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粮田”变“良田”
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雪)近日,在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十几名工人在4号沉砂池中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作业。据了解,沉砂池建成后,水经过沉淀,充分被过滤净化,再由管网输送到作物的根部。
“2023年呼图壁县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7月20日启动,11月15日前建设完成。”项目现场负责人严正斌介绍。
据悉,该项目作为昌吉州今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29个项目之一,覆盖了大丰镇、五工台镇、二十里店镇的部分村组。其中,大丰镇联丰村、树窝子村、高桥村3个村2023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63万亩。“项目建设高峰期,每天有180名工人施工,我们安排多名人员现场督促施工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和安全关。”严正斌说,呼图壁县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水量达55.52万立方米。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连年实施,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建成后不仅补齐了该村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农作物产量也有了大幅提高。
“今年我种了136亩棉花,亩产达到460公斤,相较普通农田,亩产增加了80公斤。”联丰村村民鲁来成站在田埂上,满脸笑意地说,“高标准农田就是好,铺设了滴灌带,浇水、施肥变简单了,省时又省力!”
眼下,昌吉州各地正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农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粮田”变“良田”。截至目前,昌吉州高标准农田在建项目29个,项目开工率达100%,建设任务已完成82%。
今年以来,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自治区相关要求,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建尽建”,同时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小麦、玉米、棉花等制种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应能力。此外,昌吉州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组成四个检查指导组,赴县市(园区)开展全覆盖蹲点核查和指导,采取每天会商、每周调度等形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下达一亩、设计一亩、建成一亩、用好一亩”。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周文星表示,州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八项内容”统筹实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引导县市(园区)结合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和制种基地、休闲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点,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昌吉州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2023年昌吉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7.37万亩,其中新建21.95万亩,改造提升5.42万亩,共投入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4.8亿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0463c57af3018d4cc3404a8dc07f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