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分享了《易经》的易解,有朋友说学不明白。那我们再分享一下关于怎么学习的经典,你猜到了吧?论古人教育智慧之首,它当之无愧!
《礼记.学礼》中有:教人先教己;人不学,不知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
古人求学的道路也是有学制的,三年后,考学业的专注力,社交能力。五年后,考实践能力。七年时,考独立思考,择友的能力,这时就是小成。
九年时,所活知识能触类旁通,遇事不慌,尊师重道,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称为大成。此时才有能力教化人民,移风易俗。品行让人心悦诚服,吸引来更多良师益友。
教育有七个方面:一,尊师重道。二,忠孝之道。三,谦逊学习。四,威仪有则。五,原积薄发。六,作学问先自己思考,再求教于人。七,勤学好问,循序渐进。
学习要从易而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源动力。多亲近师长,努力修学方能成功。
大学教育的方法:防备恶念。教导合乎时宜,循序渐进。让学生互相学习!
学生也容易犯过失,有:一,贪多而不求甚解。二,浅尝辄止。三,态度轻忽,不认真学习。四,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良匠的儿子,也能学习好做工。良弓的儿子,能制作好的弓箭。刚要学驾车的小马,要先被系在车后,让大马在前面,它跟着学习。观察明白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呢!
鼓不是五音中的一员,但演奏时,缺鼓就不调和。水不是五色中的一种,但是没有水的调和,颜色就无法鲜明。学者不是任何官职,但是,任何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如老师不是五伦中的一种?没有老师的教诲,人就不懂得道理。
国君民 学为先
伟大的德行,不偏于任一职务:伟大的道理,不限于任一事物。可贵的诚信,不需山盟海誓。恒古的四时,运转不停,最是守时。如果了解这此,就可立定学习的志向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否则我们是在耽误时间,在浪费生命!
古代先王祭祀河川时,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心即为本!
听过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就是古人求学作学问是为了求心境的提升,而今天的人学习只是为了让别人眼里的自己好看点,是学给别人看,作经别人评的。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过错。但是,众口纷纭,怎能调整一致?
不如好好务本,好好修自己的内心的安定与法喜!让自己自带光芒,总是会有众星拱月的那一天的。是用感召,吸引,而不是故意索取,求人给于!本立,自然道生,道生则无所不通达!
朋友,你还有什么学习方面的见解吗?欢迎分享!感谢支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