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拖延怎么办?利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轻松摆脱“拖延”

2019-07-24     兰芝妈咪

强强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动画片,妈妈喊了他好几遍,让他赶紧吃饭,可是强强却没有任何反应。终于妈妈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起身直接关了电视,这下强强着急了,赖在床上大哭大闹起来。妈妈告诉他,想要看动画片必须先把饭吃完,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强强的一碗饭依然还剩半碗。

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明显的拖延症,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出现呢?

1、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三岁的朵朵起床后直接拿起了妈妈放在床边的手机,开始玩起了游戏。然而这恰恰是应该吃早餐的时间,对于妈妈一再的催促,朵朵虽然放下了手机,但是却又想开电视,或许她是准备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早饭。

年幼的孩子意识里并没有时间概念,他们往往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任何的规划性。

2、孩子的自控力较差

明明对身边很多物品都非常感兴趣,他经常看到父母玩手机,所以也总是想要尝试;对于电视更是没有抵抗力,当然还有大屏幕的iPad,里面各种各样的玩具对她非常有吸引力,以至于明明经常玩着玩着就忘记了学习。

孩子的自控能力本来就弱于大人,更何况很多父母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当孩子身边诱惑越来越多时,他们自然难以把控。

3、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朵朵的父母对朵朵经常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妈妈让她晚上吃完饭练习一会儿舞蹈,爸爸让她把老师教的书法再写一遍,而朵朵自己却又想看电视。当一件又一件事摆在朵朵面前时,她显然难以选择,犹豫之间自然就会拖延。

孩子有时不良的情绪会促使他们产生拖延症,如果想要孩子摆脱这样的行为,那么就尽量让孩子快乐起来,缓解他们的焦虑。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在摆脱孩子拖延症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什么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蔡格尼克是德国一名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她把被试者分为两个小组,让他们去做22件简单的工作,这些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大概没件需要几分钟即可。其中一组是允许被做完的,而另外一组在没有完成的时候就会被阻止。

在实验结束之后,蔡格尼克让被试者立刻回忆他们之前做了什么事情。结果不允许做完工作的小组只能回忆起43%的事情,而未完成工作的小组则可以回忆起68%的事情。

这就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它指人们对于没有处理完的事情,远比已经做完的事情印象更为深刻。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1、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芝芝的父母帮芝芝报了几个兴趣辅导班,时间都统一集中在了周末,当然这一切已经得到了芝芝的许可。每周五放学之后,芝芝吃完饭就会主动把书包拿到房间,然后抓紧时间做完所有的功课,这样周末就不至于让自己的时间变得紧张。

自律的人总是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会很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不会让拖延症影响自己。特别是孩子,更应该从小养成自律的行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2、让孩子摆脱拖延症

小刚画画才画了一半,突然家里来了同学,在招呼同学的同时,他一直想着没有完成的那幅画。当同学和他再见之后,小刚立刻回到了书桌旁,拿起画笔就投入了创作中。很快,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就展示在他的面前,小刚终于笑了。

孩子难免会有焦虑紧张的情绪,特别是他们一件事情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如果突然被打断,那么他们的焦虑情绪会更明显。孩子总是想着那件没完成的事情,反而会让他们更主动的去做完。

3、提高孩子内在的驱动力

小雪非常喜欢手工制作,这天她又在尝试着一个全新的作品,然而由于难度太大,完成一半时她有点想放弃。但这时她的心里却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她,告诉她要坚持,因为作品完成之后会成为她的骄傲,于是小雪又投入了创作。

孩子如果内在的驱动力也越高,那么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更强,也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不需要父母的唠叨和提醒。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利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

1、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萌萌每次写作业的时候,父母都主动收起自己的手机。他们有时会拿着一本书陪在萌萌身边,有时也会愿意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书法,总之父母努力的帮萌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隔离了一切诱惑。

孩子由于自控力差所以很容易受到周边的诱惑,这时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努力向上的状态,这样才会让孩子受到感染,从而越来越上进。

2、让孩子马上去做

父母一直在叫多多吃饭,可是多多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一会说自己再看一本书,一会儿又说画画还没涂色。这时父母立刻严肃起来,告诉多多现在必须马上去吃饭,否则就会收起所有的饭菜,让多多饿肚子。

与其给孩子讲太多的大道理,还不如让孩子学会立刻去做。不要让孩子找到任何的借口去拖延,这样他们才能渐渐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

3、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彤彤吃一顿饭需要一两个小时,这样父母很是烦恼,为了让彤彤更好更快的吃饭,父母答应她如果能在半个小时内把一碗饭菜吃光,那么就奖励给她买一张贴画。听了父母的话后,彤彤立刻起了精神,不一会儿就把饭吃完了。

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乐于主动的去完成某些事情,帮助他们改变拖延的习惯。当然在孩子养成好习惯之后,这些奖励措施也可以慢慢减少直到彻底取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vyVK2wBmyVoG_1Z1J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