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活“纸片人”,难吗?

2022-04-27   小丑哥哥侃娱乐

原标题:演活“纸片人”,难吗?

所谓形象合适仅是前提,能为“纸片人”注入灵魂的演员才是至关重要的,演员与角色合而为一,透过角色成就演员,最后加成本人事业,才是成功的闭环。

日前,港媒报道称徐克导演的《神雕侠侣》有望开拍,随后导演工作室便回应说是错误报导,但也承认了《神雕侠侣》是导演开发中的项目之一,这距离2019剧版《神雕侠侣》不过也才3年。

作为优酷史上首个热度值破万的《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也有九鹭非香的小说《驭鲛记》打底。

4月27日,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起陇西》将与观众见面。

目前的影视剧创作中原创鲜少,IP改编剧依旧占据着主流地位。

IP影视化已经被无数次谈及,提起成功率,这还是个宽泛的话题,标准并不统一。而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复杂又多元,若仅从演员角度出发,如何能最大程度与作品人物粘合是关键的一环。

选择演员就显得非常重要。

演员形象合适仅是前提,选到能为“纸片人”注入灵魂的演员是至关重要的,演员与角色合而为一,透过角色成就演员,最后加成本人事业,才是所谓成功的闭环。

出演IP改编剧对演员来说或许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一些,这种压力来自于书粉自然而然的对比和想象。这些人是挑剔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做到贴脸哪有那么简单?除了贴脸,还有角色塑造力那一关。没看到成片之前还有一丝想象的余地,看到成片之后一切就都要拿到桌面了,行不行都藏不住了。

大IP在前,红利也是简单粗暴的,选演员甚至被赋予了一层押宝性质,赌对了就是高收益,留下一个观众都叫得出名字的代表性角色,路人盘看涨,也方便后续持续发展。赌错了就如马思纯,和《第一炉香》葛薇龙的错位让她瞬时陷入舆论的困扰,甚至会在一定时间内受到质疑。

提到能够为“纸片人”注入灵魂的演员,白宇算是一位。

《风起陇西》是继《乔家的儿女》之后又一部备受观众期待的作品。从2018年走红到如今,行业内外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白宇进阶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演员,他的戏时不时会让观众眼前一亮。

白宇和IP影视化的缘分尤其深重,他主演的剧几乎都是由小说改编,把原著作者笔下的“纸片人”交给他总能得到意外之喜。他很明显的优势在于输出稳定,能尝试各种不同人物。很多角色都是从一开始的看似平平无奇,到最后演什么是什么,非常能带动观众。

凭借着对一个个抽象人物的成功塑造,说白宇现在是各大IP改编剧首选男演员之一也不为过。

0

1

白宇:发挥稳定,兼容性强

简单做个梳理就可以发现白宇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纸片人”这种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从白宇演艺事业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的2018年开始,他担任主演的电视剧共十部,只有一部《绅探》没有原著,其余九部都改编自小说。

而这九部作品中,已经播出了五部,其中只有一部《蓬莱间》是播了就完了的状态,剩余四部不但都是正向加持,而且每一次都能助力白宇往前再走一步,每一部作品都踩在点上。

2018年4月根据明前雨后同名小说改编的《忽而今夏》,让白宇首次给了观众惊喜。这部剧实际上并没有促使他如何飞升,而是让更多路人观众看到了他对角色的塑造能力。

在开播之前,很多原著粉跑去原著作者微博底下留言,大家质疑这个让长得像中年人的男主角出演章远合适吗?事实上播出后这种质疑很快被白宇的表现力平息了,很多原著粉出现真香现象,作者明前雨后也多次表示他就是独一无二的男主角。

两个月之后《镇魂》的爆红同样始于IP,这次是彻底的帮助白宇坐上了火箭,那一年他抢尽了风头,那种火爆程度想必未来也很难有人再复现了。

白宇百度指数的时间轴也可以说明这点,2018年他的第一个峰值高点出现在《忽而今夏》播出期,《镇魂》时达到了全年最高点,并且在此后的半年内热度持续。

2020年9月白宇加入迷雾剧场《沉默的真相》,剧实现了走红,紫金陈笔下的江阳活了。对白宇来说,这是把他人气在作品层面转化为加持的开端,由小圈层走向更普遍观众。

从资讯指数可以看出,播出期间他的热度和剧的热度不相上下,在后期甚至高过了剧。尽管剧因太克制而让不少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演员的助力不言而喻。

2021年改编自未夕的同名小说的正午阳光家庭剧《乔家的儿女》,白宇诠释了大哥乔一成的18岁到46岁。这是一个非常能够带动观众的角色,作为乔家的顶梁柱,角色细微变化是连续性的,白宇能“自圆其说”。

从剧播出期某一周的需求图谱来看,观众关心角色命运,可以与角色共情,搜剧的人可能很大程度上都会关注白宇的信息,演员与剧和角色的粘性很强。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做到了剧与演员互相成就。

《乔家的儿女》是个分水岭,此后白宇便完全迈入了值得信赖的演员行列。

2022年初根据笛安小说《西决》《东霓》《南音》改编的电视剧《龙城》杀青,搭档马伊琍,出演男主角郑西决。跟大部分改编剧一样,《龙城》杀青特辑发布后书粉一片哀嚎,白宇能不能再次给到大家惊喜?

不久前根据尾鱼同名小说改编的《西出玉门》正式开机,《司藤》之后尾鱼其他作品也进入各个公司眼帘。拿下当下大热作者的口碑作,搭档演员是倪妮,是所谓的“好饼”,怎么看都会让观众产生期待。

而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风起陇西》马上就要揭开庐山真面目了,仅从预告片的呈现来看,质感很好,具体表现未可知。但不论是主创班底,还是合作演员,都是一线阵容,演员发展是正向的。

剩余的最后一部《谢谢你医生》由笙离小说《ICU48小时》改编而成,搭档杨幂,主打医疗行业剧,也是能挑得出优势的作品。

这四部剧都改编自热门IP小说,原著口碑在线,留给影视化的空间很大。

从剧集的题材类型来看,没有一部是重复的;从合作对象来说,都位列一线。这种作品选择的正向化符合演员的发展趋势,互为辅助,健康合理,白宇走的很稳。

0

2

张若昀:写意男主,深掘不可替代性

同样还有在IP影视化中表现出色的演员是张若昀,他也是各大IP改编剧首选男演员之一。

不同的是,对于张若昀作品履历中的IP改编剧而言,观众对角色身份属性的记忆点更明显,每看完一部戏大家都能记得住他演了什么角色。

这点应该和张若昀在角色上的偏好有关系。在他主演的IP改编剧中,角色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鲜衣怒马的少年,过着爽快恣意的人生,看尽世间沧桑后云淡风轻,这种极具写意感的

“纸片人”更青睐张若昀。亦或是心思缜密,有情有义的穿制服的

“纸片人”,情报人员、警察这类角色很喜欢他。

相同的是,张若昀对

“纸片人”的成功塑造也是有目共睹。

现在看来,2015年是张若昀演艺事业上升的开端。改编自尼罗同名作品的《无心法师》是当年最早一批尝试IP影视化的作品,当然结果也是喜人的,收官时网络播放量已突破8亿。

当年女二一句“张显宗我牙疼”不仅大家记住了角色,而且还帮助张若昀突破了原本的圈层,这对彼时还是上升期演员的他来说,无疑是开了一扇穿。

借助IP影视化兴起的大势,2016年张若昀出演了由秦明小说《第十一根手指》改编的《法医秦明》,以及根据海飞同名小说改编的《麻雀》。

《麻雀》是史上首部全网播放量破百亿的谍战剧,虽然张若昀不是男主,但是唐山海这个角色非常具有辨识度,观众对他的记忆度并不逊于主角;而《法医秦明》里他开始主挑大梁,同时依靠剧的加成,他也在当时小爆了一把。

据百度指数,尽管两部戏都是当年的热门剧集,但张若昀本人的搜索热度一直高于剧。现在看来这两部前后脚播出的剧对演员的助力不可小觑。

2019年10月,张若昀再次出演了由海飞同名小说改编的《谍战深海之惊蛰》。细节在于他从配角变成了主角,这说明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认可,作为演员他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上升。

在以上这些出圈的作品中,张若昀的角色选择基本保持了趋同。

一个月后,由猫腻同名小说改编的《庆余年》播出了,从这里开始张若昀也进入了快速上升的状态。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谍战深海之惊蛰》播出时剧的热度和张若昀的热度基本持平;而在《庆余年》播出后数据峰值出现了,剧的热度一路走高,同时张若昀的热度也呈上升趋势。

而从资讯指数来看,《庆余年》、范闲、张若昀这三个关键词之间始终保持了剧的关注度最高,演员与角色整体不相上下,演员关注度高于角色,“纸片人”和演员的粘性非常强,对演员的加成更是显而易见的。

演活了范闲,张若昀势必对鲜衣怒马这种写意角色得心应手了,2021年他又出演了由烽火戏诸侯同名小说改编的《雪中悍刀行》。

徐凤年和范闲的内核相似,张若昀在剧中的表现自然是让观众满意的。这两个角色之后,说他如今是把恣意公子成功影视化的男演员也不为过。

张若昀担任主角的剩余两部未上线的作品是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和《庆余年2》,两个角色依旧与之前的角色趋同,观天地,为苍生。但不管是何种角色,张若昀都做到了向上发展,与一线创作人员合作,实现了自身发展。

0

3

结语

白宇和张若昀作为两个前期发展走红路径完全不一样的演员,他们在IP改编剧中的表现都是优秀的。

在影视化过程中,两个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前者全面开花,愿意去和各种“纸片人”去兼容,也发挥比较稳定,给到观众惊喜。后者则明确角色的路线方向,在角色的不可替代性上深入,往往提起某个角色类型,观众会自然而然地去贴他的脸。

白宇和张若昀都给大家提供了“纸片人”成功影视化可借鉴的思路,但每个演员的特点、优势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在IP改编剧依旧占主流位置的今天,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