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历史上,这里曾是夜郎国的故地。
最早对夜郎国的记载,可以从《史记。西南夷列传》里面看到,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西南夷是汉代对西南诸多民族的总称。
公元前 122 年,面对“滇”和“夜郎”两个“超级大国”,夜郎国国王提出的“汉孰与我大?”汉使日:“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和汉广大”,从而让“夜郎自大”广泛流传。
贵州是“夜郎故地”,是荆楚、南越、巴蜀和滇文化的碰撞之地。
尽管夜郎起源、民族、疆域乃至中心城越至今成谜,但夜部归汉的时间相对清晰,即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南夷君长次百款,独夜郎、滇受王印。“
通过研究,夜郎归汉居趣远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从我们发握的大量东汉文物可见这个证据。
在黔西南州博物馆内,《夜郎的疑问一贵州汉代夜郎文物展》”分为“道不通,一州主,心汉广大”
三个单元,构思源于《史记和通过贵州中西部和滇黔桂交界发掘的秦汉时期的文物,阐述夜郎地区人的起源、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夜郎归汉后所体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同时,这些文物作为西南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牂舸与夜郎
在古代贵州,有两个著名的地理标志,一是“并河(zang k自)”,二是“夜郎”。
《史记。西南夷列传》夜郎者,临洋河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公元前 111 年,汉武帝置洋别郡,辖17个县,范围大约包括贵州省中西部及滇黔桂交界的广大地区。而破解夜郎中心区域的关键舸江,至今没有定论。
贵州南部的“古并瓶”摩屋位于安龙县木咱镇,款识“光绪二十一年冬,兴义府石廷栋志”。贵州北部的“夜郎古甸”摩崖位于凤网 县何坝乡,款识“万历丁交秋九月,见田李将军过此书。”一清一明两
位将军的两方摩崖,正好反映出关于夜郎的“盘江流域说”和“乌江流域说”两种观点。
下面给大家看看镇馆之宝,贵州出土汉代铜车马,细节上栩栩如生,再现夜郎国军事装备和文化。
出土地点为贵州兴义万屯8号墓,这是凸宇形砖石墓,是贵州汉墓常见的一种形式,分甬道及墓室两,部分。
墓室分前堂和后室,前堂长2.56米,与甬道地面铺相同的人字形地砖,是随葬品主要放置区城。
后室地面较前堂高0.23米,长3.1米。东半部停棺,棺木已朽。从残留的漆皮、棺钉及四角的垫砖分析,可知为一漆棺。
漆棺以西放置随葬的生活用具,以酒器居多。
万屯8号墓是该地发掘12座墓葬中,随葬器物残留最多的一座,铜车马(辎车)就出土在这座墓的甬道内。
铜车马是由青铜制成,工艺非常精湛,马匹和车厢的细节栩栩如生。这些马匹拉着一辆小型的铜车,这些铜车马都是按照真实尺寸制作的,展现了夜郎国军队的精确装备和组织。
上面正常是会有战士在车上指挥的。
东汉铜车马(轻车)
文物编号:183 (6-17)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时代:东汉(25年~220年)
文物尺寸:马高116 厘米,长85/生米;车高76厘米,宽108厘米
文物说明:车马器
文物来源:贵州兴仁县雨樟镇交乐 6 号基出土
战国石臼、石杆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只有约600年历史,但是贵州境内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贵州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
旧石器时代剑齿象上面的牙齿化石
距今约10万年,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物,在贵州兴义五屯邱家洞出土
战国的双肩石铲,国家一级文物,大约为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主要是用于原始垦荒,翻地家具,这些都是扎器,需要用绳子绑在木棍上面使用。
石器之一,手斧
展馆共有三层六个展厅,里面的文物很多,还有这些旧石器时代,兴义人的骨头化石等。
展馆是免费的,
以上就是乐玩君的贵州旅游攻略,下一篇,继续给大家分享的旅游经历。
我是乐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如果你觉得我的旅游小贴士对你出行决策有帮助,就请关注我的主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