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六七十年代冬天特别冷,经历过的能说说冷到什么程度吗?

2022-06-17   皮皮宠PPPet

原标题:都说六七十年代冬天特别冷,经历过的能说说冷到什么程度吗?

窗外的北风呼呼地吹着,显得格外刺耳。窗户是木条做成的,窗外只是钉上个塑料布,风一吹,塑料布哗啦啦响。

我隔着门缝,望见邻家院里的大枣树在北风中瑟瑟发抖,光秃秃的树枝上原本零星有几片小叶,而现在望去一片也没有了。

百无聊赖中,门被推开。伴着一阵刺骨的寒风,两个小伙伴放学后到了我床前,把的小瓦盆儿端了出去。

小盆里是我的尿,此时正经冻上薄薄一层冰。

这一幕发生在1977年,也就是毛主席去世后的第2年。那一年我刚刚上小学,因为腿摔断了在家卧床养伤。

当时小土屋四面透风,屋内屋外温差不大。我每天蜷缩的被窝里,由于身体得不到锻炼,又吃不好,所以常冻得浑身发抖。

屋里不能点个炉子吗?好歹也暖和暖和呀。

当然会暖和多了。可是哪里能点得起炉子啊!当时家穷,做饭时烧的柴禾都成问题,又怎能买得起煤呢?

我们这里那个时候烧的都是农作物的秸秆,主要就是玉米秸秆和麦秆,还有少量的大豆秸秆。

但是由于那个时候太冷了,而且家里烧柴又不多,所以到了冬天几乎所有家庭的屋子里都很冷。谁家来了客人,往往抱一抱柴火放在屋子中间,点火烤上一阵子,弄得一屋子都是浓烟,呛得人直咳嗽。

但是,这都算待客的一种办法了!

没有保温措施,屋里放的洗脸盆子都冻成冰了,就连我的尿盆都冻上一层冰。

厨房里的水缸,结冰更是很正常,有的时候水缸里冻得只剩中间那点水了,四外圈都冻成大冰坨子。当年室内就是天然的冰箱,过冬屯的萝卜白菜随手往窗户根一放,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坏,大年三十还能用它们包白菜馅的饺子。小寒节气腌的咸菜,就放在厨房的台面上也不会长白毛,由于太冷,咸菜坛子往往冻成冰疙瘩了,吃的时候就得用开水烫一下才能捞出来。

至于说我为什么摔断了腿,还是跟天冷有关系。

那时候还实兴上早学,就是早晨起来不吃饭就得上学。夏天还好说,尤其是冬天6:00上课,5点多就得从家里出发。走了二三里路到学校之后,那叫一个冷啊,手都伸不出来了。

坐到教室里,第1节课全部都是晨读,就是坐在那里各自读各自的书。脚冷怎么办?就拼命地跺脚,于是每个教室里都传出咣咣咣咣的声音。

我们的教室是地主家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有一天,不知道是又是因为我们跺脚的频率一致引起的共振,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是跺着脚跺着脚,房顶啪的一声掉下来一大块,吓得我们都赶紧往外跑。

着急忙慌中,我摔倒在地,腿摔断了。

想起来小时候受的罪,跟现在的孩子说他们不会相信。

也就在那一年,我听说一件事:

有位60多岁的老汉早起拾粪,那天夜里刚下了一场大雪,而拾粪老人往往喜欢在雪后起来拾粪,因为一场大雪过后,离老远就能看到哪儿有粪。

这个老汉的家人到吃早晨饭时还没有见他回家,便四处找。结果,在一个路边的沟里发现了他,人都已经挺硬挺硬的了。

据说是他发现路边有一坨猪粪,不幸失足滑到沟里。由于天冷,他又穿得单薄,所以就被活活冻死在那儿了。

那个年代的冬天,是真的冷啊。

当时没有电,点灯都是烧煤油。煤油没当时得凭票供应,没有票你拿钱到供销社也买不出来,所以很多人家就点柴油灯。

柴油相对来说比较好买,也便宜。可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冻上。我们家就是点的柴油灯,有时候灯刚刚点着就灭了,原因就是柴油冻上了。

想起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真是苦啊。

那个时候的气温,估计比现在要低上个5度以上。当然,当年之所以觉得冷,倒不仅仅是因为这5度的温差,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那时候的生活水平低,按我们老家的人说是身上的油水少,不经冻。一个个面黄肌瘦的,身上缺少脂肪,所以也就显得冷一些。

再就是越冬的衣服少,看似穿得很臃肿,其实不怎么保暖。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是我小时候的小伙伴们,大多是一件小秋衣,外面一件大棉袄,就这么多。至于说保暖啊毛衣啊什么的,见都没见过。

下身就是一条棉裤,里面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个小裤衩都没有。脚底下一双袜子穿一冬天,挺硬挺硬的。

一件棉袄一件棉裤,穿上整整一个冬天不带换的,也没衣服可换。许多小伙伴棉袄的袖筒上被鼻涕弄得明晃晃的一片,老远就能看到。

一件破棉袄,就算过了冬了。

你说,能不觉得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