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徒弟向5位师父三鞠躬,接过北京曲协送的扇子、醒木、手绢这3样相声表演道具,自此将传承师父的相声表演技艺……11月2日晚,第十届北京青年相声节集体收徒仪式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其中,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国家一级演员付强收的徒弟最多,共有7名青年相声演员拜在他门下,现场唯一的女徒弟张智婧则被嘻哈包袱铺演员总队长程磊收入门下。
本届相声节集体收徒仪式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曲艺家协会承办,旨在落实中央及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移风易俗,增强收徒活动的仪式感。
近千名观众见证集体拜师 相声传承改革适应新环境
当晚,北京曲协名誉主席李金斗主持了收徒仪式。他捧着话筒,向台下的近千名观众频频挥手示意:“您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您的帮助和热情的掌声,就没有我们相声演员的今天。此刻您就是这些相声新秀集体拜师的见证人,将来他们不管走到哪,都是要感谢你们的……”李金斗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鼓掌声。
紧接着,第五代相声传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连仲老先生也作为见证人上台发言。他称,去年去世的相声名家常贵田生前曾跟他说过,过去说相声需要跑码头,今天在北京,明天跑天津去了,所以需要引师。另外还需要保师,师父出去了,家里出了事由保师来处理。还有代师,即师父到别处去了,这里还有人给徒弟授课。
“以上这些都是传统拜师要走的程序规矩,现在的相声演员都在一个单位,不需要引师、保师、代师这样的老规矩了。为此,拜师学相声在今天这种环境下需要改革。”于连仲还打趣道,这16位徒弟集体拜师,若要上酒楼,那得摆好几桌宴席,花费很多钱。如今在这里拜师,也算是厉行节约,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
对此,于连仲希望师父能够真教,徒弟能真学,出人,出书,走正路,这才是相声艺术薪火相传的良性轨道。
拜师仪式开始后,付强、应宁、程磊、王磊、王夏冰这5位师父怀抱鲜花坐在椅子上。16位徒弟集体向他们三鞠躬后,各自获得了北京曲协赠送的扇子、醒木、手绢这3样相声表演道具,自此他们将传承师父的表演技艺。
唯一女徒弟初步掌握传统相声曲目 结合新媒体发掘新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付强此次收的徒弟最多,姜少锋、李霡、莽瑞坤、爨祖刚、杜云峰、张小东等7位相声新秀均拜在他门下。对此,付强发表感言称,其实收徒只是一个形式,收了徒弟,就要真教,把他学到的相声技艺,不走样地教给徒弟。
“所谓传承,就是要传授好的相声艺术,传递相声清新的台风,传播相声所有的正能量,承就是承载希望与未来。我们老中青相声演员,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为我们的相声越来越辉煌壮大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唯一的女徒弟张智婧被程磊收入门下。拜师仪式结束后,张智婧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95后的她来自河南,在北京上学时最初想演喜剧、小品,后来发现相声表演方式比较多样化,她很喜欢这种多元素融合的台风,于是在2012年开始接触相声。2015年她认识了程磊老师,程磊教她传统的贯口相声,比如《猜灯谜》《八扇屏》《报菜名》等经典曲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她都掌握了,在学校里上台表演,赢得师生们的好评。
作为95后,张智婧除了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媒体,也会将这些平台上发现的新鲜事物融入她的相声创作素材,作为包袱,拉近与年轻网友观众的距离。对于她的这种尝试,师父程磊夸她脑子很灵活、语言思维反应很敏捷,在塑造传统相声人物关系的同时,善于捕捉新事物,对故事重新架构,他喜欢她这样的创新风格。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