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是义乌三宝之一,义乌人“鸡毛换糖”创业故事中的“糖”,指的就是红糖,可以说,红糖在义乌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贡献。作为主产区的义亭镇,素有“红糖之乡”的美称,红糖也贯穿着义亭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富民 甜蜜的红糖 甜蜜的生活
先田村位于义亭镇红糖的核心产区,在这个村的角角落落,几乎都有红糖的元素。从村外一片片整齐的甘蔗林,到房屋外立面上的红糖发展漫画,无不显示着红糖对这个村的重要性 。
孙文寿是先田村最资深的榨糖手艺人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17岁的他跟着父亲到村里的榨糖厂上班,早期的义乌红糖制作都采用牛拉木车绞蔗汁,用柴烧铁锅煎熬的方式,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和工艺技术都很落后,产糖数量少,质量相对差,多为农户自给自食自用。孙文寿回忆,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就是这段经历,让他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因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义乌红糖的加工也经历了由纯手工、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义亭镇的早溪塘村、先田村、西楼村等村庄
开始大规模种植糖蔗,
销售红糖,
每年为各村创造不菲的经济收入。
甜甜的红糖
也让当地农民的日子更加甜蜜~
“ 我们早溪塘这个红糖厂搬到吴畈公路边上,将近15年了。红糖厂对我们村来说,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整个村农房更新改造,有40多户农户在这里建房,没有一户人家去贷款。”义亭镇早溪塘村党支部书记傅含勤说起红糖就很开心。
提升 义乌红糖产业破茧成蝶
古法制作的红糖营养价值高,但杂质不少,之前,义乌红糖没有相关制作标准,很难摆进大超市,销售渠道受限,再加之红糖热销带动了外省食糖的流入。
义乌红糖出现滞销,
卖糖难一度成了糖农的心病。
2017年,
为了规范义乌红糖生产
进一步提高义乌红糖质量和知名度
助推产业发展
《义乌红糖》和《义乌红糖加工技术规程》
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为了重振红糖产业,义亭镇在先田村召开红糖产业整治提升现场会,与各村签订了责任状,引导辖区红糖加工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生产工艺、加工流程、车间布局等进行改造提升,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小作坊登记。
面对困境 不能坐等
必须行动起来
义亭红糖主产区的各村
都在努力提升
王阡村村两委签字贷款40万,用于村里红糖厂的改造提升。
王阡村村委主任楼琦逢说:“压力很大,但提升是好事!红糖厂要提升,我们思想上要先提升。”
青肃村红糖种植面积较少, 位置也比较偏,种植糖蔗投入大、利润薄,村里也在多方谋求红糖产业的发展。
青肃村村委主任刘伟兵:“虽然面临困难,但我们很看重红糖产业的发展。”
先田村也在分析自己村的薄弱之处,找问题分析问题,努力提升红糖产业。
先田村党支部书记孙文喜:“根据去年的情况,红糖产业面临着挑战,必须要改造提升,不然的话,我们村的红糖产业可能难以继续发展。”
……
义亭将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全面开展红糖产业整治提升行动。
到今年10月底,
义亭镇将依法关停取缔
所有无证无照红糖加工场所,
加快红糖小作坊“小转企”工作进程,
加速红糖生产企业提标提质,
全面建成红糖产业示范园,
进一步规范红糖生产加工行为,
加强长效管理,
切实提升红糖产品质量,
推动红糖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义亭镇党委委员冯国斌介绍:“我们镇党委政府今年也有新的计划,红糖节准备重新办起来,规模比以前更大。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今年成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契机,用好上级对我们红糖作为主导产业的基地建设资金,同时通过打造红糖飘香美丽乡村精品线, 将红糖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 。”
作者| 何涛 张莉 吴晓丹
编辑| 张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