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又称成熟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恶性增殖性疾病,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于NK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功能与T细胞相似,因此常将T细胞淋巴瘤和NK细胞淋巴瘤归为一大类,即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及进行基因检测的意义:
一、外周T细胞淋巴瘤简介
二、ALCL为什么要进行ALK基因检测?
三、如何检测ALK基因以识别ALK阳性ALCL?
四、ALK阴性ALCL为何还要检测DUSP22或TP63重排?
五、什么情况下需检测DDX3X 、IDH2、TEF2、RHOA等基因突变?
六、外周T细胞淋巴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汇总
外周T细胞淋巴瘤简介
外周T细胞淋巴瘤大多具有侵袭性,预后不良的特征。PTCL 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淋巴瘤病理协作组报告显示,我国PTCL占淋巴瘤的21.38%,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10%)。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健康大讲堂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PTCL分为27种不同的亚型,包括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非特指PTCL(PTCL-NOS)、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等。而最新WHO第五版造血淋巴瘤分类将PTCL分为了30多种不同亚型: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3年版)
根据其临床表现,PTCL可分为结节型、结外型、皮肤型以及白血病型。PTCL的生物学特征与原发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于淋巴结。最新第五版WHO和国际共识分类(ICC)对PTCL进行了内容细化,两者基本保持一致。所谓的淋巴结性PTCL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T滤泡辅助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西方PTCL人群的60% 。
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 2023 May;43
其中“淋巴结T滤泡辅助细胞淋巴瘤(nTFHL)”是新引入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组来源于T滤泡辅助细胞(TFH)肿瘤的通用家族术语。在此新命名规则下,旧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如今更名为nTFHL-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TFHL-AI);“滤泡性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TFH表型”则分别更名为nTFHL-滤泡型(nTFHL-F)和nTFHL-非特指型(nTFHL-NOS)。尽管采用多样的诊断方法,但仍有30%-50%的患者被指定为PTCL-NOS,需要采用更多地排除诊断来定义这类亚型。细胞毒性标记物阳性(即 TIA1、颗粒酶 B、穿孔素)/EBV阳性的PTCL-NOS病例现在称为原发性淋巴结EBV 阳性T/NK细胞淋巴瘤(国际共识分类 [ICC] — 临时实体)或淋巴结EBV阳性T和NK细胞淋巴瘤(WHO-HAEM5 独特实体)。
结节性 PTCL 分类检测的流程Blood (2022) 140 (11): 1229–1253.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发生率因西方和亚洲国家地域的亚型而异,例如东亚国家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发病率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2012年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我国多个中心共 10,002 例淋巴瘤病例,在PTCL中,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发病率最高,占28.16%(由于ENKTCL主要累及鼻腔、胃肠道粘膜及皮肤等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因此新分类中去掉原有名称中的“鼻型”);其他依次为PTCL-NOS,19.88%;AITL,12.44%;ALK+ALCL,7.34%;ALK-ALCL,4.12%。以上这几个常见亚型约占PTCL的80%以上,其他的亚型在临床中较少遇见,我国与国外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NKTCL所占比例较高。
总结不同研究中的PTCL亚型频率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1 May; 10: 100126.
由于PTCL疾病的异质性和少见性,其治疗进展落后于B细胞淋巴瘤。以往PTCL参考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由基于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或CHOEP(CHOP + 依托泊苷)的化疗骨架组成。过去的十年是PTCL取得巨大进步的时期,无论是在了解疾病发病机制还是在开发专门针对PTCL的新疗法方面。抗CD30抗体药物偶联物-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简称BV)在复发/难治性(R/R)ALCL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缓解率。维布妥昔单抗在美国已经批准了多种适应症,包括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和蕈样肉芽肿(MF)等, 是近40年来FDA批准的第一个ALCL新药,也是第一个针对cHL和PTCL的一线治疗药物。2020年5月14日,武田中国宣布治疗安适利(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用于成人CD30 阳性的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治疗。更为可喜的是,维布妥昔单抗被正式纳入最新医保目录,降价幅度达到了54%。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
ALCL为什么要进行ALK基因检测?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淋巴瘤,表达CD30抗原。本病很大一部分患者与t(2;5)(p23,q35)相关,易位导致的ALK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众多研究显示除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外,其他PTCL亚型预后通常较差。2020年Cancer Medicine杂志发布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20年的总体生存情况。结果显示ALK阳性ALCL生存情况较好,5年OS率为79.0%;ALK阴性ALCL稍次之,为63.1%;NK/T细胞淋巴瘤为57.7%,而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则为34.9%;PTCL-NOS 5年OS率为27.6%。
Cancer Med. 2020; 00: 1– 10. https://doi.org/10.1002/cam4.3037
目前淋巴瘤诊疗指南依据PTCL不同预后分层,即ALK阳性ALCL和除外ALK阳性ALCL,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
2023年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ALCL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儿童淋巴瘤的10%-15%,并以男性占多数(男:女=1.5:1)。WHO分类根据基因组重排特征将ALCL分为2种亚型:ALK重排阳性的ALCL和ALK重排阴性的ALCL,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为ALK+ALCL,而成人患者中仅40%-50%为ALK+ALCL。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ALK+ALCL患者已处于晚期,通常伴有结外疾病和B症状。
儿童和青少年 ALK 阳性 ALCL 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23 Mar;36(1)
克唑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第一代ALK抑制剂,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治疗ALK阳性和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在2021年01月14日,美国FDA批准克唑替尼/赛可瑞crizotini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的ALK阳性的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 PTCL 的新型药物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EDBK_390334
虽然复发/难治性ALK+ALCL儿童患者应用克唑替尼的完全缓解(CR)率很高(约 80%),然而仍有报道,获得性ALK突变为克唑替尼耐药的原因,阿来替尼作为第二代 ALK 抑制剂,或可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ALK突变,包括L1196M。国内指南针对复发/难治性的ALK阳性ALCL患者,也推荐了克唑替尼及阿来替尼的靶向治疗药物:
2023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如何检测ALK基因以识别ALK阳性ALCL?
大约80%的ALK + ALCL 含有染色体易位t(2;5)(p23;q35),导致ALK和NPM1融合,第二常见的是t(1;2)(q25;p23)/TPM3-ALK,发生率10-15%,其他不太常见的易位包括 inv(2)(p23q35)/ATIC-ALK和其他罕见变异。ALK染色模式根据不同染色体异常情况而不同。ALK融合蛋白的异常表达导致组成型ALK酪氨酸激酶激活和JAK-STAT3通路下游激活。
儿童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 年版)
Diagnostics 2022, 12(8), 2001; https://doi.org/10.3390/diagnostics12082001
目前最新的2023.V1版T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推荐ALK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应用针对ALK(2p23)探针的FISH或者靶向mRNA的测序技术。
2023.V1版T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
ALK阴性ALCL为何还要检测DUSP22或TP63重排?
近年来,一些ALK阴性ALCL预后相关的遗传学异常被发现,如DUSP22和TP63基因重排。有研究报道在 27 例ALK阴性ALCL中,5 例(19%)具有DUSP22重排,2 例(7%)具有TP63重排,20 例(74%)为三阴性(即ALK、DUSP22和TP63重排均阴性)。一例具有一些类似ALCL特征的PTCL-NOS检出DUSP22和TP63的重排。其余PTCL-NOS或任何ALK阳性ALCL或AITL病例中均未检测到DUSP22或TP63重排。DUSP22重排ALK阴性 ALCL患者的5年OS率为80%,与ALK阳性ALCL患者相似(85%;P = .85 )。尽管两名TP63重排的ALCL患者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良好,但在首次诊断后2年内死于疾病进展。三阴性ALCL患者具有有中等的5年OS率(33%),比ALK阳性的ALCL和DUSP22重排的ALCL患者预后差,比TP63重排的ALCL患者预后好,与ALK阴性的ALCL整体相似(5年OS,40%)。所有5名DUSP22重排ALCL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唯一的死亡原因与非淋巴瘤相关。TP63重排的ALCL患者和一例DUSP22和TP63重排的PTCL-NOS患者都患有原发性难治性疾病并死于淋巴瘤进展。这项研究首次独立证实DUSP22和TP63重排可预测ALK阴性ALCL的临床结局。
(A)仅按PTCL亚型和ALK状态分层的五年OS率
(B)ALK阴性ALCL按遗传亚型分层的五年OS率
Blood (2017) 130 (4): 554–557.
参考2023.V1版T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整理的文献证据总结一下:早期报道DUSP22重排的存在(占所有ALK阴性ALCL病例的30%)与良好的预后相关(5年OS率80%–90%),而TP63重排的存在(发生在大约8%的病例)与预后更差相关(5年OS率为17%)。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ALK阴性ALCL伴DUSP22重排患者的预后不如早期研究中观察到的结果(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率为40%),以及DUSP22重排病例也与一些高风险的特征相关(可能导致较低的生存率)。然而,存在DUSP22重排的预后明显好于ALK阴性ALCL伴有TP63重排患者(早期研究报道5年OS率为17%)以及ALK、DUSP22和TP63所有3种重排均为阴性的三阴性ALCL(5年PFS和OS率分别为19%和28%)。
2023.V1版T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
由于很多临床证据的支撑,众多权威指南均指出:伴DUSP22重排的ALK阴性ALCL的预后与ALK阳性患者相似,治疗可以依据ALK阳性ALCL治疗原则。
2023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3.V1版T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
NCCN指南指出,如果诊断CD30阳性ALK阴性ALCL,则考虑检测DUSP22重排,推荐的检测方法为针对DUSP22-IRF4的FISH检测。针对TP53重排检测,推荐FISH或者靶向mRNA的测序技术。
2023.V1版T细胞淋巴瘤NCCN指南
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当前分类
Haematologica. 2023 Jun 1; 108(6): 1463–1467.
什么情况下需检测DDX3X 、IDH2、TEF2、RHOA等基因突变?
由于PTCL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亚型分类复杂,揭示不同亚型中发生的遗传变异存在挑战性。然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基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PTCL多个亚型的基因变化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除了ALCL,其他PTCL常见亚型(PTCL-NOS、AITL、ENKTL)的基因突变和致癌途径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是EBV相关淋巴瘤,90%以上的患者肿瘤组织中EBV呈阳性。前面提到,ENKTL在亚洲人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欧美极少见,绝大部分原发于结外,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低,B症状常见。肿瘤常局限于鼻腔或直接侵犯邻近结构或组织,邻近器官或结构受侵以同侧上颌窦和筛窦最常见,其他依次为鼻咽、局部皮肤、硬聘、软聘、眼球和口咽等,较少有远处淋巴结受侵或结外器官受侵。ENKTL经常发生RNA解螺旋基因DDX3X 突变(12-20%),提示预后不良,TP53突变率11.8–16%,具有DDX3X和TP53突变的ENKTL患者预后相对更差。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占继发性HPS的40-50%,常见于ENKTL。ENKTL相关HP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通常很短(15-116 天)。研究证明19%的ENTKL患者存在ECSIT突变(ECSIT-V140A),由于 NFκB 通路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促进巨噬细胞活化,这些患者的HPS发生率较高。
基于PTCL主要亚型的体系突变特征
Exp. Hematol. Oncol. 2020, 9, 30.
另外临床表现多样、较难诊断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常见突变基因为TET2(76-83% )、IDH2(20-45%)和DNMT3A(26-38%), DNMT3A和TET2 突变有时同时发生,IDH2(R172)突变也经常与TET2突变同时发生。在50-70%的 AITL存在RHOA(G17V)突变。
《2023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和《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3年版)》对于PTCL病理诊断中的基因检测内容进行了如下推荐:
2023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3年版)
随着对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和分子途径的深入了解, 使我们能够有机会选择靶向分子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些新兴的治疗方法包括抗体、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靶向TCR/共刺激和JAK/STAT通路的抑制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酪氨酸抑制剂可靶向TCR 信号通路,例如RHOA G17V突变已被证实在AITL和PTCL-NOS中可被达沙替尼抑制。另外还有其他针对靶点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正在探索中,希望未来个能够为这类淋巴瘤患者带来持久的临床获益。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Life 2022, 12(3), 410; https://doi.org/10.3390/life12030410
附录:外周T细胞淋巴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汇总
Mod Pathol 2022 Mar;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