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来看,今年中报季,部分银行“豪掷千金”进行分红。据梳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中期分红金额合计为1902亿元,分红比例均接近30%,成为分红主力军。 ]
[ 股份行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中期分红金额也都超过50亿元。 ]
随着半年报披露步入尾声,平安银行、沪农商行等11家上市银行已披露具体中期分红方案。还有“红包雨”正在路上。今年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中报明确,对于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的议案将另行公告。
记者注意到,银行的分红规模、分红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业绩“底牌”。业绩稳健、资本充足率良好的银行更愿意提高分红频次,进行大手笔分红,而业绩表现低迷或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则在分红上“精打细算”。
值得注意的是,高分红也是银行股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避险情绪走高,高分红、低估值的银行股受到各路资金青睐,股价持续上行。近期虽然连续回撤,但多位机构人士认为,银行股上涨的核心逻辑暂未改变,业绩波动较低且高分红的个股依然是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
透视银行分红“底牌”
半年报披露已步入尾声。第一财经记者据Choice数据梳理,截至9月3日,已有平安银行、沪农商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11家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具体中期分红方案。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中报提及,将对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的议案另行公告。
具体来看,今年中报季,部分银行“豪掷千金”进行分红。据梳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中期分红金额合计为1902亿元,分红比例均接近30%,成为分红主力军。
股份行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中期分红金额也都超过50亿元。其中,民生银行此前已有6年未进行中期分红,此次为6年来首次“破冰”。
还有一轮“红包雨”正在路上。记者注意到,今年江苏银行、紫金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分红方案并未直接在中报内披露,而是称正在讨论中或将另行公告。例如,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中期业绩交流会表示,对于中期分红方案,会根据对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业务发展要求,以及投资者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和研究。
不过也有银行分红金额较少或者不分红。在已披露分红方案的银行中,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的分红金额分别为47.74亿元、15.91亿元,分红比例分别为18.45%、12.77%,相对较低。
此外,目前40余家上市银行中,只有11家银行披露中期分红方案,6家银行称将另行公告,剩余20余家银行暂无分红进展。
分红是否慷慨与银行本身的业绩情况息息相关,也成为银行分红的“底牌”之一。报告期内业绩良好的银行更倾向于大手笔分红。
例如,国有大行在银行股中期分红中占据绝对主力,分红比例均接近30%,部分得益于本身业绩稳健。记者据财报梳理,今年前6个月,国有六大行整体经营效益保持稳健,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34亿元。以此估算,六大行每日盈利约37.54亿元。
除国有大行外,部分业绩高增的城商行也选择慷慨分红。南京银行披露中期分红方案,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3.587元人民币(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37.10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高达32%,在同行业居前。高比例分红或基于业绩底气。据财报,南京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262.16亿元,同比增长7.87%;归母净利润为115.94亿元,同比增长8.51%。
而报告期内业绩较低迷的银行则较难进行分红。以郑州银行为例,截至目前该行已经有4年多未进行分红。该银行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5.94亿元,同比下降22.12%。拉长时间线看,该公司近两年来净利润持续下滑。2022年~2023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2亿元、18.50亿元,同比下降24.92%、23.62%。
除业绩情况外,资本充足率也是制约银行分红规模的关键。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银行选择不分红或者分红规模较小也有可能是自身资本充足率较低,只能优先考虑满足上述资本充足率红线要求。
银行股还能上车吗
银行密集官宣中期分红计划,也助推银行股走高。
8月开始,随着上市银行分红方案密集披露,银行板块股价也开始“水涨船高”。Choice数据显示,8月12日银行板块(BK0475)指数还为3150点,8月27日就已攀升至3311点,涨幅接近5.1%。
其中涨势居前的几家银行股分红比例均较高。在最近一个上涨周期(8月13日~27日)中,沪农商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上涨11.7925%、10.9442%、10%,领涨银行板块。上述三家银行也是中期现金分红比例居前的“佼佼者”,2024年中期分红比例分别为33.07%、29.98%、29.97%。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近期的银行股行情主要基于低估值、高分红的投资逻辑。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第一财经说,银行股此前走高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方面,近期市场避险情绪较高,投资者更倾向于低估值、高股息、业绩较为稳定的标的。银行股就是符合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因此成为市场避风港。另一方面,监管环境的改善、银行股的超额收益也为上涨提供有力的支持。
银行板块的股息率也一直处于高位。兴证策略团队研报显示,从一级行业股息率中位数来看,以2024年中报分红×2/最新市值测算2024年股息率,银行板块估算值为5.15%,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
不过近期银行板块出现回调。8月28开始,银行板块连续多日下跌。3日银行板块指数再次下跌1.52%,报收3102点。业内多认为银行板块出现回撤与上周的存量房贷有望调降的传闻相关。
大幅回调下,银行股还能上车吗?大多机构仍看好银行股后续行情。浙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认为,不排除房贷存量降息,但放开转按揭概率较小。对银行基本面影响有限,不影响推荐银行股的核心逻辑。短期情绪扰动之后,银行股有望重回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产荒驱动的分母端行情。
国信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整体而言,预计在全球局势明朗之前,前期经济复苏缓慢,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保险等低风险偏好机构不会发生实质上的扭转,因此业绩波动较低且高分红的个股依然是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