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男友家拜年被要求磕头称是礼貌,姑娘一句话公婆闭上嘴不敢再提

2021-02-24     黑皮和方脸

原标题:去男友家拜年被要求磕头称是礼貌,姑娘一句话公婆闭上嘴不敢再提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难免会遇到新潮的思想与传统礼俗之间的碰撞。新潮的思想是时代更新变迁所带来的改变,而传统礼俗呢,则是代代相传下来的老传统。

这两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对立一定是矛盾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想法不同,遵守的人生规则和信条不同,只要不违反道德,就没有错,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没有必要改变。

没有错,我的意思就是,新潮的思想也好,传统礼俗也罢,没有哪个一定是错的,也没有哪个一定是对的,所谓的对错和对立,也许只是我们个人把自己的观点看的太具绝对性,才产生的矛盾。

我说得再明白些,举个相对极端粗俗的例子。大部分人都觉得尿是排泄物,是人体的废物,而且很脏。但有些人觉得尿能延年益寿,甚至有些地方还会把“童子尿”当成至宝,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那都是一种奇葩的思想。可是你也不能一口咬定对方这种行为就是错的,非要要求对方去按照你的心意去改变。

或许这个例子不具有普适性,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有些时候遇到与自己有差异的观点,未必需要急着否定,或许就不应该否定,需要一颗互相理解的心意,包容不同于自己人生观点的观点也可以存在,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可现实真的遇到了这类的问题,总是谁都不能说服谁,谁也不能够理解谁,极有可能把原来的小矛盾转化为大矛盾。

因为想做到互相理解和包容,真的很难,很多人呢,只是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去生活,这也并非就是错,可是错的是,其中大部分的人呢,只认可自己的观念,却不能认可他人的观念。

总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强行要求对方也遵守自己认为对的观念去生活,定要“去已存同”,不允许“异己论”产生。

一旦有了这种极端的思想,那么不管是新潮思想也好,还是传统礼俗也罢,那就意味着,你真的错了。

大年初二那天,张巧(化名)跟着年前刚刚订完婚的男友去婆家拜年,本来新媳妇上门,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即便不是,有新成员加入,气氛必然不会搞得很糟糕,但是呢,张巧这次登门拜年的结果却弄的不欢而散。

张巧走的时候,公婆还阴沉着脸,看似是憋了一肚子的气,不过什么也没有说就是了,但明显的是对张巧有意见。

张巧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的,但就是装作不知道,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在男友家呆了半天才回来,临走的时候还热络地叫了公婆,只是公婆还是面色铁青,没有应声。

回来以后,张巧才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明白。“我跟我男朋友本来就是相亲认识的,他父母本来我就见过,平时对我也都客客气气的,当然我也很有礼貌,双方毕竟都是有距离的,他们想要让我做他家的儿媳妇,自然以礼相待,我也一样,嫁到他们家以后,总归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也不想跟他们把关系闹僵。

如果可以的话,我是真的不想和他们在婚前就产生矛盾,可是真的不行,有些事情触及了我的底线,我不能够接受,那只能拒绝。

我这个人还是个倔脾气,不肯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人家要是拿身份去压我,就是本来能做的,那我也不做。”

张巧和婆家之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事儿还得从张巧早上到婆家发生的第一件事情开始说起了。

大年初二那天,张巧在男友的陪同下,到了婆家拜年。初一的时候,张巧的男友已经去过张巧家了,男友带了不少的拜年礼物,张巧的父母也给了男友拜年大红包。张巧的父母呢,都是比较随和的,一直就从没有把张巧的男友当成过外人,不劝酒,也没有什么非要遵守的规矩,随意得很,所以在张巧家的这次拜年呢,结果是非常不错的,一家人吃了饭,聊天搓麻将,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结束了。

所以张巧去男方家的时候,她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男友带了什么东西给女方家,她也一样没少带,进门就嘴巴很甜的把男方家的亲戚朋友以及公婆都叫了一遍。

可是到了男方父母该给红包的时候呢,公婆却坐到了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红包笑意盈盈地看着张巧不动。张巧也不知道这是啥意思,旁边的男方亲戚提醒了张巧。

“新媳妇还愣着干嘛呀,赶紧磕头啊,新媳妇拜年得磕头哒,这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习俗,也是礼貌呀。”

张巧听得心里咯噔一下,张巧家跟男友家不过隔了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可她从未听说过这种传统习俗,更不知道礼貌就是要用磕头来表明。

她疑惑地看了看男友,本来是想让男友赶紧解救她,结果呢,男友似乎是会错了意,贴心地给她拿了个垫子,放在身前。

“你怕地上脏,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磕一个意思一下就行了,等会儿,我爷爷奶奶过来了,你也一样,这的确是我们家的传统,我嫂子她们进门了都是这样做的。”

但张巧却并没有顺从地跪下,直着身子站在一动不动,委婉地拒绝了。

“叔叔阿姨,真的不好意思,我有点无法接受,我们家那边从来没有过这种规矩和习俗,我不知道遇到长辈都要磕头。再说,懂礼貌也不一定就要磕头是不是?”

然而,这句话一说,公婆似乎就有些面子挂不住了:“巧巧,这就是你不懂事了,这是我们家,你是我们家的媳妇这以后也是你家,你不要用你家那套规矩行事呀,得遵守我们家的习俗。”

眼看着所有人都等着自己磕头,巧巧硬是被激出了脾气,不仅没跪,还说了狠话:

“磕也行,我也能同意,但是我就是怕我磕头,活人受不起。我现在还不是您家的媳妇,自然不用按您家的规矩来办事,按我家的规矩,除了跪父母之外,就是祭祖的时候才用得着磕头,您要是需要,那我就磕。”

结果是公婆当场被气得说不出话,闭嘴了。张巧没有遵从婆家的要求,向公婆长辈行磕头礼拜年,她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却在无形中惹怒了公婆,虽然公婆不敢再提这个要求了,可是他们心中对张巧的行为必然是心中不痛快的。

毕竟张巧作为晚辈,作为新媳妇,当众下了婆家的脸,这种行为在公婆眼中,一定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但是,张巧真的做错了吗?我个人不那么认为,相反的,我认为错的是提出要求的婆家,不过错的并不是磕头这个习俗,而是让对方磕头的这个要求。

拜年磕头这个传统习俗,其实在过去的确很常见,我小的时候,依稀记得也有那么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到长辈家要红包一定要磕头表示尊重,当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后来,这种传统习俗渐渐就没有了,毕竟时代变了,不再需要这种繁文缛节的习俗,礼貌和尊重可以藏在心里,可以用语言去表达,未必就要磕头这个行为来表示。

但这的确是传统的习俗,你可以继续去推崇,自己去严格遵守,可是你要求别人也这么做,那就是不行,更不能用身份和权势威逼对方,你没有那个资格。

张巧是个新时代出生的女孩,她的家庭从未有过磕头拜年这种先例,她认为能拜的活人只能是父母,其他跪拜的都是给已故先人的,活人受不起,这是她的观点,所有她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屈服于不同的观点,拒绝也是她的权利。

还拿上面的例子继续举例,你可以把尿当成是污秽,对方也可以把尿当成是至宝,这并不冲突,冲突在哪里?在于你一定要否定对方,把对方当成是奇葩,鄙夷对方的观点,而对方呢,非要让你去品尝他们的至宝,一定想要改变你的思想,让你成为对方观点的“信教徒”,一定要“去异”,那才是矛盾和冲突的关键所在。

两种思想完全可以相互独立,我们可以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也可以不理解对方的观点,你也可以坚持己论,但你同样也不能让对方认同和理解你的观点,更没有一定要让对方改变的权利。

否则,强迫对方你就越了界,超过了自己的权利范围,哪怕你的观点有多么的正确,多么的主流,你也是错的。

记住,你不是神,不是创造万物法则的造物者,你的观点也只是一群人的观点,传统礼俗,有传统礼俗的好处,新潮思想也有新潮思想的弊端,都是好与坏并存,不管身份如何,道理是怎样的,那也不是凌驾于其他观点之上的真理。

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思想之间的碰撞,哪怕你再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也可以要求自己,却不可以要求别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ujh1HcB9wjdwRpvsQ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