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万茜来说,自在,是作选择时的松弛;是跳脱出规则本身,自如去欣赏、拥抱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是平和地接纳、感受各种体验和经历。
自在,也是感受轻盈、流动的首饰,享受当下的惬意与舒展。与珍珠,宝石,或者流动且具有艺术形态的金属邂逅……
延展出一种内心坚定丰盈且自在散发着光芒的状态。正如万茜。正如ARSIS。
带着好奇和不谋而合,世界时装之苑ELLE和她们共同开启了这段轻松惬意的时光。
立秋的北京热度未减,化妆间里空调全开,但午后的阳光透进来,依然金黄狠辣。万茜坐在那里,任由化妆师摆弄头发。她的姿势慵懒,大概只有一只猫才能窝得如此舒服。
每个人身上都会被贴上很多标签,万茜也不例外。
就像此时在窗户斜射进来的阳光里,无数细小微尘随化妆师的吹风机盘旋沸腾,环绕在万茜身边。但当她开口时,这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她的语言和神态,会让人相信每一句话都自然而然发自本心。
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我们渐渐谈到了她的自我。
ELLE:您的合作者会评价您是一个对角色全情投入的人,希望咱们今天也能完成一次全情投入的采访。
万茜:等等,是哪位这样夸我?
ELLE:王晓鹰导演。
万茜:我之前真不知道。我觉得这应该算导演对我的褒奖,可能是我们合作过那段时间,他对我工作状态的一种肯定。
ELLE: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讲,把自己全扔进去也意味着风险。
万茜:我理解你讲的是戒备心?
ELLE:对。因为全情投入意味着把脆弱的一面也暴露出来。
万茜:做演员没有办法考虑那些东西。在生活中我可以把自己放到一个特别舒服的环境里面,尽量不受干扰,或者说不把所谓的脆弱一面给人看。但作为演员,自己本身是什么样子没那么重要。
ELLE:会有失去自我的风险吗?
万茜:我觉得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个人与角色彻底贴合是非常难的。因为在演员跟角色中间肯定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做到百分之百的统一。而且你无法做到在体验和经历上的完全统一,比如说我演杀人犯,难道真的要去体验杀人吗?肯定不可能。演员还是需要有一个比较清醒和独立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自我,要在角色的外面去观察和判断,保持一个控制的度。
ELLE:在《你好疯子》这部电影里,最后有个5分钟的长镜头,您一个人饰演7个人格,即便在那个状态里,您依然保持了第二自我?
万茜:对。其实我演那一条的时候是相当理智的,它需要一些技巧性在里面,所以前期做了挺多功课。从进组第一天我就拜托他们帮我录视频,包括如果由他们来呈现我最后的那段表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他们表演的过程中我也一直观察,看看每个角色被赋予了什么样性格,标志性的动作,等等。能够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识别。然后再把这些融在一起。所以其实那段表演并不是所谓完全投入,而是在相对理智的状态下呈现。
ELLE:其实每个人都会抽离出来和自我对话。
万茜:会对话。但我不太做得到人格和人格之间的对话,那还不真的人格分裂了?在我看来,这种对话相当于是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去反省和解决问题。
ELLE:比如,什么问题?
万茜: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表演是有问题的,于是就看了大量的片子寻找答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东京爱情故事》的莉香。从现在的正常三观来看,这个人物是有点问题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多人喜欢她。后来明白了,她一直都是对人笑着的,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一副积极向上的样子。我就想,如果在生活中我变成这样一个人,那么当遇到相应角色的时候,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会不会让观众更容易喜欢上这个角色。我就这样做了,事实证明是有效的。
ELLE:就是说您把角色的特点融合到日常生活的自己身上,然后变成角色?
万茜:对。
ELLE:会不会到最后掰不回来了?
万茜:但现在我又变回来了,那样的状态虽然不错,但我很清楚那不是我本身。
ELLE:您本身是怎样的?
万茜:就这样,你看到的这样。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对话
<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ELLE:就是不太在乎别人怎么想?
万茜:也还是在乎。
ELLE:似乎很多人都在“别人”的标准里活着,但我感觉你并不是。
万茜:是吗?
ELLE:对,你的选择基本不受任何标准影响。比如你最初演电视剧《上海,上海》的时候,本可以演主角,但你主动要求演配角……
万茜:我觉得选择只是为当下困境寻求一个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ELLE:基于自己的内心需求?
万茜:对,当下的内心需求。比如《上海,上海》,那会儿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表演放松不下来,好像再也学不会放松似的。我需要去找到更松弛地揣摩角色的途径。承担配角显然比承担主角更能给我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不认为演主角就一定是好的,是百分百正确的。
ELLE:显然你没有选择困难症。
万茜:好像没有过,我想想。哦,我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个样子了,因为我父母从来都会给我自主选择的权利。包括从事表演这个行业,是等我考完学校以后他们才跟我说,其实我们不太支持你去学表演,因为我们不知道你从事演员这个行业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但只要你想,我们支持你,我们不希望你将来后悔。这是我父母一贯以来对我的一个态度。
ELLE:允许你保有完整的自我——而你也确实没有后悔。
万茜:不后悔,一点点都没有。做演员这行,无论顺与不顺,它都会成为养料。因为演员其实是在演生活,对生活理解越多,呈现出来角色就越有厚度,越完整。
ELLE:有什么你希望但还没机会呈现出来的角色吗?
万茜:我想演武侠。就是《新龙门客栈》那种,是潇影厂的那部吧……
ELLE:梁家辉张曼玉那版?
万茜:对!有潇湘电影厂的LOGO,我印象特深。那种西部武侠是我梦想的一个类型。不是古偶,而是真正的武侠。现在能看到的武侠题材越来越少了,那种有真正侠义精神的故事会特别吸引我。
ELLE:最近你出演了苏雅露这个角色,她有什么特质吸引你?
万茜:她的多面性。我不愿意把她塑造成一个面具化的人物。虽然苏雅露身份类似一个杀人机器,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但她也有人的情感,七情六欲,会难过,伤心的时候会醉酒,但一点都不妨碍她依然心狠手辣。反派可能会有这点优势,她不用受三观控制,就比较过瘾。
ELLE:我看到有不少人评价您是一个很自然、很自在的人。今天采访我确实感受到了。
万茜:是吗?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对话
<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ELLE:你如何理解自在?
万茜:自在?就是随心、舒服吧?你怎么理解?
ELLE:我理解得可能复杂点。比如有些经书上会写,“得自在,观自在”,我想,其实指的就是自己在这儿。大多数人,包括我,经常自己不在这儿。在对过去的悔恨里,对未来的焦虑里,在欲望里,但就是不在这儿。对我来说自在是个挺难的境界,所以我很羡慕你。
万茜:那你说的有点深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人还是要看到自己,关注自己吧。在一个审视自己内心的过程里。焦虑这个事情没法避免,肯定会有,你只能去接纳它。
ELLE:我看到你的新电影《学爸》也上映了,这么紧凑的工作节奏,还能保持自在的状态吗?
万茜:不怎么自在,工作量很大。
ELLE:怎么办呢?
万茜:通常只能结束一段工作,然后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做清空。我会跟大家说我需要休息,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因为演员这个职业是输出型的,不能总是入不敷出。
ELLE:那你给自己输入养分的是什么呢?我听说你也有三大爱好:玩游戏,看动漫,做手工。
万茜:对,就是帮助自己忘记工作上的事。给自己多一点享受生活的空间。
ELLE:你玩什么游戏?
万茜:最近玩的是《塞尔达》,留着大BOSS一直没打挺久了。
ELLE:就是不去救公主。
万茜:对,坚决不救,忙着搜集“呀哈哈”。
ELLE:除了这三大爱好,在生活里还有什么其他享受吗?比如穿搭、配饰,有什么可以传授给我们的吗?
万茜:舒服嘛。我觉得最重要是舒服。如果说到生活里的着装,我觉得质地最重要,比如棉麻,让你穿在身上觉得身体是松弛的、自在的。说到配饰,实话讲,我并不喜欢频繁、复杂地戴配饰,我偏好简洁的,看上去有趣的。
ELLE:松弛、舒适、自在,到底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种心理常态?
万茜:我的感觉是尽量不顾忌别人的看法。当然,完全不顾忌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别的什么。只能尽量,尽量在最大程度上保有自我。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对话
恰到好处其实是一个很难得的度,但自然自在又足够自洽的万茜似乎刚刚好保持在这个状态之中。放松感受轻盈生活节奏的同时也能尽情保持热枕去探索与发现,似乎和“流动”于耳畔、颈间等身体各处的ARSIS同频在叙述着一段以“自我”为主角的故事,通过适度又精巧且不乏艺术化的点缀讲述着属于女性本身、多元的美好,不仅仅是关于扮美本身,更是一种对生活、理想、状态的魅力表达。
策划/统筹:Jin Chenxi
采访/撰文:陈修远
编辑:小白
妆发:龙跃文
造型:小白、香菜
运营:肖雯
设计:Mika Zhang
制作公司:一酒叭叭
导演:子林
DOP: 一雄
灯光师:曹晨辉
制片:Bobby
美术:阳阳
美术助理:息息
剪辑:子林
调色:时文龙
平面摄影:李秋楠
平面企划:王芷萱
平面制片:火火
摄影大助:会会
修图:宋销万
服装鸣谢:
Bally(平面&视频 total look)
衬衫:MAO BY MAO/裤装:ARKET
鞋履:73 Hours(视频look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