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能救命?有些人做了等于害了自己!

2023-11-19     家庭医生在线

原标题:癌症筛查能救命?有些人做了等于害了自己!

癌症想要早期发现,一定要及时做筛查。在闻癌变色的当下,这仿佛就是保命箴言。

然而,在2016年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抛出了一个另类的观点: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

01

有些癌症筛查出来,

死亡率也没降低

这个理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韩启德院士则在当年的演讲中,引用了多个国家的研究调查数据:

2016年1月在《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曾指出,癌症的筛查是有可能会降低某种特定的癌症的死亡率,但其实并不能降低患癌人群的总体死亡率。

这个理论在美国的研究中同样得到印证,美国的一项大样本(针对45万人)研究中发现,每年做X光胸片和不筛查的两组人当中,肺癌死亡率几乎是没有差别,更甚者,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X光检查的一组,肺癌的死亡率反而更高。

研究数据能说明一定的现象,但是实际上肿瘤筛查真的可能造成损害吗?

是的,的确某些肿瘤筛查是会有不好影响的。

02

癌症筛查做多了反而害了自己!

我国的《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8版》中就指引:直径大于等于1.0cm的,无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穿刺活检,而是定期检查。

其实前列腺、乳腺等部位发现的某些病变,同样也是这样的处理原则。

因为一些癌症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并不是危及生命,甚至有些是可以终身观察的。

然而,如果在癌症筛查中发现而进行了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这就有可能让患者背负上巨大的治疗压力,其中包括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那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会认为,既然这样就不做癌症筛查了,免得自己吓自己。

那家医君要告诫大家,并非如此!

03

癌症筛查该做还得做!

对于患癌的特定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的癌症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哪些癌症,以及哪些人是需要做早期筛查呢?又该怎么做呢?

1.食管癌

高危人群:常吃腌制食品、霉变的食物,吃烫、硬食物,用餐速度比较快的人;处于疾病高发地域,或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先做普通的内镜等检查,如无发现可疑的病灶,则可以定期筛查;一旦结果有异常,则应及时进一步做活检。

2.胃癌

高危人群:常吃腌制、烟熏、咸食的人群;处于疾病高发地区,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直接做胃镜检查,发现病灶或异样,可直接取活检做病理检测。

3.肝癌

高危人群:酗酒人群;患有乙肝、丙肝5年以上的患者;肝硬化和重度脂肪肝患者;处于疾病高发地区,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建议每半年一次肝脏B超检查,同时增加甲胎蛋白检测,发现异常的话要进一步做CT或MR。

4.肺癌

高危人群:长期、大量吸烟人群;长期接触二手烟或油烟人群;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慢性肺病或长期咳嗽患者;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推荐大家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

5.乳腺癌

高危人群:高脂饮食和饮酒人群;滥用雌激素人群;初潮过早或绝经过晚的女性;乳腺增生或纤维瘤大而多的高危人群。

筛查建议: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

6.大肠癌

高危人群: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长期便秘人群;曾患肠癌、腺瘤或息肉患者;家族性肠息肉病和肠癌史的人群。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要每年做一次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或大便隐血试验,每五年做一次肠镜。

总的来说,癌症的筛查还是利大于弊的。健康人群在定期体检后,不必对癌症过度焦虑和惊慌,而高危人群或者已经发现早期病灶者,也要有危机意识,做好定期随访。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

从胃痛到查出胃癌仅2周!医生:这5类人最危险

女人寿命长不长,看“脚”就知晓?脚上有6个特征,寿命短不了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会有3个提示,别等到中晚期了才发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a22b3ef07141bd53ccdfa8d12e651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