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屡试不中,母亲就揍老大,宰相:“赶紧录取,免得老大挨揍”

2023-01-08   小女子大人物

原标题:弟弟屡试不中,母亲就揍老大,宰相:“赶紧录取,免得老大挨揍”

景庄老于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六十四》

这是《资治通鉴》中对李景让母亲的描写。

郑母

唐朝有一件奇事,大儿子考中进士,位高权重。三弟却屡试不中,每次三弟考不中,母亲不揍三儿子,反而揍大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这个方式竟然取得了效果,丞相将三儿子录取为进士。

这个挨揍的大儿子就是唐朝名臣李景让,他的母亲是郑氏,三弟名叫李景庄,后来也卓有贤名。郑母揍大儿子,也多是怒斥,并不真的动手。郑母住在洛阳郊外,早早的守了寡,抚养着自己的三个儿子。

郑母虽然自己文化不高,但是对子女的教育很好,儿子们从小就懂道理。一次天降大雨,李景让家的一堵墙被冲垮了,而在古墙下,出现了一个罐子,里面满是黄灿灿的金子。家中的奴仆高兴的前来汇报,说罐中的金子,能够装满一船。

郑母教育儿子们

如果郑母贪图金子,家里的生活环境会立马好起来,但是她没有。郑母把这件事当成教育儿子的好机会,她命人把金子埋起来,并告诉三个儿子:

“士不勤而禄,犹

菑其身,况无妄而得,我何取?”

这件事深深影响了李景让三兄弟,他们不贪图钱财,只想要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在郑母的悉心教育下,三个儿子均成材,其中尤其以李景让成就最大。李景让当上大官时,已经满头白发,仍然要听从母亲的教诲。

李景让兄弟均成材

当时,李景让在浙西做官,一个左都押牙违反军令,被李景让给处死了。军中众将士认为处罚过重,将要兵变,郑母恰好去军中看儿子。郑母为了稳住军中局势,让李景让站在大堂上,怒斥儿子:

“尔填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 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

李景让磕头跪拜母亲,表示认错,请求母亲责罚。郑母当即拿起鞭子,就要抽打儿子,被左右拦了下来。军中将士一看,郑母已经处罚了李景让,怒气消去一半,因此没有激起兵变。

李景让跪拜母亲

同大哥相比,李景庄的仕途则更为艰难,他虽然是郑母最小的儿子,最受宠爱。当时大哥李景让位高权重,二哥李景温也早早考中进士,步步升迁。只有李景庄多年苦读,一直考不中进士,只是一个举人身份。

郑母痛惜三儿子,认为李景让位高权重,只要说一句话,李景庄就能考取进士。因此,每次李景庄考不中进士,郑母就会揍大儿子李景让。郑母可能是年纪大了,因此有点老眼昏花,多次为三儿子,找到大儿子李景让。

郑母痛惜三儿子

李景让每每挨揍,就是不同意替三弟说话,他对母亲说:

“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敢效人求关节乎!”

李景让说完这番话,母亲抬手就揍他,他也只能挨着,李景庄劝说母亲,也没能让母亲停手。时间一长,郑母打大儿子的事情,传到宰相的耳朵里。李景让的清正廉洁,让宰相叹服,准备帮助于他。

宰相

又是一年科举考试,李景庄再次参加考试,成绩很好,已经录取了。宰相专门为李景庄跑到贡院,查看李景庄的成绩,一看录取了,宰相也很高兴。他对左右说:

“李景庄今岁不可不收,可怜彼翁每岁受挞!”

最终李景庄靠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中了进士,进入仕途,李景让才避免了挨揍的命运。这时的李景让位高权重,就是不肯为弟弟说一句话,可见他的正直。而李景庄没有辜负母亲和大哥的期望,最终靠着自己的能力,考取进士,正式进入仕途。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