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又“发疯”了。
半夜发自拍,配文:“我对不起好多人”。
现已删除
几天前,他才刚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如果未来五年 我不拍戏了 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你们应该会支持我的吧 ”
配图是沙漠、绿洲背景,疑在暗示退圈后去沙漠种树。
“胡歌退圈”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
结果,评论区大翻车。
粉丝们不仅不支持,还一顿输出,劝他清醒一点。
次日,胡歌又无事发生一般,发了一条广告微博。
后续,又在电影发布会现场正面回应了此事,算是侧面辟谣了退圈之说。
但这依然没能平息风波。
很多人冷言嘲讽,说他“矫情”“情绪不稳定”“没事业心”。
这也让不少人发出疑问——
这不就是你们要的内娱活人吗?怎么真有活人又不想要了?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
今天不妨借此聊聊不再被期待的“内娱活人”——
很多人说胡歌是少有的“内娱活人”。
不像很多谨言慎行的艺人,竭力维持表里如一的光鲜形象。
胡歌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戏外放飞自我,自曝丑照,是常有的事。
这次在微博的“发疯”,用他的话说,不过是分享自己真实的内心挣扎。
就像很多打工人,晚上发疯说不干了,白天还是老老实实搬砖。
真实的人性本来就是复杂多面的,这并无稀奇,罕见的是内娱明星亲口承认并表现出来。
说起来,胡歌的“活人事迹”还真不少,之前也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
比如最近又被热议的旧闻,他的留学经历。
起初也是源于他自己的心直口快。
多次采访中提及自己暂别娱乐圈,出国进修的想法。
其实只是在分享自己还没成型的愿望。
却没成想,被节目组用来大做文章 。
2017年某卫视的年度盛典晚会,在胡歌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办了场盛大的送别会。
节目组贴心地请来半个娱乐圈的艺人好友为他送行。
其中有他的大学室友、一起演过戏的朋友、还有曾给予他帮助的老师。
好友林依晨甚至特意从台湾飞过来。
面对大家的祝福,胡歌表示,“没想到今天会把这件事做的这么大,我真的是有点受不住。”
整得胡歌骑虎难下,一下节目就马不停蹄准备起来。
当时,据媒体报道,他计划先去读语言班,再去纽约大学修读电影导演课程,目标是完成导演梦。
网友都以为,至少得深造三四年才会回来。
但没想到,只去了三个星期,就因为各种原因提前回来了。
除此之外,时不时深夜“发疯”的微博也不少。
比如,酒后突然提及自己次日领证。
第二天又马上澄清。
2014年时,被拍到在机场给江疏影甜蜜喂饭。
还因此险些误机,被机场广播催促。
恋情刚刚曝光。
仅仅5天后,他又半夜连发4条微博宣布分手。
当时也袒露了他矛盾纠结的内心世界。
一边说“我只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地演戏”,一边说“或许我不适合做演员,只想做真实的我”。
也给网友留下了“酒后发疯”的初印象。
“公司给我发过死命令,喝了酒不许发微博。”
但在前两年,这对他的路人缘并无太大损失。
反而被夸没有偶像包袱、真性情。
但现在不同了。
退圈风波之后,他又一次半夜在微博表露真我。
发了一段语焉不详的内容,道歉说自己会“尽量保持冷静”,还说“对不起好多人”。
并配了一张不修边幅的照片。
网上几乎都是嘲讽声,不少粉丝也都劝他要注意形象。
反而是最没有“活人感”的宣传、广告微博,让很多粉丝放了心。
发现没有?人们对“内娱活人”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苦于内娱没有活人。
明星微博全是宣传、广告、营业九宫格三件套。
发宣传文案忘删“文案”二字,放在以前少不了被群嘲,但现在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闻。
评论区也不是控评的水军,就是低质量水军的鸡汤。
这一度倒逼微博考古队动工。
那英名句因此翻红。
雷佳音的早年不羁生活又被围观。
搞笑博主王菲也被网友怀念。
内娱对“活人”的渴求,在张大大的直播间尽显。
原本路人缘极差的张大大,居然靠无间断发疯的直播间逆转了口碑,成了流量王者。
直播间以“满足粉丝愿望”为噱头吸引粉丝连线。
没料连线的人,有张口要40万买车的、有要8万彩礼钱的、有找骂的、有学狗叫的、有问张译为什么没有去参加《狂飙》庆功宴的……
即使知道是剧本,人们依然热衷于看直播间的张大大尴尬无措、应对不及的样子。
但渐渐地,“内娱活人”反而又没了立锥之地。
就像胡歌三番五次真情流露反而不受待见。
不受操纵,极度任性自我的大s被骂到关闭评论区。
被夸“人间清醒”的杨幂,忽然又被嘲“油腻”。
演员郭晓婷接受采访时,大谈娱乐圈乱象。
包括但不限于滥用配音、夸张磨皮、营销过度,选角靠内定、圈内不适合交友……
戳破内娱光鲜假象的她,却被嘲“又当又立”“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内娱对“活人感”的过度营销遭致反感。
“内娱活人”的说法本就源于人们对明星流量化、模式化的逆反。
但这个词火出圈后,反而成了被滥用的流量密码,被打造为一种精准投放的新型人设。
《花儿与少年2》里,宁静还被认为是“最难搞的人”。
但到了《浪姐》中,立马就成了霸气女王。
自我介绍时回怼导演的金句,被剪进高光片段,送上热搜。
很快,人们发现“内娱活人”多了起来。
很多之前只会发硬广的明星,也渐渐开始18g网速冲浪,和网友频繁互动,花式宣发。
无论线上线下,发言有梗、接地气,就少不了被贴上“活人”标签。
《快乐再出发》顺势爆火后,不少综艺宣发时也都会强调“活人感”。
但问题是,“内娱活人”变多后,我们并没有因此看到更多有魅力、有趣的明星。
反而暴露出了没有文化的“九漏鱼”,炫富的“208w”。
像金晨头巾事件,张雨绮“699块买不了袜子”的发言,还有为了凸显人设刁难工作人员的明星……
宁静上了《脱口秀大会》后,“耿直”人设也立马成了讨人嫌的没情商、无知。
杨幂早年的微博以“活人感”“有趣”著称。
但当她与“人间清醒” 式发言深度捆绑,反反复复上热搜后。
又引起了越来越多路人的逆反,不想再看到她那些看似潇洒实则设计感很强的“金句”。
因为显然,僵硬的人设本就与流动的“活人感”相矛盾。
更何况,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内娱活人”的人设看似没有门槛,实际却极易翻车。
一方面,娱乐圈素来有挖坟、扒黑历史,黑料定罪的风气。
展现真实的一面,就少不了暴露自己的缺点。
胡歌就因为自己早年随意发出的东西,留下许多被人诟病的黑料,也因此,他的粉丝才苦口婆心劝他不要发疯。
尤其是近几年很多观念更新,大众审判力度更甚。
像杨幂早年在微博上发美照配文“小骚一下”,放在今天肯定少不了被骂媚男、迎合男凝。
另一方面,阶级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明星的观感。
某爽208万日薪刷新了人们对明星的认知,导致普通人很难再与明星产生共鸣。
所以,有时明星拉低姿态,自称“打工人”,反而会引起反感。
而“0713”男团之所以能靠活人感翻红,除了实力过硬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们的“糊”使其与“208w”天然拉开了距离。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饭圈的存在。
当活人人设成为炙手可热的吸粉利器,自然也就成了饭圈的兵家必争之地。
就像前段时间搅动腥风血雨的TFBOYS十周年演唱会。
蛋糕倒下的一幕,几乎就是当晚最有活人感的时刻。
结果相关微博下方,依旧沦为控评的战场。
最近,凭《孤注一掷》出圈的演员孙阳与粉丝的对话引起热议。
一些粉丝试图用饭圈逻辑绑架孙阳,告诉他想在内娱混就得重视数据。
不仅被孙阳本人反驳,还被网友吐槽是“爹味追星”。
发现没?其中有一种错位感,粉丝既要偶像维持活人人设吸粉,又要遵循内娱这套流量游戏规则。
可是活人感和流量化,这二者天然就是互斥的。
孙阳做了选择,他只想好好演戏。
可还有更多明星,既要又要。
正是这种错位,造成了无数拧巴的“假活人”。
这时再重新思考“内娱活人”这个概念。
我们想要的活人感究竟是什么?
说白了,不是听人摆布的木偶、商品,而是不随波逐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明星。
它不是可以被批量生产的,相反,它有极高门槛。
需要不依赖流量的过硬实力,也需要不盲目从众的清醒自持。
最近网上有人盘点了真正的“内娱活人”,无一例外都是不靠热度的实力派。
而他们的标签,也从来都不是“内娱活人”。
像张颂文,始终将重心放在演戏的主业上,爆火后也从未与流量捆绑。
微博与粉丝互动都异常真诚,是真正以身作则地发挥着明星的热力。
如今,内娱已经被虚假营销反噬,失去大众信任。
很多明星也被迫裹挟其中,进退维谷。
郭晓婷谈论内娱乱象,并不是内容不被认同,而是很多人质疑她动机不纯,有炒作、立人设的嫌疑。
胡歌这次风波,有人夸他是真性情,有人说他是为了炒作。
但对大多数普通网友来说,早已经丧失了辨别真假的耐心。
因为,在遍地是“内娱活人”的时候,人们就分不清谁是“真活人”谁是“假人设”了。
在流量、资本退潮之前,在内娱的信任危机被修复之前,“内娱活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