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掌掴事件:家长过于护犊子,成年人对孩子的包容性在降低

2023-05-13   王新喜

原标题:高铁掌掴事件:家长过于护犊子,成年人对孩子的包容性在降低

文/王新喜

高铁掌掴事件引发全国轰动,至今各种说法与反转仍在不断流传,从最新的进展来看,针对网传打人者之一为四川省江油中学教师一事,2023年5月11日,该校专门发布通告予以辟谣。而关于时间细节的各种争论仍在。

对于警方认定的互殴,虽然在看了车厢视频之后,很多网友是认可的,很多人表示,原来被受害人王某某不简单,原来我们一直在给坏人撑腰,很多人被她带节奏了。

总体来看,支持女孩不要和解,要复议的也不少,法律大V罗翔也站出来发声,表示,无论是站在公序良俗,还是站在道德法律上,如果这件事定为互打,双方各打50板,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应该站在女生的队伍里。

对争吵问题起因的推定,小孩子做错事是事实,应该教育,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但小孩子做借事处理上应该同成年人有分别,王女士拍孩子视频并且用侮辱语言配音,这就不对了,孩子视频若被放上网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争议产生的原因,可能不是出在她回了两巴掌,该事件因小孩脚踢椅背而起,因此有人认为王女士的做法情有可原,认为杨女士作为母亲,对孩子出门打闹缺乏管教,影响很不好,并建议立法让熊孩子家长承担更多的刑事与民事责任。

从网友评论来看,我们会有一个感受,很多网民对对孩子缺乏包容,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为什么社会对孩子的包容性差?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对孩子的包容心这么差?

有家长分享了一个自己的经历:带两宝坐公交去玩,大宝两岁半,全程吃饼干没有怎么讲话,小宝刚刚一岁,自己饼干掉了,眼馋哥哥的,一直闹情绪,我们想分散他的注意力没成功,大概过了两三分钟,我正准备在包里面拿磨牙棒给他吃,一个尖锐的女声响起:“好吵啊!有没有人管啊!”

其实这就有点类似高铁掌掴事件的王女士,从王女士坐下之后,不到几分钟就开始转回头“提醒”孩子,在视频中没有这一段,但是这里的提醒,可能是非常不友好的或者非常嫌弃,尤其是指责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在后面,呵斥小孩之后,还拿出手机对着儿童录像,边录边骂“小朋友长这个样子,你看啊,长这个样子。”

很多人把孩子踢椅背的行为归结为家长不管教,有这方面的原因,高铁的杨女士确实连制止的动作都没有,是失职的。

对争吵问题起因的推定,小孩子做错事是事实,应该教育,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但小孩子做借事处理上应该同成年人有分别,王女士拍孩子视频并且用侮辱语言配音,孩子视频若被放上网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这种行为明显不应该是一个成年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一些网友认为,家长不教育,自然有人帮他们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对着孩子拍视频,并且用侮辱的语气配音呢?

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网络上的情绪,对于熊孩子的容忍度是越来越低的

原因在于,这一代成年人,包括80、90、00后,独生子女较多,或者说,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是相对独立的,对一些资源也是独占性的,这样性格就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个人的体验与感受,有边界感,因此对其他人和事缺乏耐心和包容。另一方面是,现在的人精神压力太大,很多时候耐心被工作生活的焦虑所消磨掉了,面对吵闹的孩子,就没有耐心了。

从视频看,这个王女士对小孩的歇斯底里的吼叫,对着小孩拍照,让大家对她的同情心消失了。

其实大家可以想想小时候,老一辈人又是如何对待小孩的呢?是不是对陌生人的小孩打闹,动辄吼叫?如果我们对小时候的记忆有印象的话,老一辈人对孩子多数是抱有较好的宽容度,不会跟小孩计较,对于小孩爱玩、胡闹,影响到了自己,家长会喝止小孩,而对方也会一笑了之,并且会劝阻表示理解。

家长过于护犊子,是矛盾触发的根源

当然,这一代的家长与老一辈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行为也有了不同,这也间接导致了有些人对待孩子的宽容度低。

现在的家长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护犊子。在高铁掌掴事件中,我们看到,孩子母亲一直在强调让女孩给她孩子道歉,态度也有点咄咄逼人,事实上,小孩踢椅背影响到别人了,错在先,那么就应该让小孩出来给前排的女孩道歉,如果小孩不懂得道歉,这个时候母亲再站出来道歉,并当场教育孩子,那么事情就会玩了,前排女孩气消了,自然也会道歉。

在这件事情中,家长过于护犊子,是矛盾触发的根源。

8090后或许有记忆,那时小孩之间打架,父母知情后,都是不管对错对自家小孩一顿打,粗放式的养娃,不会过于护犊子,小孩知道错了,成长了,对方家长看到这边的家长明事理,也会教训自己的孩子,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现在貌似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家的小孩过度保护,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拿高铁掌掴母亲来说,自家小孩吵别人了,对方吼了娃,就一直要火上浇油让别人真诚向娃道歉,弥补心理伤害。站在女孩的立场,可能会觉着别人有错在先,最后反倒是自己给娃道歉,心里有气也难免,因此后面的脏话就脱口而出了。

需要反思什么?

我们的社会,戾气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大人对小孩的包容性降低了,一方面与家长护犊子相关。两方都有错,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我们看到,此前,关于公共场合喂母乳的问题也被指责,成为热门话题。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大家印象最深的环节,可能是在撞了冰山、船要下沉而救生艇不够的时候,让妇女与儿童先上船。因为妇女儿童都是需要保护的群体,而儿童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如果上一辈选择对孩童表现得毫无耐心、缺乏包容而斤斤计较,把小孩的行为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看待,是自私的表现,也缺乏同理心与包容心,这也没有给我们的下一代树立一个更好的榜样如果下一代对待下下一代也是如此,那么,未来的年轻人,该是什么样?国家的未来,会变好吗?

熊孩子的炼成,与其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性格有密切联系,但很多年轻人需知道的是,教育孩子并没有那么容易,把一个顽皮的孩子调教成在公众场合懂的公序良俗更不容易。大家其实可以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家长的话,你就真的会听吗?很多人小时候,可能还比不上这个孩子!仔细回忆小的时候,在公共场合的打闹,那个时候,大人有跟你计较吗?

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中,家长在公众场合对孩子缺乏管束,触发矛盾后又过于护犊子,这类家长可能是觉得孩子被伤害了,但没有意识到,在对错面前,缺乏清晰的认知,盲目的‘保护’往往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自立性格,自信素养。未来可能会惹出更多的麻烦,这是高铁掌掴事件中,所有家长都需要记住的教训。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有成年人的素养与包容,对待孩子的犯错不应该拿成年人的标准,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如果孩子只是打闹,爱玩,一般情况下,可以提醒家长进行管教,家长不管再来管,小孩神经智力发育都不完善,与小孩较劲大可不必。当然,家长也需要对周围人的耐心有同理心,如果影响到别人,第一时间需要道歉的是家长,因为只有家长做出表率,孩子才会知道错,高铁母亲错的就是这一点。

在微博上,有个网友转发了一个视频,大致是一个案例,是小孩被压,乱踹座椅,被踹乘客没有责怪,反而将其安装好。这或许是一个成年人对待孩子的表率。

在高铁掌掴事件中,如果孩子母亲第一时间能让孩子道歉,那么在前期就已经平息事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关于熊孩子的争论,从这件事情的争议,可以看出,成年人对熊孩子的包容度降低,是所有家长应该关注的一个现象,在对错面前,过于护犊子对人对已,对孩子,都是不利的,也是触发很多社会矛盾的根源,这或许是高铁掌掴事件,人们需要反思的一个方面。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