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带兵入关,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
此战奉军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主力部队,先后占领了直隶、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五个省市。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张作霖的奉系军队颇有统一中国的架势。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大好局面就毁于一旦。奉系军队先后丢失了上海、江苏、安徽三个省市,而盘踞山东的奉系军阀张宗昌,也有独立趋势。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乎焉的局面?
张作霖
张作霖出生于东北地区的一个贫农家庭。
张作霖年轻的时候,先后做过兽医、土匪等底层职业。
张作霖这人堪称是民国军阀中的一个异类,其他大大小小的军阀,别看他们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们都是上层圈子中的自己人。
民国看起来乱七八糟,但本质上都是人家圈子里的权力游戏。
而张作霖却能以一个圈外人的身份,参与这场游戏,着实是一个异数。
老张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跟东北地区特殊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作霖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满清政权的的龙兴之地,所以清朝一直都看得非常死,随时准备哪天在中原混不下去,还能回关外打猎。
所以东北在很长时间,都是地广人稀的荒芜之地。
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沙皇俄国对东北地区虎视眈眈。
以当时东北地广人稀的人口结构,清政府恐怕很难在沙皇俄国的觊觎之下,保住这条后路。
为了保住东北,清政府不得不放宽了对汉人的管制,允许他们进入东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闯关东。
毫无疑问,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汉人成为了这里的主体人口,所以哪怕后来东北几经易手,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国的手里。
可是闯关东在巩固关外的同时,又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块蛮荒之地突然涌入了海量人口,清政府在这里的管理跟不上去。
如果政府不去填补这块权力真空,那自然有人会去替代他。
而填补这个权力真空的就是各路土匪,所以我们看民国电影的时候,会发现东北的土匪特别多,比如座山雕之类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而张作霖就是东北土匪中最成功的一个。
张作霖本来也是东北众多绿林好汉中的一员,但是这个人特别有眼光。
相比于其他土匪的烧杀抢掠,张作霖发现,替代政府给东北百姓提供安全服务,才能够细水长流。
所以他就找了一个姓赵的地主当上门女婿,娶了张学良的母亲赵桂春,从地主岳父那里融到了人生创业的第一笔天使投资,组建了专为各地村庄提供安全保险队。
作为回报,当时东北的村民要定期给他上交一笔保护费。
靠着这种模式,张作霖渐渐做大做强,并且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沙皇俄国趁机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
而在这次事件中,张作霖选择站在了清政府一边。
所以当清政府收回东北之后,他就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任命为身为第五营统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党人蓝天蔚等人控制住沈阳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无兵可用。
赵尔巽
张作霖瞅准机会,带兵勤王,镇压革命党控制了东三省,从而接收了清朝在这里的所有遗产。
袁世凯上任后,张作霖就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
此后张作霖就一直都在关外休养生息,积攒实力,整合东北势力,没有参与关内的军阀混战,这使得他可以一步步做大做强。
1920年,自觉羽翼丰满的张作霖,开始插手关内的事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就分裂成了直系和皖系两大势力。
两派为了争夺中央领导权,混战不休。最初占据上风的,是出身皖系的北洋军阀段祺瑞。
段祺瑞
而落了下风的直系军阀不甘失败,于是就想到了拉关外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入伙。
正好当时张作霖也有这个意思,双方联手成功夺取了北京的控制权。
但是,直系军阀跟奉系军阀属性不同,终究是尿不到一个壶子里的。
因为北洋军阀里头,直系军阀的背后是英美两国的势力。
而皖系的背后,则是日本人的势力。
众所周知,张作霖的背后就是日本人啊。
按理说,他跟皖系军阀才应该是一路的,只不过因为权力斗争才站到对立面而已。
所以,两派势力组建的临时政府,很快就矛盾频出。
由张作霖举荐的财政部长梁士诒,是个亲日派。
梁士诒
他在任期间,干了一件犯众怒的事,那就是用中央财政的钱,去赎买日本人非法占据的胶济铁路。
这条铁路是山东的一条交通动脉,巴黎和会的时候,列强把德国的势力范围划给了日本,这条铁路也随之落到了日本的手里。
为这事中国还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才多久之前的事啊?
现在你要拿中国人的钱,赎买这条本属于自己的铁路,这不就是变相承认日本占领山东的合法性吗?
更过分的是,梁士诒还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向日本人借款,然后用借来的这笔款子,去壮大奉系军阀的实力。
这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梁士诒
1922年,直系军阀再也忍不了张作霖的代理人,赶走了梁士诒,双方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直系军阀吴佩孚使用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策略,把入关后的东北军步步引入陷阱,然后抄了他们的后路。
奉系军队两面受敌,兵败如山倒。
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领导的奉系新军,勉强稳住阵脚,有序后退。
当时吴佩孚想着敌乘胜追击,把张作霖彻底消灭掉。
可是在山海关一带,被张学良师徒的阵地战所阻击,一直寸步难进。
后来张学良在回忆录中,经常嘲讽吴佩孚军事能力不行,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张学良
前面说过,直系军阀的背后是英美列强在华势力。
吴佩孚把日本人的代理势力张作霖赶回关外,这是英美乐于看到的。
可是如果他想彻底消灭张作霖,那英国人就要出手阻止了。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制衡。
如果谁的代理人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背后的主子很有可能就会亲自下场干预。
当时英国人的势力,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江河之下,他不想跟远东地区风头正盛的日本人打一场英日战争,所以出手阻止了张吴佩孚进一步行动。
双方在英国人的斡旋下,在一条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和约。
张作霖第一次染指关内的行动,宣告破产。
张作霖
直奉战争的胜利,让吴佩孚声望大涨,一度登上美国纽约时代杂志的头条,被誉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而当时的吴佩孚也是这样想的,打败了张作霖之后,他就立马着手发动统一战争。
结果,日本人出手联系了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三大势力,组建了反直三角同盟,抗拒统一战争。
但当时孙中山跟张作霖分处天南地北,真正站在抗直第一线的其实是皖系。
这个倒霉鬼扛住了吴佩孚绝大部分的火力输出,也把自己的最后一点家底输得干干净净。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张作霖退回关外整军,东北军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与之相反,吴佩孚的势力却在连年的混战中逐渐削弱。
吴佩孚
与此同时,直系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冯玉祥等人不满吴佩孚的打压。
所以勾结张作霖,一起推翻了吴佩孚的亲密战友曹锟。
内外夹击之下,吴佩孚的势力是兵败如山倒啊。
直皖两系鹬蚌相争,最后却被奉系渔翁得利,他们的地盘全都被张作霖给收入囊中。
说到底,还是东北的地缘位置太好了,能够像当年的满清一样坐山观虎斗。
等关内势力斗得两败俱伤了,再一波带走。
可正所谓物极必反啊,第二次之风战争后,张作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问题频发。
张作霖入关之后,先是学起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将已经失势的皖系军阀段祺瑞重新扶上台,想借助老段的威望一点点控制关内。
段祺瑞
可是,段祺瑞毕竟是北洋之虎,一代枭雄,又怎么可能甘心当张作霖的手上的汉献帝呢?
于是他就想方设法想着要搞掉张作霖,结果计谋被识破。
张作霖失去耐心强行登基,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总统。
汉献帝跟楚怀王这些傀儡,并不是全无作用的。
他们的作用,是让投靠这个集团的人跟你处于同一级别,而不用担心被吞并。
一旦称帝,像荀彧那样的合伙人,一下子就从平等的战友变成上下级的君臣,人家就不干了。
张作霖这一招,无异于把自己的路走死。
张作霖犯的第二个战略错误,是他不应该在打败吴佩孚之后,越过长江占领上海。
张作霖
因为我们前面说过,列强在中国是有势力均衡的,谁也不能打破这个均衡。
而当时长江正是中国的三八线,长江以南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张作霖这么干就是越界了。
当时长江以南一盘散沙,都是一堆大大小小的军阀,单挑的话,谁也打不过张作霖。
所以在英国人的撮合下,扶持一个叫孙传芳的直系军阀上台整合江南力量,组建了东南五省联军跟张作霖打,史称第三次直奉战争。
即便如此,张作霖也未必一定会输。
可这时候,他犯了一个跟诸葛亮一样的错误,他竟把自己的心腹参谋杨宇霆,派去担任江苏督军主持前线事务。
这个杨宇霆跟马谡一样,都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他们也有一个同样的缺点,那就是不能临阵统兵。
杨宇霆
杨宇霆在实操上的能力差的一塌糊涂,根本不是孙传芳的对手,江苏、安徽两省的势力范围,很快就被丢掉了。
张作霖犯的第四个错误,是把山东这块地盘交给了并非心腹嫡系的张宗昌。
张宗昌虽然号称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大将,可他既不是张作霖创业时的元老,也不是张学良的“太子党”,而是1921年军阀混战失败后,半路出家投靠张作霖的外来势力。
按理说,这种人是不能够信任的。
可张作霖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山东交给了他。
山东是什么地方?山东鱼盐之利,富甲天下。
自古以来,分封在这里的诸侯,十个里头有八个都是要割据造反的。
张宗昌
张宗昌就是这样的人,他利用山东的钱不断壮大自己,羽翼丰满之后干脆连老张的话都不听了。
此外张作霖内部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跟杨宇霆不和。
这两个人都是身负大才的人,谁也看不上谁。
而张作霖在两人之间经常拉偏架,偏袒杨宇霆。
杨宇霆前线兵败回来之后,啥事都没有。
而对于立下大功的郭松龄呢?张作霖却是刻意打压,有功不赏。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张作霖的帝王心术在作祟,他是想让以后张学良接班之后,再让他来奖赏郭松龄,这样郭松龄就会感激张学良。
郭松龄
相反,如果现在把郭松龄拔得很高,那么张学良上位之后,郭松龄容易就会恃功骄主。
可郭松龄不明白这一点,他只觉得老张是在刻意打压他,于是就联合冯玉祥在北京一带搞事情。最后还直接杀回了关内,差点把张作霖的老家给端了。
与此同时,山西高原的阎锡山也不甘寂寞。
他看到老张落魄了,也想出来趁火打劫 ,派兵占领河北涿州等地。
不久前还风光无限的东北军,一下子变得四面楚歌。
虽然最后张作霖父子拼尽九牛二虎之力,把郭松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一一摆平,但是奉军再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希望了。
归根到底,张作霖这片江山得来太易,失去的时候自然也容易。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