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一份工作是忙一点好,还是闲一点好?或者你会说别太忙,也不能太闲。但怎样才是那个刚刚好呢?梭罗曾说过:真正有效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但这个看似好难呐。
太闲,不必说,那自然是自我堕落的一种状态;但有很多人每天都从早忙到晚,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但往往会有更多的麻烦在等着他们。其实,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最重要的是将工作单位时间内的带宽最大化,而不是将工作时间最大化。对于整日很忙的人,心中更多的是对其的担忧。毕竟,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忙到没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三种情况。
【1】让天花板阻碍了高度
首先要审视的是,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成长性的工作?记得刚踏出校门的时候,听过一些前辈的分享:找一份工作,最初不是看能让你的学历转化多少财富,而是看能给你创造多少机会。也就是说,能明显看到天花板的工作,基本都是线性思维的工作。它是一种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努力换得财富,但也只是在有限范围之内。而现在适应社会和自我提升,需要的是多维度的立体思维,能够不被天花板束缚,让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井喷式增长。
【2】一成不变呆在一个环境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小和尚买石头的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把庙旁边的一块石头拿去卖掉,并交代小和尚无论别人给多少钱都不要卖。第一天,小和尚把石头拿到菜市场,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有个大娘看上,想买回去压酸菜,愿意出五块钱。小和尚不卖。第二天,老和尚让小和尚把石头绊倒博物馆去买,感兴趣的人很多,结果有人愿意出两千块,打算买回去雕刻石像。小和尚依然不卖。第三天,小和尚依照吩咐把石头搬到古董店去买,围观的人很多,有个商人愿意出价二十万…小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同样一件东西,所处的环境变了,需求也就变了,这便是场景营销,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事实上,人也一样,环境决定了人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一线城市竞争压力大,生活成本高,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呆在北上广。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中,容易让他的价值恒定,就是要去追求环境这个变量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3】可以做很多事,但无一技之长
我们还是回头看看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在不同环境销售的价格差别很大,还有一个原因:每个地方想买这块石头的人数不一样,供求格局不同。假如在菜市场需要这块石头压酸菜的人有很多,那小和尚的石头价格就会水涨船高;如果在古董店有很多人去卖石头,增加了供给,那石头的价格就会下跌,所以,场景决定需求,供需关系决定成交价格。那么,一件商品想要卖出高价,一就要减少供给,二就要增加需求。这便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所以,一个人想要让自己更值钱,就要有独特的技能,增加稀缺性。如果一个人把一项技能学精,别人不会只有你会,那就是减少供给;如果学很多技能,东边不亮西边亮,那就是在增加需求。然而,你也会发现,你是会很多技能,但每个领域都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供给方,最终成交价都不会很高。所以,增加稀缺性减少供给,是获得竞争力的最好策略。因此,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一技之长。
职场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忙碌,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提升,终将会慢慢把自己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