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15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作者伊萨姆·沙拉夫系埃及前总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10日人民网。
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伊萨姆·沙拉夫(资料图)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世界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愈加深刻。各国相互依存程度远超从前,人类是共同进退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必须协同行动,汇聚强大合力。
面对困难,中国总能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员力。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抗击疫情,赢得人民的理解与拥护。在抗疫过程中,中国综合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抗疫注入巨大信心和力量。为助力弥合“免疫鸿沟”,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并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无偿援助6亿剂疫苗、无偿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疫苗。中非建立起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已于2021年11月封顶。中国还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多次向埃及捐赠防疫物资,提供最新版防控和诊疗方案,开展专家视频交流,尽己所能为埃及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帮助。疫苗合作是埃中抗疫合作的亮点。中国积极履行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不仅向埃及提供疫苗,还在埃及建立新冠疫苗联合生产线。双方合作生产的疫苗在满足埃方需求后,还出口至中东和非洲其他国家,助力更多国家抗击疫情。阿拉伯谚语说:“困难时出现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埃中团结合作抗击疫情,必将带动两国友好合作更上一层楼。
在全球合力应对疫情挑战之际,“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多边合作的创新模式,为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带来新前景。“一带一路”建设大幅提升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的互联互通水平,优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当前,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抗疫,在恢复经济发展方面加强合作,有助于克服共同挑战。从长远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将有力推动各方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相关合作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显著作用,再度证明中国方案行之有效。国际社会应共同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更有效应对公共健康危机。各方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相关合作机制,提升卫生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瞩目未来,相信中国将继续携手各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大重阳
//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