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中放出来之后便依照观音菩萨的意思陪着他到西天去拜佛求经。然后一路上开始降服了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至此取经人马总算是集结完毕。
随后师徒四人就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路程,在西去的路程当中,他们遇到了各类型的妖魔鬼怪,经典的场景也很多。但无论遇到何种妖怪,唐僧师徒都齐心协力的一致对外,最终让他们能顺利抵达西天。
然而在整个《西游记》中只有一场戏直接让唐僧师徒决裂,第一次出现了心不齐的情况,这场戏就是“三打白骨精”。当时孙悟空因为打死了变化的白骨精被唐僧误认为杀了人,最后被唐僧赶走。
白骨精的智慧
这场“三打白骨精”的戏不仅受到了戏曲界的欢迎,其实也被改编成了大电影,整场戏其实非常有看头。而人们对这场戏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被奉为经典的86版改编的那一部《西游记》。
白骨精在原著中被称为“尸魔”,是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因为怨气深重于是采集了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人形。但她跟其他有肉身的妖怪不一样,只因她不具有肉体形态,因此即使化为人形也无法长久的维持。
因此她平时都需要吸食人血才能继续维持这部躯体,后来收了一帮手下占据老虎岭为老巢。但她也明白,靠吸人血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她便打起了唐僧的主意。
在唐僧到来之前,她一边吸人血一边等待着他的到来。白骨精是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妖怪,“吃了唐僧肉可长生不老”也是从她这里开始流传的,以至于后来的妖怪都纷纷效仿。
可见白骨精对唐僧是经过一番调查的,甚至对孙悟空他们也有所了解。因此白骨精也是唯一一个用智谋去夺取唐僧的妖怪,跟那些直接上武力的妖怪还是有些区别的。
可能这也是因为白骨精是整本《西游记》当中段位最低且又没有后台的妖怪,但又因为她有着夺取唐僧的决心,所以只能智取而不能强攻。因此就在白骨精的一番安排下才有了这场精彩的戏码。
三打白骨精
在唐僧到来之前,白骨精的手下就抓了一家三口普通人给她打牙祭。后来唐僧出现后,在手下的提醒下,白骨精自知自己打不过孙悟空,于是便利用这刚被他吸光血的一家三口去哄骗唐僧。
只是她没想到,这招以进为退却让唐僧师徒产生了嫌隙,那么具体的过程如何呢?
首先白骨精化身成农家女儿,以替丈夫送饭为理由去接近唐僧。当时孙悟空被唐僧委派出去摘野果,但他在走之前在唐僧周围用金箍棒画了一个圈,并嘱咐他一定不能走出这个圈。
白骨精无法靠近那个圈,于是便想用食物引诱唐僧师徒出圈来,好将他抓回去。但唐僧一直恪守本分,沙僧也很听话,就是猪八戒看着那美味的食物没忍住,一直在唐僧耳朵边鼓吹。
就当唐僧耐不住要走出圈的时候,孙悟空恰巧回来了,然后一棍子打死了那名女子,但是白骨精已经提前离体飞回了她的老巢里。唐僧以为孙悟空错杀好人要赶他走,不过最终在孙悟空的万般保证下才罢休。
第二次白骨精又化身出来寻找女儿的老妇,结果见到倒下的少女尸体时她便开始大声地责怪唐僧教徒无方。后来孙悟空抽出棍棒又将老妇给打死了。
白骨精顺势飞了出去,孙悟空去追她然后在空中来了个短兵交接。此时唐僧看到这样忍无可忍,再次要赶走他。但是沙僧将观音菩萨给抬了出来,唐僧感念菩萨的恩情再次原谅了孙悟空。
随后白骨精又化身为老汉念佛打坐,在树林的小屋中等着唐僧自投罗网。这次孙悟空学乖了,用火眼金睛看出她的变化之后没有立即拿棍子去打,而是在一旁仔细地观察。
但白骨精太急于求成,最终惹恼了孙悟空,他不顾唐僧地反对执意要打死那个老汉。后来逼得唐僧只能念起紧箍咒,白骨精也趁着师徒反目的空档再次发起攻击,没想到孙悟空忍着紧箍咒的剧痛也一棒子结果了她。
这次他没有放走白骨精,而是乘胜追击,在空中举起金箍棒把白骨精给打死了。最后她也化成了一堆白骨,骨头上刻着“白骨夫人”四个字,至此孙悟空才知道她是什么妖怪。
最后的结果便是唐僧彻底怒了,写下了跟孙悟空断绝关系的书文,将他赶回了花果山。
讲到这里恐怕有人有疑问,如果孙悟空打死白骨精会惹得唐僧不高兴,那么只需要将白骨精赶走就可以了,为何非要打死了?那时因为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中看到了不得了的东西。
三变化代表的含义
其实在孙悟空打死白骨精的时候曾对唐僧说过一句话:“如果不打死这妖怪,就无法完成取经的任务”。这话其实是有深意的,因为悟空看到了最内涵的东西。
在《西游记》的原著里,白骨精其实代表着人的“欲望”。她的三次化身也就代表了三种欲望。在佛教当中有三毒,即为“贪嗔痴”。佛门认为这三毒是恶之根源,如果不除只能沉沦在轮回中无法成佛。
因此作为佛门弟子,只有除去这三毒才能得道成佛。而孙悟空从白骨精身上看到的正是她三次变化背后蕴含的“贪嗔痴”三毒,因此他才宁愿被念紧箍咒也要将她打死。
且看白骨精的第一次化身,是个拿着食物的少女。食物让饥饿的唐僧产生了“贪吃”的念想;第二次化身的老妇找唐僧来理论,便是“嗔”。后来第三次化身的老汉便是让唐僧起了“痴”的念头。
那时的唐僧已经无法明辨是非,被心中的“痴念”给蒙蔽,硬是要将孙悟空给赶走了。因此孙悟空担心如果不打死那个妖怪,唐僧就过不了“贪嗔痴”这一关就难以成佛,所以他才会在走之前说下那句寓意深重的话语。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甚至也有人说其实吴承恩没有这个意思,但不可否认的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前肯定查阅了大量的佛教典籍和文献。
如果这样解释,吴承恩将白骨精这一回合安排在唐僧遇到的第一个妖怪也算合情合理。因为唐僧只有除去了“贪嗔痴”三念才能更加坚定成佛的信心,也让日后他在遇到许多诱惑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