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寒冰报道日前,中国足协官宣8月初2001年龄段U21国青队即将“整队留洋”克罗地亚,以“编外球队”方式,与新赛季12支克罗地亚乙级联赛球队以及4支克罗地亚甲级联赛球队的预备队逐一进行教学比赛。这是继1990年代健力宝队、2004年12月“中国之队-08奥运之星”、2011年“留葡希望队”和2017年U20国青队赴德参加德国西南地区联赛之后,中国足球再次启动大规模的留洋工程。
这支2001年龄段U21国青队此前已经整队参加过2020和2021年的中乙联赛,但这次整队留洋又与此前几次有所不同。中国其他体育项目代表队整队留洋有此前北京冬奥会男女冰球队、中国男女手球队赴俄长期集训比赛的成功案例,以及正在洽谈中国男排以俱乐部名义参加法国男排联赛“整体留洋”,作为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男足比赛的适龄球队,U21国青队此举也是奥运战略“走出去”在男足领域内的具体实施。
在具体留洋国家的选择上,此前中国足球在德国、葡萄牙的先例都不能算是成功。此次最终确定克罗地亚,也是通过体育总局的联系。U21国青队主帅成耀东对克罗地亚的职业联赛水平也比较熟悉,克罗地亚足协、职业联盟最终与中国足协达成了合作协议。只是具体合作形式因为克罗地亚乙级联赛的赛制改变略有调整,新赛季克罗地亚乙级联赛从16支球队降到12支球队,赛制也从主客场双循环30轮改为三循环33轮。
虽然U21国青队只是在周中与克罗地亚乙级俱乐部进行不对外开放的内部教学赛,但对手确定、赛程完整,是此前几次整体留洋不具备的比赛数量优势。这也是U21国青队此次整体留洋相比此前唯一的亮点。毕竟对于一向缺乏高质量比赛积累经验,磨合阵型的各年龄组国字号球队而言,数量稳定的高质量比赛才是短期内提升比赛能力的捷径。U21国青队也计划于7月27日在上海集中,8月5日飞往克罗地亚。
低年龄组国家队整体参加联赛,通过大量参加高质量比赛确保球员的比赛经验得到有效积累,在亚洲的新加坡、日本早有先例。2014年日本足协就从J1和J2联赛挑选了U22精英单独组队参加J3联赛,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奥运会后取消。成年国家队方面,作为世界杯东道主的卡塔尔队,照样参加了亚洲区40强赛,并与欧足联合作,以不计成绩并将主场设在欧洲的方式参加世界杯欧洲区A组预选赛。
但在留洋方面,足球水平较低的国家基本都是化整为零,依靠球员个体留洋,而非整队留洋方式。卡塔尔、沙特、日本、韩国至多也只是在欧洲收购二流联赛顶级或五大联赛低级别俱乐部,作为球员旅欧的中转站和向更高水准联赛发展的跳板。沙特与卡塔尔定期组织的欧洲拉练,也是在欧洲合作国设置训练基地,再联系练兵的对手。日常这些球员们还会回到各自俱乐部参加联赛,避免了长期集训带来的种种心理疲劳问题。
U21国青队整体留洋,是中国足协推动李磊、郭田雨等球员个体留洋之后的新举措。虽然值得肯定,但具体到实施阶段还是有很多困难等待克服。根据足协公告显示,U21国青队要在克罗地亚常驻近三个月,要克服的除了饮食等生活问题外,最重要的还有两个更大的难题。
首要问题是防疫,因为欧洲在新冠防疫方面几乎已完全开放,近三个月的集训与此前国足12强赛在中东不过十数日的集训相比,想确保万无一失,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量级。今年在国外比赛的其他体育队,例如男女篮、男排都曾发生队内感染,中国男排在菲律宾参加世界联赛甚至因无法凑齐参赛健康人数被判负。
另外,球迷们对当年U20国青队在德国的不愉快经历也印象深刻。这次中国足协没有选择像俄罗斯、塞尔维亚这样的友好国家集体留洋,而克罗地亚是国际足联都警告过的球场种族歧视、新纳粹主义的重灾区之一,很难确保不会让U20国青队当年在德国的不愉快经历重演。一旦再次发生,必将直接影响U21国青队在克罗地亚的比赛进度,极端情况下,甚至很可能像当年一样被迫回国,让留洋计划无疾而终。
U21国青队为备战巴黎奥运会“集体留洋”,本是短期内提升实力的好办法。主帅成耀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态,这次选择“留洋”,是中国足球实力下降后的选择,尽管他认可“参加国外的联赛会给队员和球队一定的帮助和提高”,但同样也指出,如果今后中国足球的水平能够提升,“其实也不一定要长期的出去进行这种集训。”
事实上,今年很多U21球员已在中超、中甲打上比赛甚至成为俱乐部主力,达到了通过稳定参加比赛积累经验的目的。一刀切地将他们集中“留洋”,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虽然中超的比赛质量或许不如克罗地亚乙级联赛,但这些打上主力的U21球员在中超是能得到真刀真枪的联赛锻炼的,前往克罗地亚参加的则是非正式的教学赛,对手是否竭尽全力很难说,实际练兵效果能否达到预期也需要时间证明。
U21国青队整体留洋,或许会带给球迷们一些希望,但这次留洋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更需要中国足协加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