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中国外贸多元化获显著进展,2024年哪些积极因素将延续?

2024-01-17     中新经纬

原标题:张建平:中国外贸多元化获显著进展,2024年哪些积极因素将延续?

中新经纬1月17日电 题:中国外贸多元化获显著进展,2024年哪些积极因素将延续?

作者 张建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

应该说这个成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是符合预期的。因为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的外贸增速以及全球市场需求,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需求是收缩的,这一情况在2023年一季度表现特别明显。面对这种不利情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外贸综合措施,努力提升我们的外贸竞争力,塑造新的增长点,最终我们取得了一个进出口及出口正增长、进口微降的成绩,平稳实现稳外贸、调结构目标。进口方面虽然略微下降,但是我们的进口规模是很大的,接近18万亿元。

从上海进博会也能反映出来,现在其他国家对于中国这个大市场是非常重视的。

2023年中国进出口呈现五大亮点

具体来看,主要呈现五大亮点。

第一,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塑造了中国外贸新的增长点,也提升了中国外贸的竞争力。这“新三样”都是中国在过去10多年,特别是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以后,通过努力推动外贸转型,建设贸易强国,鼓励自主品牌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外贸企业成长而实现的,代表了中国的新业态、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也符合当下全球追求低碳绿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第二,中国的外贸多元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当中的占比已经接近50%。从中也可以看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为核心的政策支持,对于贸易和投资的相互促进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其中,东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2023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已达9117.2亿美元,预计2024年或2025年极有希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第三,民营企业出口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占比持续攀升。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有55.6万家,合计实现进出口22.3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连续5年稳居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为了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中央出台了31条支持政策,预计此举将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出口主力军的地位,推动其占比继续攀升。民营企业也将继续在我们建设贸易强国的过程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第四,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一般贸易占比超60%。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是中国外贸当中重要的形态。在过去的10多年,由于中国鼓励自主创新和提升附加值,一般贸易占比不断提升,而加工贸易占比则从2008年的41.1%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0%。在一般贸易当中,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接近60%,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服装、箱包、鞋帽占比下降到了不足20%。这样的一种结构显示出中国在走向贸易强国的道路上进步得非常快。当然,加工贸易也很重要。

第五,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中国跨境电商每年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高速成长,成长速度远远高于传统货物贸易方式,在整个对外贸易当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下一步凭借着中国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政策的支持,跨境电商的优势还会进一步发挥。

2024年如何稳外贸?

2024年,中国的外贸形势非常复杂,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各大国际机构的预测来看,2024年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和2023年持平,甚至略低。从一些消费大国来看,美国经济仍然处在加息周期,经济风险还是比较大的,甚至存在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的市场需求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欧洲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包括能源价格高企、通货膨胀压力、难民危机、高利率等,所以欧洲经济2024年的增长速度和外贸市场需求也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发展中国家中,现在也有很多处在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有些新兴国家甚至在搞小圈子。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比如发达国家当中,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仍然存在,欧盟扬言要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开展“双反”调查。所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让2024年的中国贸易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挑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914cdc1d46347fdd56d81b271530f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