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陕西云南公安提升“派出所主防”能力
深耕警务机制改革 夯实“派出所主防”根基
编者按
深化“派出所主防”,提升接处警效能,破题之钥在改革。福建龙岩、陕西岐山、云南嵩明等地公安机关结合实际,进一步推动警务机制改革,夯实了基层警务基础,提升了派出所工作质效——
编者按
深化“派出所主防”,提升接处警效能,破题之钥在改革。福建龙岩、陕西岐山、云南嵩明等地公安机关结合实际,进一步推动警务机制改革,夯实了基层警务基础,提升了派出所工作质效——
龙岩: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标准化
实施“五五四四”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制定全市统一的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手册,明确指导社区民警基层基础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今年以来,福建省龙岩市公安局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导向,按照构建五个体系、履行五项职责、运行四个机制、抓实四个表单的“五五四四”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基层基础管控中心,不断推进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标准化,增强“派出所主防”能力,有效夯实公安基础根基。
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市接报有效警情数同比2017年至2019年平均数下降13.86%;三类可防性案件数同比下降27.93%;派出所第二季度立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23.97%。
市县一体谋划建设
10月1日,龙岩市公安局基层基础管控中心新办公场所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实体化运行。龙岩市、县两级公安局党委把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建设和运行作为“一把手”工程,立足龙岩实际,多次专题研究,广泛开展调研,制定实体化运作实施方案,推进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健康有序运作。
根据方案要求,龙岩市公安局成立以“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的基层基础管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架构,下设办公室,整合综改办等机构部门,设定任务管理、质态监督、专项工作、综合保障等4个功能岗位;按照一人多岗原则,配备若干名熟悉派出所基础工作和信息化操作的民警辅警,规划专门办公场所,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为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实体化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率先实体运行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龙岩市公安局创新体制机制,运用“五五四四”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助推其规范高效运转。其中,“五五四四”工作法,具体包括任务管理、质态监督、星级评定、教育培训、奖励惩处等五个工作体系,以及归口任务准入、归口指令派发、归口结果反馈、归口警种支援、归口业务考评等五个归口管理,还有一个口子、一站研判、一张清单、一并考核等“四个一”运行机制和派发单、预警单、督办单、协作单等四个表单。
同时,龙岩市公安局主动对接各警种,梳理涉及的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制定全市统一的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手册,明确指导社区民警基层基础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同时,龙岩市公安局依托公安现有系统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监督,对全市133个派出所、424个社区警务网格基础工作开展量化质效考评。紧密结合市公安局“预防警务”,市县两级管控中心定期对基层基础工作开展综合研判,分析基层基础工作形势、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用好“预警单”“督办单”,倒逼民警履职尽责,落实闭环管理,推进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走深走实。
强化科技赋能
龙岩市公安局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在持续深化省公安厅智慧社区警务平台应用的基础上,让基层基础管控中心积极参与推动预防警务平台建设,主动对接情报指挥中心、e智慧合成作战中心、融侦中心等部门,推动派发单、预警单、督办单、协作单线上流转,并积极对接政法综治系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提升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实战能力。
截至目前,龙岩市公安局搭建的预防警务平台已投入试运行,目前全市已有8个警种搭建了流动人口筛查等12个预警模型。同时,龙岩市公安局还选派、组织全市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省公安厅、市公安局举办的智慧社区平台运用培训班,定期组织开展派出所长、社区民警培训班,构建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派出所工作专家人才库,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记者 张春波)
岐山:“所队融合”盘活警力资源
通过“清单式”管理、“消号式”推动、“奖惩式”监督,全面落实派出所“防”的责任
在全面推进“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建设中,“市县主战”如何战?“派出所主防”怎么防?
今年以来,陕西省岐山县公安局强化“派出所主防”主责主业,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创新建立派出所与巡特警、刑警等警种部门“所队融合”勤务机制,盘活警力资源,把预防做到打击前、将打击做到升级前。
机制融合:破解“谁来防”增强“整体防”
岐山县公安局以机制融合为抓手,创新推行“所队融合”勤务模式,增强“整体防”的合力,解决“谁来防”的问题。
他们制定出台所队融合工作运行机制、机关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工作机制、派出所基础工作清单,明确派出所33项工作职责,分类分片治理防控,通过“清单式”管理、“消号式”推动、“奖惩式”监督,全面落实派出所“防”的责任;建立“所队融合”工作机制,确定“一管三防”主责主业,实行“警力下沉、片区联合、部门联动、社会联调”工作模式,派出所根据辖区警情调配警力,预防发案,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建立局机关警种部门包联派出所制度,按照比例抽调机关民警下沉派出所共同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宣传、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巡特警大队加大街面巡逻防控,实行街面屯警与动态巡逻相结合;刑警中队与派出所联动,发挥“市县主战”职能,以打促防,破案追逃,追赃挽损。
同时,岐山县公安局优化考评考核,实行“权责一致、同责共考”,做到“警情处置互补、联勤查控互动、情报信息互通、基础防范互促、执法办案互助”的攥指成拳效果。
勤务融合:破解“防什么”提升“精准防”
在实行派出所“两队一室”的基础上,岐山县公安局实行警务“联指、联勤、联动”规范运行,解决“防什么”的问题。
他们统筹融合勤务互补,抽取警力最大“公约数”,提升不同类型派出所“精准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派出所“两队一室”,为主城区的凤鸣、蔡家坡两个派出所配备警力35名以上,保证足够警力所需。在此基础上,巡特警大队负责主城区治安巡逻防范工作,刑警大队各中队分别包抓城区派出所的刑事案件侦破,由综合指挥室根据辖区发案情况以及社会治理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布治安巡逻、交通治理、打击整治工作重点,协同共治共防。
协作融合:破解“如何防”激活“基础防”
以“数据警务,智慧公安”为依托,岐山县公安局做精综合指挥室,做专社区警务队,做强案件办理队,解决“如何防”的问题。
他们发挥指挥调度“一条线”作用,按照“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信息研判、指挥调度。筑牢基层治理“一张网”,实行网格化巡防,夯实精细化管控,加大风险隐患预警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度。实现便民服务“一次办”,派出所事故处理、车驾服务、纠纷调解、户政业务等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一次办”“一窗通办”。
据统计,1月至10月,岐山可防性案件数同比下降4%,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记者 阮仕喜)
嵩明:警力最大化下沉社区
将26个内设部门整合为“六中心三队七所”,全面提升防控效能;成立侦查打击中心,构建起“大侦查”体系
近期,司机刘师傅发现停了一夜的水泥搅拌车打不着火,仔细检查一番后才发现油箱里的柴油被偷了,于是急忙报了警。接报后,云南省嵩明县公安局龙保派出所立即组织专班开展侦查,同时高密度部署巡逻值守警力。随后,嵩明县公安局侦查打击中心紧急召集辖区6个派出所,对辖区近期接报的柴油盗窃案件进行全面梳理,通过集中分析作案手法、现场勘查情况,初步判断几起案件均为同一团伙所为。
按照“刑侦主导、合成作战、服务全警”的大侦查理念,嵩明县公安局各派出所和刑侦大队派出精干警力,组成案件侦办专班。借助高效的信息收集、研判模式,由情指中心流转线索,各派出所和刑侦大队民警同步办案、多侦联动、联合作战,在各案发路段进行跟踪、蹲守,经多方走访调查,不久后将该团伙成员一网打尽。
近年来,嵩明县公安局牢牢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根本要求,将深化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平安嵩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将26个内设部门整合为“六中心三队七所”,通过给机关“瘦身”,解决了警种职责交叉重叠、资源分配不均、沟通协作不畅等问题,全面提升了防控维稳工作效能。
立足打击违法犯罪“主战”职能,嵩明县公安局整合刑侦、禁毒、经侦、网安、森林等最优资源,成立侦查打击中心,构建起“大侦查”体系,助推平安建设协调机制不断健全。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嵩明县公安局基础防控中心将39名民警、125名辅警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在全县建成17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他们将全县划分为56个警务责任区,整合多方资源,实现“1+1+N”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情报指挥中心为“龙头”,按照巡特警管“面”、派出所管“片”、交警管“线”、网格员管“网”的防范格局,发动1.3万名治安志愿者在辖区开展巡逻,推动社会治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防范升级转型。截至目前,嵩明县公安局派出所民警达到151名,占总警力的50.84%,设置34个社区(农村)警务室,配置73名社区民警、101名社区辅警,让警力最大化下沉社区,让服务群众的距离更短、速度更快。
针对近年来多发、高发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嵩明县公安局全面推进“反诈心防”工程建设,由县公安局负责人带队对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包保,着力推进“无诈校园”创建工作,探索联合筹建高校反诈中心,保持“两降两升”,实现辖区高校零发案。(记者 马燕 通讯员 马丽娟 李思磊)
来源吧: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