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皮到刺梨,为什么喜茶等奶茶店青睐小众水果?

2022-05-05   厨房人类研究所

原标题:从黄皮到刺梨,为什么喜茶等奶茶店青睐小众水果?

大家好,我是小末。

你们有没有发现,近两年的水果茶风向有点奇怪呢?

从各个品牌发布的新品来看,添加进水果茶里的水果,不再只有我们熟悉的草莓柠檬。

还多了一些比较小众的水果诶。

就拿今年来说,小众水果“刺梨”还蛮受欢迎的。

先是书亦烧仙草推出了“刺梨柠檬柚”、“刺梨白月光”和“红颜刺梨朱砂痣”。

紧接着,沪上阿姨也紧随其后,推出了【超顶刺梨系列】。

系列里有“超顶刺梨维C皇”、“刺柠加油柑”和“刺柠鸭屎香”。

百度的数据上可以看到,果茶中使用刺梨的次数越多,关于刺梨的问题指数也在逐渐增长。

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这个 “ 新晋水果 ”都很好奇。

刺梨,这个称呼来自它果皮上密生的肉刺。

成熟的刺梨果实肉质脆嫩,维生素C含量很高,素有“ 维C之王 ”的称号。

除了营养价值,刺梨还具有医疗价值,对于治疗积食腹胀、痢疾、肠炎等都有促进作用。

连同刺梨一起出道的,还有我们大广东的“芭乐”

在广东,芭乐有个通俗易懂的名字:番石榴

一般来说,芭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淋上甘草汁,或是撒上酸梅粉。

芭乐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膳食纤维丰富,是年轻人“ 减脂期的神仙水果 ”

在不知不觉中,颜值扛打的芭乐开始频繁出现在奶茶店的新品中。

图源:饮力实验室

最先带动芭乐的是喜茶

2月中旬,喜茶推出两款芭乐新品:“满瓶芭乐葡”和“满瓶芭乐养乐多”。

随后,奈雪的茶、挞柠等茶饮品牌也相继推出芭乐新品。

其中,最为火爆的是奈雪的茶

其推出的“霸气脆芒芭乐”一经上市,凭借“ 酸甜咸辣 ” 四重口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尝鲜打卡。

随着“霸气脆芒芭乐”热度的攀升,“ 人生第一杯酸辣水果茶 “ 的话题也登上热搜。

借着奈雪、喜茶等的名气,小众水果芭乐正式出圈。

这2个水果的爆火,让人不免想起了去年火爆的“黄皮”“油柑”

先说说“黄皮”

去年,喜茶一次性推出了两款黄皮系列新品,多肉黄皮仙露主打冰沙,黄皮仙露则是方便携带。

新品主打北上广深,仅开售三天就卖出近6万杯,初战告捷。

趁着热度,喜茶直接将火爆的黄皮新品推广至全国门店。

再者是“油柑”

油柑素有“ 窜稀神器 ”之称,在追求奶茶养生的时代也没能逃过品牌的 “ 魔爪 ” 。

去年3月,奈雪的茶推出“霸气玉油柑”,首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后,5月份,喜茶也连出三款油柑新品。

分别是“王榨油柑”、“ 超清爽油柑椰”和中秋特调“满月油柑美式”。

见此情景,乐乐茶也不甘示弱。

“油柑津津柠檬茶”紧随其后。

三大奶茶品牌一齐发力,油柑的价格也被推了上去,销量像走上坡一样直线增长。

一番研究,我发现,各个奶茶品牌除了继续延用苹果、橘子、山楂等经典水果,也纷纷开始青睐于小众水果。

究其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经典保底,创新求鲜。

近两年,喜茶、奈雪接连官宣降价,竞争情况僵持不下。

在推出新品方面,品牌们除了继续使用经典的水果搭配留住老客户,也需要来些新鲜的卖点来吸引新客户。

人一成不变会失去吸引力,品牌若不更新也会失去竞争力。

为了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各个品牌可谓是绞尽脑汁,频出新品。

小众水果在果茶中的使用,不同水果的搭配,口感方面也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对于品牌的宣传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总好过固步自封不是。

然后,小众水果,吸引流量。

小众水果之所以小众,在于知道的人不多。

不论是粉嫩诱人的芭乐,还是表皮带刺的刺梨,都自带话题属性

当有一个奶茶品牌发掘小众水果的优势,流量带来的效果会让其他品牌也跟风效仿。

久而久之,小众水果不再小众,创新下的奶茶新品除了能给原本的粉丝一点新鲜感,也可以带来一波新粉丝。

一举两得了属于是。

最后,营养价值,自带卖点。

现在的年轻人都开始追求 “ 无糖、减脂 ” ,无糖饮料疯狂更新,奶茶品牌们如果再不加把劲,对于粉丝的留存也不是件好事。

芭乐刺梨等水果,虽然小众,但胜在优质

在追求养生的时代,这些水果本身含有的丰富营养便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只要稍加宣传,便可以给新品来一波助力。

在喜茶、奈雪等奶茶品牌的带动下,芭乐、刺梨、油柑等小众水果可谓是 “ 熬出头 ” 了。

而小众水果的 “ 出圈 ” ,一同享受的除了奶茶的狂热粉丝们,还有那些种植小众水果的农民

在汕尾市的田墩村,在外务工九年的朱日耀回到家乡,承包了土地开始种植油柑果树。

由于油柑苦涩多渣,加上小众鲜为人知,乡里的油柑销量不佳

当时,油柑的市场价是每斤八毛钱,成本和收益差距过大。

朱日耀常常睡不好觉,想着如何把油柑的销量和价格提上去。

后来,茶饮兴起,水果茶开始使用油柑等小众水果,田墩村的油柑也借势 “ 出圈 ” 。

原先八毛钱的油柑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渐渐涨到了每斤五十元

随着油柑的销量提升,田墩村的诸多农户都参与到油柑的种植当中。

先富带后富的形式,当地二百余户的农户都走向了致富。

后来朱日耀接受采访时,不无感激地表示:

“从没见过某奶茶店老板,但打心里感谢他们。”

当然了,无论是开发多种小众水果创新饮品,还是延用传统水果搭配延续美味,都还是要以品质为主。

不然创新是创新了,新品的口味不得行,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扎心了。

话虽如此,我还是很期待茶饮业的新品,不知道下一个出圈的 “ 小众水果 ” ,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