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收听音频
相信在一起的力量。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4月22日,巴九灵社群的企业家们都在转发一条朋友圈。
那是中国UPR协会(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协会)分会秘书长翟继业的一段聊天记录,他说:
“我们行业是做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我们的下游有176个行业,从各位家里的厨房台面、各位身上的衬衫纽扣,到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各种机械车辆船舶,还有城市管网、工厂、水利建设、电信等等。
基本上我们都不用看统计局数据,只要看我们行业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宏观经济的大致情况。
我们的统计数据是今年一季度全行业产量同比下降26%,销售量同比下降41%,而四月份,环比三月份,又下降了超过40%。这里面物流的影响占了60%,还有40%就是房地产出口等实际需求下降的影响。
像这两个月这样惨的情况,已经有20多年没有遇到过了。”
我们看到企业家们,在朋友圈里一个接一个地转发着这些文字。
在疫情这片共同的阴霾之下,他们微若萤火,却感同身受。通过这种方式,无声彼此支撑,相互映照。
我们为这些萤火之光而感动,虽然我们也不知道可以为他们做什么,但我们相信在一起的力量。此刻,我们想加入他们,站在他们身边,把每一个弱小却又顽强的力量连接在一起。
我们联系到了几家巴九灵社群的会员企业,去了解他们究竟遇到了哪些难题。
生产之难
当你在商场里,走过nome、九木杂物社等小商铺的时候,就可能看到上海当果生产的玻璃杯,上海当果与上百个知名IP有过合作,包括宝可梦、樱桃小丸子等IP,在全国,当果有超过20000家销售终端。
盛文惠是上海当果的总经理,他向我们讲述了今年以来,生产不畅的辛酸。
当果目前的主要业务是为其他品牌代工,想生产一个杯具,首先要拿到客户寄来的样品和模具,杯子的零部件超过10个,包装盒、防伪标、杯盖、吸管……它们来自不同的产地。
物料到齐后,工厂生产样品,样品再寄给客户进行确认,全部流程走完,这一批货物才能正式开工。
采访开始前,他刚刚放下电话,电话那端是不断催促的客户。
那是一笔出口的50万美金的订单,谈妥了90%,卡在了样品这一步。客户寄来的样品正静静地躺在上海被封控的办公楼里,距离谈成只有临门一脚,但盛文惠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封控后,上海冷清的街道
上海当果在全国有多个工厂,样品拿不到只是阻力之一,今年最艰难的,要数当果在河北的一家工厂。
因为排污的相关规定,今年年初,为了避开冬奥会和残奥会,当果的河北工厂都停止了生产。两场大型赛事后,本以为春暖花开,但疫情随之而来,工厂再次停工。盛文惠大概计算了一下,时至今日,河北工厂只生产了10天左右。
不能尽快生产,拿不到钱,大量的资金被压在原材料和生产线上的半成品中,盛文惠粗略地计算,目前的现金流在不靠外力援助的情况下,勉强还能维持半个月。
“我们企业的现状是上挤下压,但复工遥遥无期。”他语气沉重。
运输之难
几天前,京东略带悲壮的“自杀式物流”引发讨论。
京东CEO徐雷说运货到上海是“进去10个货车司机就吃掉10个货车司机,这是消耗战”。于是,京东的物流人员按超过14批分批进入上海,实现隔离后循环派送。京东的物流小哥在严格遵守上海管控的情况下,没有就地隔离,已经可以正常派送,但更多开着卡车运货的“散兵游勇”,依然要面对着“一入沪就隔离”的现实。
在这些被上海吞入的货车中,就有腾博公司的货物。
腾博新材料是国内外知名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方,客户里包括大众和特斯拉等等。博腾的货物需要运往广东、福建、上海等各处。
过去,企业有6个内部司机,负责运送短途货物,长途货物则需要企业找第三方配送。
现在,无论哪一种,司机都成了短期的“不可再生资源”。
因为疫情,第三方物流要高出5倍以上的价格,因为司机需要带好被褥,以同样的“自杀式物流”保证货物的按时交付。
但知道自己可能遇到14天的隔离,以及无法预知返程时间,依然极少有司机来接单。
一批从福建出发,15日发往江苏的货物,目前还滞留在江苏宜兴,面对客户的催促,企业的负责人多次与当地沟通仍无果。
这样下去,腾博就需要再加急发一批货给客户以及自己承担这一车被扣货物的损失,这样一次意外,至少要损失几十万元。
货车在高速出入口接受信息核查
物流是不少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盛文惠的玻璃制品企业有大量产品在途,上海作为之前转运产品的交通枢纽之一,失去了作用。盛文惠只能用发货到门店的方法保持供货,整车的运费上涨了3倍不止。
家居品牌妙宅能保持部分生产,原因是妙宅每年进行两次大约半年原材料的储备,这样的模式能够抵御短期供应链的风险,但由于妙宅产品原料的独特差异性造成的壁垒,上海的封锁还是给全流程的生产造成了困难。
妙宅的核心产品的加工主要在上海工厂,各地运来的半成品原料将汇聚在上海最终配套成型,而上海浦西的工厂已经停滞了20余天,各地的原材料运不过来,加工好的产品运不出去,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市场供货。
在停工期间,妙宅董事长冯琏选择带领团队研发新产品,同时每天都通过线上会议和管理层研讨优化流程、员工绩效考核等相关内容,这样一旦解除封控复工时,整个企业就能高效地投入工作。
总之,他们在努力,不因物流的暂停而让企业真的停下来。
但货在囧途,还在全国上演。
4月22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 〈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申请事项的通知 》,看起来上海的物流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但这则通知却不能让盛文惠、冯琏等企业家看到更多希望。
可以申请市内和跨省通行证的企业,只能是作为重点的政府储备物资、能源与大宗商品、生活物资、农用物资、防疫物资等等的生产或销售企业。
显然,玻璃制品、汽车元件、家居都不在此列,他们只能等待。
销售之难
已经有近60年历史的汪氏蜜蜂园,最近遭到了疫情的多重打击。
汪氏营销管理中心在上海,生产基地在江西南昌,其中重要的蜂产品基地之一在吉林的长白山,同时,东北区域是汪氏蜂蜜的主要销售地之一。
“我们运气真的是不好。”汪氏蜜蜂园董事长汪玲提到最近的遭遇,满是苦涩。
大约从3月中旬开始,南昌新建区的汪氏蜜蜂园厂区纳入了管控区,工厂停产;同时汪氏上海营销总部办公室封闭,50名员工也开始居家办公;吉林省汪氏线下门店大量关门,停止营业,吉林省是汪氏蜂蜜的重点市场之一。换言之,从生产到销售,汪氏蜂蜜的整条产业链都被狙击了。
汪氏的线下销售渠道有60%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汪氏蜜蜂园蜂产品专卖店,由加盟的经销商经营管理,经销商是公司赖以生存的下游,也是产品市场反响的晴雨表。
往年这个时候,市场部的员工已经向全国各地进发,调研加盟商和线下门店,给总部提供数据、服务并拓展更多终端。
然而,汪玲告诉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大约有接近40%的汪氏专卖店处于关闭状态,10%的专卖店时开时关。
目前大约有70%的经销商在最近一个月里下单囤货,有些拿到货了,但有些依然在排队。
横亘在厂家和排队的终端之间货物运输有很多的不确定,疫情发生后很多地方都出台了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的检验规则。
而且谨慎起见,不少城市要求对落地的每一箱蜂蜜都必须进行检测。一箱大约有几十瓶蜂蜜,一车甚至是一飞机能承载上百箱,都必须全部拆开进行核酸检测,成本极高,而这中间,找当地政府认可的检测机构,排队并且等待检测的时间也十分漫长。
需要冷链运送的新鲜蜂王浆产品,企业要在保质期的压力和赔偿违约金之间反复横跳。
汪玲说,线上同样也不容乐观,汪氏蜂蜜入驻的天猫,淘宝、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3月之前线上的收入占到了整体营收的30%以上。但是4月初到4月中旬这半个月,线上的整体销售额只完成了不到30%。汪玲明白,不算是刚需的蜂蜜产品,很难在此时发现逆势上扬的契机。
汪氏蜂蜜车间
经过两天的采访,我们看到了这些企业的困境。
江苏常州的一家电机铁芯企业,因为疫情和去年相比业务下降了30%;
上海做定制衬衫的虞黎达告诉我们,去年年底上海一个月的销售大概接近400万,今年3月份100万。4月份到目前为止,只有9万。
在接到这些求助时,作为一家媒体,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力”。我们也并不知道,究竟可以为他们做什么,给到什么样的答案。企业面对的敌人是疫情,而目前似乎没有任何举措可以打破这种困境。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局面似乎毫无希望,这些企业家也没有停止去找寻各种各样的可能,实施自救。在此刻,他们不敢、不能也不可以停下来。
吴老师曾经说过,所有变化都不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发生的,而是在雷电交加的时候,被逼着找寻到的出路。
因为他们没有放弃,我们选择加入。和他们站在一起,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我们相信站在一起的力量。
吴晓波频道将协同企投会、新国货促进会、90门、中德制造业研修院等巴九灵的企业家社群,发挥链接作用,发起“相信在一起的力量:巴九灵社群互助抗疫联合行动”。我们希望可以为企业之间牵线,发起一次企业之间的自救和互助。
我们会提供:
一共四场资源对接会,帮助大家找到合作资源,为企业牵线搭桥,与企业家们共克时艰。
系列抗疫自救直播,让专业的导师给出专业的自救意见。
为大家推出《企业自救指南》《个人自救指南》,集合专家导师的力量,一起寻找出路。
发起抗疫自救经验共享文档,让成功的经验发光发亮,互相互学。
我们号召更多人的加入,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企投会院长微信,填写报名表。
也许你的企业在上海,需要帮助;也许你或你的企业能提供帮助。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具备别人需要的东西,也许是供应链上的一环,也许是应对疫情的经验,也许是那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只要我们站在一起,就可以将它传递下去。
——希望是个美好的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
报名参与互助抗疫行动
好友
本篇作者 | 吴润潜|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图源|VCG
2022年新中产的生活大跃迁
邀你一同自查你的生活现状
点击下图立即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