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当中这样评价“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想要做到至善就应该如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从不争,水往低处流,身处众人最厌恶的地方也无怨无悔,所以它是最接近“道”的。古圣先贤在教育我们后代子孙,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德。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有能容的胸襟和气度。因此,《说文解字》中对“水”的解释就是:准也。
“水准”二字就是在提醒世间的人们,做人要讲究个程度,讲究个标准,如果人丧失了做人的水准,恐怕这个社会也会乱套。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的演变过程。
篆书“川”(元·赵孟顺) 隶书“川”(汉·华山庙碑) 楷书“川”(唐·柳公权)
这个字乍一看,很像“水”,其实是我们常说的“山川”的“川”,从“川”这个字的甲骨文来看,
甲骨文中的“川”
好像河道中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后来篆书干脆将其写成了三条曲线,代表流淌的水。“川”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贯穿通流水也。
从字义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水义无反顾奔向大海的状态。《论语》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边,看着浩浩荡荡的河水发出感叹: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把时间比作流水,是多么恰当的比喻啊!
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想,这是水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法掌控的,什么是失去就再也回不来的。它让我们思考:今生最应该珍惜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甲骨文中的“州”
上面这个字还是跟“水”有关系。看上去,好像是“川”中有个小岛,这个字就是“州”,它在《说文解字》里的意思是:水中可居曰州。
说到“州”这个字,我们会想到:为什么祖国大地被称作“九州”呢?跟“水”有什么关系吗?
“九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话说大禹治水的时候,用的不是堵塞的方法,因为水是堵不住的,他顺着水流,用疏通的方式把国家分成了九个州,根据九个州的分布和所产的东西来向国家缴纳赋税。最后,“九州”便成了全国的代称。
篆书“州” (元·赵孟顺) 隶书“州”(汊·华山庙碑) 楷书“州”(唐·欧阳询)
当然,关于九州的定义还有很多,九州州名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从古时候传下来的这个“州”字,却让我们感受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的人们充满了智慧,从古至今各个方面人才辈出,因此称我们的祖国为“神州大地”是不为过的。
水,自然的圣者,以母亲般的爱滋养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它没有格外眷顾谁,却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启发着爱它和敬仰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