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是一个高中生,但机缘巧合,最终成长为中国电影三大奖影帝

2019-08-02   娱文娱视

§01

“长鞭哎那个一甩吔,叭叭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劈开那个重重雾哇,闯过那个道道梁哎,要问大车哪里去吔,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看到这段歌词,许多年长的朋友一定哼唱了起来。是的,这是重拍的彩色故事片《青松岭》中的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张仲朋作词,施万春作曲,蒋大为演唱。4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中的“他”,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仁堂,而李仁堂则是《青松岭》中的万山大叔。

说起李仁堂,许多人会想起他为我们塑造的万山大叔、县委书记朱克实、被迫害致死的贺龙元帅、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不懂法的山杠爷等经典形象。其实,李仁堂并非科班出身,而是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热河省文工团(热河省撤销后改为河北省话剧二团,承德地区话剧团),在文工团任协理员。

有一天,热河省文工团正在演出话剧《刘胡兰》,扮演政委的演员突然发病上不了场,团长和众演员十分着急。救场如救火。没有办法的文工团团长“赶着鸭子上架”让在场的李仁堂救急。可李仁堂从没演过戏啊,好在他有表演天赋,虽然紧张但却很好的瞒过了观众,不仅没有“出洋相”,而且还展露了表演才华,救场救的很是圆满。

就是这样一个巧合的机缘,让李仁堂了解了自己还有表演才能,更让团长发现了这个浓眉大眼、仪表堂堂的协理员的表演天赋,于是,自那时候开始,“缺兵少将”的文工团便有机会就安排李仁堂上场,做行政工作的他开始向演员转型。

李仁堂的表演生涯里,虽然参与拍摄的影片并不算很多,但却部部经典,以致他最终成为了中国电影三大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的影帝。

当李仁堂成为三大影帝时,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只是一个高中生,只是一个行政干部,只是半路出家的演员呢?

§02

李仁堂,1930年2月28日出生于吉林抚松一个山村里的地主家庭,祖籍山东诸城。1946年,16岁的李仁堂出外求学,先后在沈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和北平通州潞河中学读书。1949年6月,他高中毕业,在革命浪潮影响下参加了热河省文工团,任协理员。正如上文所说的原因,他慢慢开始自己的演员生涯,曾参加演出《万水千山》《风暴》《以革命的名义》《雷雨》等多部话剧。

196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李仁堂参演的话剧《青松岭》改编成电影,很自然的,李仁堂扮演老贫农张万山(话剧叫张万有)。由此,李仁堂首登银幕。1973年,《青松岭》重拍彩色片,李仁堂继续扮演张万山。两拍《青松岭》,李仁堂成为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

此后,李仁堂相继主演了《创业》《十月的风云》《泪痕》《元帅之死》《子夜》《被告山杠爷》《如意》等影片,并因《泪痕》《被告山杠爷》,先后获得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第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李仁堂曾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

§03

李仁堂从艺数十年,一向注重演员的基本功,注重向生活学习。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李仁堂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含蓄生动,饰演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他曾说:“我没上过大学,但我懂得要老老实实地向生活学习,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创造形象的营养。”

李仁堂为人憨厚正直,不挑剔,能吃苦。退休后,仍有不少人找他拍戏,但他考虑身体的原因,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唯一钟爱的业余活动就是书法。他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行、草及各书体的研究,深受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怀素、张旭书法名家的影响。

李仁堂的夫人名叫祝瑞玉,也是东北长白山人。夫妻相懦以沫,恩恩爱爱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他们夫妇一个属马,一个属龙,李仁堂便书写了一张“龙马精神”的条幅挂在家中以示纪念。

2002年6月22日,李仁堂到山东省高青县参加一个书法展览。24日晚9时许,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73岁。鉴于李仁堂不幸离世,有人赋诗写道:长鞭一甩震八方,青松岭上歌响亮。万山大叔今不在,谁赶大车向前方?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可敬可爱的“万山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