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食谱中,猪肉绝对算得上排在第一位的肉类,不仅如此,中国养猪数量超过7亿头,接近全球的一半。然而即便规模庞大,最近两年养猪户们依然一把心酸,认为养猪实在很难。
养猪成本提高
中国由于散养猪户居多,很多人最早并不关心成本。如今情况已经大为不同,养猪成本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药品、疫苗、饲料等等,都不断提高着养猪户的成本。不仅如此,想要赚钱还必须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就需要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更新;规模大了还要雇人,工人成本也成了养猪户不能忽视的一笔开支。
与美国的差距
中国现代养猪业真正的发展,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后。78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为1.6亿头,但出栏率仅为53%;美国同期出栏量虽然刚过5000万,但是出栏率却高达157%!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样比较或许能够更加直观:2015年中国生猪出栏量首破7亿,出栏率达到152%,依然落后于1978年美国的养猪水平。
欧美的养猪业早已进入了专业化养殖的阶段,规模化的养殖十分普遍。而中国养猪业由于国情等因素限制,散养户的比例仍然很大。不仅如此,散养人员由于感受不到社会责任,往往会随着猪肉价格的波动选择性养殖:猪肉价格高了就赶紧回去养一养;猪肉价格降了,撂摊子出去打工。这就造成了散养人员的不专业,更不用提生猪疾病的预防,以及成本产能的控制。
闻“猪瘟”色变
虽然中国养猪户遭遇过各种各样的猪病,但是如今的非洲猪瘟当真成了他们心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一个散养黑猪的朋友最近对我说:“我家的猪没吃过饲料,以杂草和薯藤为主食,还以为抵抗力要强不少,没想到在非洲猪瘟面前不堪一击,全猪覆灭”。有的养殖户甚至表示,只要非洲猪瘟没办法彻底治好,就不会再去养猪!
让养猪户更难受的是,碰到非洲猪瘟这样的瘟神,本就使生猪出栏量减少,只盼望着在供应端产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猪肉价格上涨挽回一些损失。结果却事与愿违,生猪供应虽然少了,猪肉的需求量也降的厉害,人们对非洲猪瘟闻之色变,自然而然地开始排斥猪肉。
猪还能养吗?
养猪虽然越来越难,但并不是没有希望。之前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各省份之间的调度都受到了限制。虽然7月4号之后,全国已经有25个省区解除了非洲猪瘟的封锁,但是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成为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养猪也必将经历一轮洗牌,机遇和风险并存。
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必定会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今已经增加了资金补贴力度,鼓励养猪户走家庭农场养殖道路。如果你能够承担养猪前期的巨大投入,并且懂管理、有技术,那么养殖业仍然是被看好的行业。即便如此,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不算”,生猪养殖现在仍然是高风险的选择,如果把握不大,一定要谨慎入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料哥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