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在金庸的笔下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美誉,他不仅是《射雕英雄传》的男一号,还是《神雕侠侣》的灵魂人物,就连误入歧途的杨过也在郭靖的感染之下迷途知返,蜕变成了一个扬善除恶的神雕大侠。
然而在《倚天屠龙记》里,郭靖却被金庸写死。郭靖又是怎么死的?
郭靖勤奋爱国,还是一个刻苦修炼之人。
早在射雕时代,不仅江南七怪,就连北丐洪七公也不看好郭靖。他们认为郭靖的资质太差,就算再怎么勤学苦练,也无法成为当世一流高手。
可郭靖不顾他人的眼光,十数年如一日地苦练神功。在射雕的末尾,郭靖已能和东邪黄药师打得难解难分,他甚至在华山之巅硬生生接了黄药师300招。
到了神雕时代,郭靖已经将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左右互搏之术以及天罡北斗阵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1+1大于2的妙境。
加之郭靖苦读《武穆遗书》多年,对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烂熟于胸。如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人,蒙古的铁骑又如何能攻破襄阳城呢?
可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却如此写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对于郭靖如何殉难,金庸只字未提。不过若结合金庸的原著以及真实的历史,我们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那就是襄阳城出了一个内奸。
有人认为,郭靖的女婿耶律齐图谋不轨,他在忽必烈率领铁骑兵临城下之际突然倒戈相向,害得郭靖腹背受敌,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可结合金庸的原著来看,早在神雕时代,耶律齐就有了与蒙古鞑子同归于尽的念头。那时在郭芙的央求之下,杨过手持玄铁重剑冲进了敌军之中,为耶律齐杀开了一条血路,可耶律齐却如此说道:“杨兄弟,多谢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属被围,义不能独生,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
这样看来,耶律齐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又怎么会出卖郭靖?
有人认为武氏兄弟极有可能暗中通敌,他们眼见蒙古大军兵强马壮,早就起了胆怯之心,最终和忽必烈里应外合,杀了郭靖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解读也是说得通的,毕竟武修文、武敦儒早在神雕时代就有了临阵脱逃的先例。不过若根据史书记载来看的话,还有一人更有可能出卖了郭靖。此人不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在金庸的虚构之下贪生怕死、一无是处。
不过此人在出卖了郭靖之后却享尽了荣华富贵,甚至无病无灾活到了倚天时代。
这位出卖郭靖的反派是谁,他就是襄阳城太守吕文焕。
稍懂历史的朋友会知道,吕文焕可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是南宋末年的将领,奉朝廷之命镇守襄阳城。
到了金庸笔下,吕文焕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书中是这么写的,但见蒙古兵的尸体在城下渐渐堆高,后续队伍仍如怒涛狂涌,践踏着尸体攻城。大汗左右的传令官骑着快马奔驰来去,调兵向前。暮色苍茫之中,城内城外点起了万千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昼。安抚使吕文焕瞧着这等声势,眼见守御不住,心中大怯,面如土色的奔到郭靖身前,叫道:“郭……郭大侠,守不住啦,咱……咱们出城南退罢!”郭靖厉声道:“安抚使何出此言?襄阳在,咱们人在,襄阳亡,咱们人亡!”
金庸还写道,在襄阳城下,攻城战也激烈展开。安抚使吕文焕不敢临城,全身铁甲披挂,却带两名心爱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发抖,颠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难……”两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边的白沫。探事军士流水价来报:“东门又有敌军万人队增援……北门鞑子的云梯已经竖起……”吕文焕翻着白眼,只问:“郭大侠回来没有?鞑子还不退兵么?”
在后续之作《倚天屠龙记》里,依旧出现了吕文焕的名字,书中写道,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元朝。襄阳因而失守,南宋灭亡已成定局。
可见,金庸的本意就是郭靖之死和吕文焕的投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要续写《神雕侠侣》,金庸极有可能借助吕文焕这个人物角色,让他做出了出卖郭靖、暗中通敌的举动。
而且根据吕文焕的真实历史来看,此人归顺蒙古之后平步青云,官至江淮行省右丞。直到公元1286年,年老体衰的吕文焕这才告老还乡,他回了老家安徽,在那里享受了12年的天伦之乐。在公元1298年,吕文焕寿终正寝,无病无灾地度过了余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1298年,早已进入到了金庸笔下的“倚天时代”。
综上,襄阳城太守吕文焕出卖了郭靖,却享尽了荣华富贵,无病无灾地活到了倚天时代,着实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