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Me留学全程无忧W学员收获
数据类名校申请Offer大丰收!
学员背景:
美本经济本科 (社大转大U)
GPA 3.8+
无GRE
三段实习经历
录取院校:
莱斯大学数据科学
南加州大学分析学
哥伦比亚大学应用分析
南加州大学空间经济与数据分析
纽约大学科技管理(带奖$6,000/年)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商业分析(带奖$8,000)
我来美国读书已经有近10年了。从14岁来到明尼苏达读中学,到如今UCI(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准毕业生,在别人看来,我成绩还不错,走的每一步都很稳。但,走在这条稳稳的路上,我却清楚地知道,我想要的是更多的挑战。
从2013年开始:走入美式校园
我是8年级来到美国的,当时是在明尼苏达州的一所学校读初中。不同于东西海岸华人聚集较多的大城市,我的高中地处美国中西部“大农村”,完全是白人居多的美式高中,国际生少之又少。当时我是校内唯二的中国人。由于英语不好,再加上文化冲击,我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逐渐适应美国的校园生活。不过也正是因为在美国大农村的读书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大学一定要去大一些的城市读。
美式高中运动会
入读UCI:我的大学体验感去哪了?
我的大学生活更为波折一些。在有了“想要去加州大城市读书”的想法之后,我是自己着手申请大学的,当时的梦校是UCI。然而,由于几乎零经验申请,我的大学申请结果并不是很好,只能去到UCSC(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虽然学校在加州,但我生活起来却感觉比高中生活还要不舒服,学校的各种资源也不是很对我的口味。因此,在读一个Quarter之后,我决定“曲线救国”,走社区大学转学的道路。好在,我一直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保持得不错,这也让我能够比较地顺利从社大转入了UCI。
UCI的Student Center
大三进了UCI之后,我其实没能如愿沉浸式地体验到期盼已久的大城市校园生活。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大三一年我基本都是蹲在家里上网课,直到大四才恢复到线下课。回到校园让我感觉很好,也让我终于有了想要的大学生活,但是我也时刻感觉毕业在我身后步步紧逼。回顾自己颇为波折的大学生活,我发现自己一直在被推着走,无论是想要读UCI的想法还是要保持GPA的需求,都在推着我从一个目标到下一个目标,没有时间去充分地融入、体验。在我一波三折的大学生活中,空白期很多,体验感四舍五入也没有多少。在UCI的第二年让我尝到了真正Engage in School的甜头,我对这种校园生活格外不舍。继续延续校园生活也是我想要申请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决定申研:我需要更多Surprise!
另一个想读研究生的原因,则是对更多挑战的渴望。一直以来我是比较注重学业的人,因此我的成绩一直不错、保持得很稳。但,我在这个舒适圈太久了,不需要有太多挣扎就能保持不错的分数。我想要更多挑战,更多惊喜,想要那种人生一下子被Surprise到的感觉!
同时,辗转大U和CC学了4年经济,自我感觉学到的大多仍旧是理论性的东西,没有积累到实践经验,对于找工作没有直接的帮助。最明显的就是当我想要去准备简历找实习时,我发现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扎实的内容可写。因此,我定下了申请名校研究生的想法,而且一定要读一个对求职有帮助的、符合时代所需的专业!
不过,想法的确定只是第一步,其实对于要申请什么类型的专业我还是非常迷茫的。考虑到大学DIY申请结果不尽人意,我决心找个好中介,一方面是帮我操作申请。另一方面,我只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至于具体走什么方向、读什么专业,我当时并没有头绪,我想这一点很多在本科与研究生分岔口的同学都有这种感觉。我很需要比较专业的意见,去帮我理顺思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在线上线下广泛搜罗中介,也问了身边很多朋友。
锁定Me留学:网络一线牵
遇到Me留学完全靠缘分,当时在小红书直接搜关键词就跳出来了,加上之后正好是周末,说是周一联系,果然周一我就跟顾问老师联系上了。那时候其实我对申请可以说是毫无概念,也在同时和几家中介聊着,他们中有人建议我不要学数据分析直接学CS,有人建议我直接去读会计,说是比较好找工作,我整个的状态就是很迷茫、很纠结。
但是,在跟Me留学的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感觉能够更好地理清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定下基准的多维选校底线,比如就业目标之外,我就是想要去居住感很好的地方读研,不然就算学校很好,在居住感不好的地方生活,我也会很难受、不想读。另外我比较关注的,就是城市的安全指数,不想去芝加哥或者太危险的城市。
还有一点我让我坚定选择Me留学的,就是顾问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都很尊重我的意见。由于我大学生活比较分散且一直专注在学业上,实践经历的缺失成为了我一个比较致命的短板,亟需找实习。以往遇到的中介总是上来就明码标价告诉我要买哪个实习,但是我的顾问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在鼓励我先去自己找找看,从来不Push我去做一些事情,让我感觉能够舒服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
我也比较喜欢Me留学的定金机制,感觉让我对整体的服务会更加放心。其它中介虽然有信誓旦旦地跟我打包票说,能去到很好学校,但是都是说要先把钱全部收上去,一所没录再退,这种机制让我感觉不舒服。因此,多项对比下来,我很快就决定选择Me留学,开启我的研究生申请。
申请季展开:但不止为了申请
进入服务后,我原本是计划考GRE的,但是奈何种种因素影响并没有坚持下来,不过老师们还是很用心,对我的备考过程一直很关注,帮我指定细致的GRE备考计划,且一直在定期跟进我的GRE学习情况。另一边,我也在Me留学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咨询公司的实习。这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不仅仅是对申请的帮助。
在开始实习之前,我一直以为咨询公司就是做很多Data,技术上的事情,一开始我也是想搞技术的。但是进入实习后,我有机会跟经验很丰富的分析师一起工作、交流,他告诉我,我们要做的其实更多是策略上的事情,是去通过Research,给出客户最优解决方案。这个流程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东西要做。这个实习做下来,累是一方面,我更多的是感觉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远比我之前设想的纯粹做技术更让我有兴趣。人家都说,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如此。这段实习结束后,我现在对Strategy+Data相结合的咨询工作更有兴趣,也认识到实践经历有时要比在学校学习到了什么更加重要。
说回申请,整个过程中最让我惊喜的是文书。我自知GPA是强项,而经历缺失是我的大短板,讲白了,我自觉我的经历没什么可写的。但是,文书老师在头脑风暴中还是带着我充分挖掘了我的经历。在随后的文书中,我真的很惊喜地发现文书老师能帮我提取出了我自己都没发现的亮点,并且能找到跟项目独特的Connection来成文。最终能让我集齐哥大、NYU、USC、Rice、UCI的名校Offer,我真的觉得文书的帮助很大。
我申请的项目有的是有面试的,比如哥大和UCI,每一次面试不管是Video Interview还是人面,我的顾问老师都会给我分享精准的题库,带我一个个过题目,启发我回答问题,精进答案,这些培训下来,我的面试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Offer大满贯后:我期待未来的挑战
现在的话,我仍旧在纠结到底是去哥大还是南加大(莱斯也在考虑),我的顾问老师也多次帮我分析了两个项目各自的优劣势。很快我就要本科毕业了,匆忙的大学生活似乎还没体验完整就要结束了,好在研究生申到了喜欢的城市、学校和项目,能把我热爱的校园生活再续一段时间。无论是哥大还是南加大,我觉得都一定能带给我最想要的挑战和提升。这个夏天我打算再去做个实习,继续填补下我在经历上的弱项。
给美国留学生的真心话
回顾我近10年的留美生活,确实也是有一些无助难过的时刻,这里想告诉之后的留美同学们,一开始语言不流利不要自卑,一定要大胆开口去说,积极去融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关于申请,大家一定要把握宝贵的大学时光,多多实习和实践,多做有意义的事情(课堂项目、竞赛、社团等等),不然简历真的都没什么可写。最后就是希望大家在选校申请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策略选校,有冲刺有保底,对于一些就算录了也不想去的,大家在仔细权衡后可以大胆选择是否要放弃,当时我因为没有考出GRE,且跨专业申数据,对自己并不自信,想让老师帮我加一个50名左右的学校保底,被老师果断拒绝,才因此没有浪费申请名额。
总之,这个申请季能够遇到Me留学,跟大家合作为我的研究生生活铺开完美的开始,我很开心。希望在看的大家,也能为心之所向,不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