伞” 真情感动身边人

2024-10-19     搜狐网地方资讯

天津北方网讯:“来,陆陆喝点水。”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村的一间老平房里,70岁的高祝营和老伴儿高孟艳端着一个带吸管的水壶,喂25岁的侄子陆陆喝水。陆陆自幼患有脑瘫,虽然有着90公斤的大身板,但智力只相当于一个婴儿,不会说话、吃喝拉撒完全无法自理。

“就算只有一分钱,我也花在孩子身上,只要陆陆舒坦,我就高兴。”24年来,姑爹高祝营和姑姑高孟艳,一直陪在陆陆身边,精心抚养着侄子。

弟弟去世 侄子是儿

24年前,高孟艳的弟弟在一次车祸中受重伤住院,虽然在医院里抢救治疗一个多月,但最终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一个只有5个月大、患有严重脑瘫的男孩陆陆。不久后,年轻的弟媳决定改嫁离家。孩子谁来养?未来怎么办?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高孟艳夫妻面前。

高孟艳和高祝营将陆陆接到自己家,精心抚养。不过,现实远没有那么容易。陆陆被确诊为重度脑瘫,和健康的孩子有很大区别,不会翻身、不会吞咽、不能坐稳、不能控制大小便。而当时两口子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中学的女儿需要照顾,还要赚钱养家。

“难吗?难!”高孟艳说,身边所有人都劝她放弃,因为以后会更难。不过,高孟艳和高祝营就“不信邪”,精心抚养陆陆的同时,一直带着孩子到天津和北京的各大医院求医问药。两口子总想着把陆陆的病治好,长大了还能帮他娶媳妇成家。

倾力付出 再受打击

不过,现实却并不总是如人意,陆陆的病情没有任何改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别的孩子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自己上厕所了,而陆陆只是从小婴儿长成了“大婴儿”。如今,25岁的陆陆体重已经超过90公斤,依旧不会说话、不会翻身、不会控制大小便,更不要说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

24年来,高孟艳和高祝营没睡过一个整觉,每夜都要帮陆陆翻身。“我还要整夜抱着孩子的脚给他捂脚,要不就得着凉。”高祝营说。以前,尿垫和纸尿裤太贵,高孟艳自己做了几十套被褥,陆陆尿湿一床换一床。因此,高家以前满屋都挂着换洗的被褥和旧衣服做成的尿布。后来,老两口的女儿立业成家,分别负责给陆陆买纸尿裤、尿垫和衣服,高家才告别了满屋尿布的历史。

虽然一直满屋尿布、尿垫和纸尿裤,但高孟艳家没有一丝异味。而在高家外屋的桌子上,还摆着很多药。“主要有三种药,一种是助眠的,一种是治疗抽搐的,还有就是开塞露。”高祝营说,陆陆没法自主排便,他每天会定时帮孩子打开塞露。陆陆排完便,高祝营麻利地帮陆陆清洗、穿衣。“孩子太重,自己也不会动,也不会配合我,我搬不动他。每次穿衣服,就得把他双腿架到我肩膀上,然后慢慢套裤子。”高祝营说,给陆陆穿一次衣服,就得花30分钟。

2018年春节后不久,高孟艳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和劳累,突发脑梗入院抢救。经过抢救和治疗,高孟艳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也坐上了轮椅。家里本来就有一个重度脑瘫的侄子需要照顾,现在高孟艳又倒下了,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高祝营身上。

一诺千金 用爱呵护

高孟艳出院后,高祝营照顾老伴儿的同时,也继续精心照顾着陆陆。“现在孩子太重,我就在墙上安了这个电动小吊车。”高祝营指着卧室床边墙上的一个电动吊车说。每天早上陆陆起床后,高祝营都会用残疾人专用的吊袋和墙上的吊车,将陆陆从床上安全地吊到轮椅上。而陆陆的轮椅,从小到大已经换了4把。“这把电动轮椅是闺女从网上给定的,能电动调节靠背角度和高度,坐累了能让孩子躺会儿。”高祝营说。

记者看到,卧室的墙上还挂着一台电视,电视画面显示的是牛棚的实时监控。“在家就能看见牛棚的情况,有情况我再去,这样不耽误照顾孩子。”高祝营说。

原来这些年,为了照顾好陆陆,老两口早就放弃了曾经的事业,靠着家里的几亩地和养牛赚钱,虽然日子一直不富裕,可宁愿自己少吃点儿、少喝点儿,也从来没让陆陆受过委屈,从没让陆陆穿过脏衣服、挨过饿、着过凉。前几年,村里都搬到了楼房,但陆陆住不惯,每天砸墙。最终,老两口放弃了条件更好的新楼房,带着陆陆搬回老平房住。

“从开始照顾陆陆,这24年老伴儿几乎就没出过村。”高祝营说。

“我弟弟临终时已经说不出话,但看到我后情绪特别激动。”高孟艳知道,弟弟放心不下孩子。“你放心,孩子我管着,有我一毛钱,就有他五分。”彼时的高孟艳许下承诺。24年后,看着身边白白胖胖、面带微笑的侄子陆陆,高孟艳和高祝营也笑了。“我俩不想那么多,只要我俩还能管,就不能让孩子受委屈!”老两口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0711b1390fb5f0c668a1677609e8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