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时日,我将以自己的奋斗为这个时代略尽绵薄之力。”这是陈仓区坪头镇营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仓区人社局驻村工作队队员韩风在他两年前的硕士毕业论文里写的最后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8年,韩风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陕西省委组织部录取为选调生,毅然决然选择了基层,来到了宝鸡市陈仓区工作。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足两年的青年干部,韩风主动请战、冲向一线,把自身力量扎根在人民群众当中,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基层大地上,铸就了一道令人放心的屏障。
青年党员,无悔初心奔“疫”线
韩风是河南商丘人。已经将近一年没有回河南故乡的他,农历二十八才到家,还没来得及陪母亲好好聊聊天,疫情爆发后,本来定在正月初六的回程票被他改签到了正月初三。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父亲过世后,韩风很少陪伴母亲聊聊天,很多同事劝他说,“正好趁着今年大家都隔离在家,难得的机会,好好陪陪家里人吧。况且疫情现在多危险啊,总得考虑安全。”可他总是笑着说,“咱的身份不仅是儿子,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旗下宣誓时说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现在是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所以最应该冲在基层一线。”这就是韩风的为民初心,更是一名党员的坚守和信仰。
临行之时,母亲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告诉他要做好工作、服从安排,也要注意自身健康。就这样,他离开了只待了五天的家乡,成了成千上万“逆行者”中的一员,带着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以及母亲的叮嘱,无怨无悔地奔赴900公里外的工作地——陈仓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心牵多处,千方百计助战“疫”
抵达宝鸡后,得知按照要求隔离观察无情况后,方能参加工作。韩风服从安排,积极响应,主动在住处隔离,按时向社区、街道、单位报告自身情况。在家期间,他主动请缨,给村上打电话,希望能为大家分担工作,“张书记,我看村上大家工作量都很大,有什么我能协助的吗?”一次次地电话了解,让他逐渐有了工作思路:在家期间,帮助村里把摸排外来人员的手写版汇总成了电子版,并分类整理;帮助村里整理电子信息,包括政策要求、疫情防控注意事项等;通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防疫点志愿者的口述,协助撰写相关新闻报道稿件。
当得知当前单位和村里摸排、防疫点工作人员都缺少口罩等防疫物资时,他想方设法和华中科技大学西安校友会联系,借助校友会资源购得140个口罩,分别捐赠给单位和村里,同时还为村内捐赠饮用水等物资。另外,联系宝鸡市康源医疗器械公司,购买了十五桶八四消毒液捐赠给村里,有效助力了村内的防疫工作。另外,他还积极动员全家为河南老家乡镇和社区筹措捐款,其个人为家乡捐款1800元。
情系乡亲,“疫”不容辞铸防线
隔离结束后,韩风第一时间赶到村上,正巧赶上疫情信息统计的关键节点上,他连口水都没喝,马上投入到了忙碌的防控工作中,打开电脑就协助录入数据。紧接着,到村内的三个防疫点参加防控工作,他向村书记请示,主动要求编进参加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中,成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中普通的一员。
白天,韩风在岗位值班,严控外来车辆和人员进村,并对村民做好登记、体温测量工作,他拉着喇叭在各个村口进行宣传,告诫村民注意防护。晚上,山区的温度很低,韩风坚守在执勤岗位上,对偶尔过往的车辆进行消毒,对司机、村民测量体温。深夜,他就和执勤点的村民一起睡在值班岗亭。面对群众不理解、指责和争吵时,他总是主动站在矛盾的最前沿,“老贾叔,您也理解理解,不是不让您在外面转。于公,这是咱工作要求,您得配合,给大家起到带头作用,于私,现在病毒这么厉害,您自己身体健康也很重要,是不?”
为了摸排外省返乡人员,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到群众家门口询问、登记,面对大家的疑问,他总是耐心解释。无论再复杂的情况,他总是和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咱们心里有数,各级党委政府才有底气,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可能有保障!” 疫情开始后,从未休息一天、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强度虽然让他很疲惫,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一直坚守着。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当年的非典,全世界把90后呵护了,今天该换我们90后的党员冲了!”韩风作为无数年轻党员的代表之一,他们正在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冲锋在前、勇立潮头,践行着初心使命,凭着一股冲劲和干劲,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守疫情防控前线,迎难而上,最终将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N-pV3ABgx9BqZZIWY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