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主要事件
1、当地时间10月14日,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表示,由于英国汽车行业尚未正式要求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不打算追随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同时,上届政府在促进与中国关系方面“做得太少”,“需与中国进行更多接触”。
2、当地时间10月15日,韩国京畿道宣布将位于朝韩交界地带的京畿道坡州市、金浦市、涟川郡等地指定为“危险区域”,禁止市民团体在这些地区利用气球向朝鲜放飞传单等物品。京畿道政府表示,近期朝韩关系急转直下,为保护朝韩边境地区民众安全故出台上述举措。此前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批准《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法律草案。其中规定,如果一方受到某一国或数国武力攻击,并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将立即以一切可用手段向前者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
3、当地时间10月15日,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潜在财长人选贝森特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若特朗普再次当选,不会采取削弱美元的政策。他强调,特朗普支持美元保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将关税视为一种谈判策略。
4、当地时间10月16日,泰国央行将关键利率下调25基点至2.25%,是该央行自2020年5月份以来的首次降息;同日,印度尼西亚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是该央行自2021年2月份以来的首次降息。
5、当地时间10月17日,欧央行议息会议决定降息25个基点,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3.4%、3.65%和3.25%。这是今年欧央行的第三次降息。行长拉加德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降息25个基点是全体一致通过的,欧元区经济表现低于预期,新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6、据共同社10月17日消息,日本工会总联合会基本敲定了2025年春季劳资谈判(春斗)中要求加薪“5%以上”的方针草案,与去年要求维持同一水平,但中小企业工会预计要求“6%以上”。
7、10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其中提出,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调动地方积极性,将水资源税收入全部留给地方,通过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更好发挥地方积极性。
8、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将建设国际黄金交易市场、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积极与内地商讨为债券通适度扩容、即日起调整烈酒税、将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等内容。
9、据天津市住建委10月16日消息,天津市取消住房限制性措施。包括调整差别化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对于在本市贷款购买住房的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等内容。
10、10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建部表示, 这次选择在前期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基础上,再新增100万套,并通过货币化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政策有五条:一是重点支持地级以上城市。二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给予专项借款。三是允许地方发行政府专项债。四是给予税费优惠。五是商业银行根据项目评估还可以发放商业贷款。此外, 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等。
11、 10月20日消息,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题座谈会,与专家学者、财经媒体负责人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与会代表就资本市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配性和精准性,打通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案例落地;统筹推动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逐步实现IPO常态化,积极培育耐心资本,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
12、10月20日,招商蛇口、中国石化、中国外运、中远海能等23家沪深上市公司先后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涉及资金总额超110亿元,意味着首批回购增持案例正式落地。
二、代表性观点
2024年第10期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杂志刊载了由RékaJuhász等撰写的题为《技术采用与生产率增长:来自法国工业化的证据》的论文。文章指出,虽然许多重大突破性技术的采用最终被确认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生产率的增长,但短期内由于技术在企业内部扩散速度较慢,并导致企业短期生产率表现不佳。针对该现象,其中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企业在采用突破性技术时需要调整和重组自身的生产过程,但许多公司由于缺乏配套新技术的生产组织知识导致对新技术的运营效率低下,故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作者以19世纪法国棉纺行业使用机械化工厂生产为例,对上述解释提供了经验证据。作者没有选择进行工业革命并创造出新技术的英国,而是选择追随新技术的法国,以更专注于新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法国机械化棉纺的发明与生产组织革命性重组相伴而行。在机械化之前,工人们在自己家中以家庭手工业的形式进行生产,采用新技术后企业需要从零开始建立工厂,并将工人从家中转移至工厂。虽然机械棉纺生产技术在法国广为人知并有许多国内生产商向企业提供生产设备,但采用新技术是在企业缺乏新棉纺厂生产组织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企业需要摸索实践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突破性技术应用产生的总生产率效应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因为企业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组织生产。实证结果显示,起初新技术的应用是与低效的生产组织流程进行结合,导致分散的生产率分布和较低的平均生产率。所以如果从短期视角进行分析,可能会低估新技术应用产生的生产率收益。作者选取了棉纺行业、冶金行业和造纸行业三个行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1800年-1840年三个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分位数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化发现,从长期看棉纺行业实现了最大的生产率增幅,年均为2.42%,其次为冶金行业和造纸行业,年均生产率增幅分别为2.328%和0.719%。但是短期看棉纺行业生产率增长来源于低生产率工厂生产率的提升,其中第25百分位的平均生产率增长(年均3.3%)是第75百分位(年均1.65%)的两倍。其他两个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则来源于整体工厂生产率的增长。第二,新技术产生后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作者发现,以棉纺行业为例,在初始阶段生产率最低的工厂退出生产。在创新阶段,存活的低生产率工厂决定是否学习更好的生产组织流程知识进行生产。在最后阶段,低生产率的学习工厂从更有生产力的生产工厂获取了更先进的组织知识,从而提升了生产率。第三,知识空间扩散是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机制。在棉纺行业引进新技术的初期,与高生产率工厂的距离是影响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接近和学习高生产率工厂的成功经验尤为重要。但是当生产组织流程知识扩散后,距离的重要性要小得多。同时,生产组织流程知识是提升生产率的关键机制。但由于采用新技术存在不确定性,工厂会进行延迟采用新技术战略。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的工厂可以向成立时间更长的工厂学习其所积累的生产组织流程经验,所以前者处于优势地位,均有动机推迟向新技术转换。
三、本周重要数据
1、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进口价格环比下降0.4%,为2023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其中燃料进口价格下跌7%,进口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14.5%。9月份美国出口价格环比下降0.7%。其中,非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0.9%,大幅抵消农产品出口价格0.6%的涨幅。
2、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零售销售环比增加0.4%,前值为0.1%,同比下降1.7%,为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3、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财年,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1.833万亿美元,为有纪录以来第三高,仅次于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财年和2021财年。
4、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德国经济景气指数四个月内首次增强,从前值的3.6上升至13.1。ZEW主席阿希姆·万巴赫指出,提振乐观情绪的因素包括通胀率稳定的预期、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预期以及出口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
5、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欧元区工业产出同比增长0.1%,环比增长1.8%。
6、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英国CPI同比上涨1.7%,环比持平,低于经济学家预期,原因包括机票价格下降、汽油价格下降和服务业通胀放缓。
7、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加拿大CPI同比上涨1.6%,再创2021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通胀率,前值为上涨2.0%,是该国3年半以来首次回落至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水平。加拿大统计局认为,总体通胀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汽油价格同比下降10.7%。
8、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6.6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
9、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增长6.2%,进口增长4.1%。
1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月份汽车出口53.9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21.4%。1-9月,汽车出口431.2万辆,同比增长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