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万人民币拍出来的老《亮剑》,做到了战争剧最真实的一点

2024-01-15     阿斗爱

原标题:1600万人民币拍出来的老《亮剑》,做到了战争剧最真实的一点

我们知道,最近几年部分演员们动辄几千万的“天价片酬”很常见,而在如此高片酬的同时,比较遗憾的是并没有多少对得起如此高投入的作品。

虽然说高投入是好作品的重要条件,但不是说高投入就一定会有好作品;当然了较低的投入也不一定就没有好作品。

老《亮剑》是2005年时上映的作品,当年的1600万元自然比今天来说购买力更高些,但也显然算不得上高投入的作品。

很多人觉得老《亮剑》因为投入不足,在布景以及战斗场面上太过于简陋,比如演员们的衣服都是脏的,实在是太不整齐,有碍观感了。

如今的很多战争剧,演员们是什么形象呢?衣着光鲜是必须的,发型新潮也是必须的,甚至于战争戏打了半天了,演员们脸上都是白白净净的。

可以负责任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场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能有如此干净的形象。

而我们再看老版《亮剑》,战场上,没人在乎发型乱不乱,脸脏不脏。正是这种贴近真实战争的形象反倒是给了人们共鸣,毕竟,大家是来看战争戏的,而不是来看偶像剧的。

独立团为什么叫独立团?因为改编为八路军时,正规番号就给了那几个,此后发军饷也是按照正规团的番号发,1940年之后连这几个正规团的军饷也断了。

当时各大根据地八路军的军服都不是一个颜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草绿色的,而且只有正规部队会有军服,地方部队或游击队基本就是农民扮相。

正规军的军服也不是敞开了供应,经常一年就发一身,而在长期战斗中,军装的磨损也是很严重的,因此会存在褪色、打补丁等情况。

所以说,在外在形象上,老版《亮剑》比很多抗日剧要更真实些。

说到战斗场面,虽然经费不多,但是老《亮剑》也没有很敷衍。其中非常震撼的一次战斗就是独立团骑兵连对日军骑兵联队的殊死之战。

此外,老《亮剑》中对武器配置的选择也比较慎重。

我们知道老《亮剑》中固然存在着山本特工队使用美式M3冲锋枪这样的错误(原著中的MP38冲锋枪确实国内道具比较少),但是在火力配置上的选择是很慎重的。

国内其他电视剧当中,一个连可能就扛出迫击炮了。

日寇大扫荡后,铁三角在赵家峪有过一段对话,期间李云龙提到独立团反扫荡之后仅剩下3挺轻机枪,但经过发展后又到了20多挺轻重机枪。

这个也是比较符合具体情况的。

八路军跟当时的中央军不同,后者有军械补充,八路军没有,只能依赖于缴获。

独立团这个编制实际上并非主力部队,一般每个连有一两挺轻机枪,团直辖一个重机枪连或排就不错了。后期独立团发展到20多挺轻重机枪(当时还没到平安格勒战役,那时独立团家当更多)基本满足了每个排能装备上机枪的程度,已经是主力部队的标准了。

以上这些细节由于更多贴近了历史事实,反倒是让人们更加喜欢。而那些披着历史剧外衣,实则是偶像三角恋的电视剧尽管投资巨大,但不知道投哪里去了,既不好看,也为人所诟病,更为严重的是对待当年抗日战争的不尊重,自然也无法让人喜欢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d1f8fbae151ee51aac837e137eab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