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依弗那”到底是什么药,为何王熙凤离不开它?

2023-12-05   少读红楼

原标题:《红楼梦》里的“依弗那”到底是什么药,为何王熙凤离不开它?

《红楼梦》第52回写晴雯生病,总不见好,于是宝玉提出治疗意见道:“越性尽用西洋药治一治,只怕就好了”,接着还给出了具体药物名称:“和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作‘依弗那’,找寻一点儿”。

这里,贾宝玉口中所说的西洋“依弗那”膏子药,到底是什么药呢?光看名称,我们当然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因为它是西药,这个膏药名字明显是音译过来的。《红楼梦涉外新考》一书认为“依弗那”来自于拉丁文cephala,这个单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指“剧烈的头疼”,当作药名,意思自然就是治头痛药,这明显是这一西洋膏药的商品名,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感冒灵”、“皮炎平”、“止痒快克”。

单看名字,我们是看不出它的成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说里的描述,知道这个药物的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作为西药,它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从宝玉口中的“越性”二字可以看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打算用这药的;二是它的使用方法是将药物烤化后均匀摊开于布上或纸上,然后粘贴于太阳穴处。小说里写麝月从二奶奶那里取来“依弗那”,找了一块红缎子角儿,铰了两块指顶大的圆式,将那药烤和了,用簪挺摊上,然后晴雯就贴在两太阳穴处。

由此可见,这个“依弗那”明显是属于西洋药中的硬膏剂,但是它的成分我们已经很难确切知晓。清宫的《活计档》记载了一种叫作“利翡讷”的西洋药,原文写道:“本日,据西洋人巴多明、罗怀忠认看得:······金纳鸡纳一盒,系治疟疾用的;白得里永一盒,系配利翡那膏药用的······”。

这里提及的“利翡那”,是和一种叫作白得里永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的,因为都是音译西洋药物名称,它们的成分和功效我们都无从得知,有人看见后面有膏药二字,便断定“利翡那”就是宝玉口中的治头疼的“依弗那”,因为找不到实证,他姑妄言之,我们也只能姑妄听之了。

小说里写晴雯生病,明显是因为月夜独自外出,又穿得单薄,偶感风寒引起的,它的头疼,也是这个病引起的,因此,这个专治头疼的药,于晴雯不一定有用,至多不过是治标而已,而小说里却写王熙凤常用这药,经常贴在太阳穴处,大观园里众人早就看习惯了。

麝月笑道:“病的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倒俏皮了。二奶奶贴惯了,倒不大显。”

麝月说二奶奶贴惯了,说明王熙凤经常性头疼,且每一头疼,便贴这个膏药止疼。不过,二奶奶王熙凤的头疼,和晴雯的头疼都是同一个病症引起的吗?

当然不是。

小说里多次写到王熙凤犯头疼病,都和晴雯的偶感风寒致病全然不同,因为王熙凤的病实际上是积劳成疾,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劳碌不堪,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了,更何况还是个女流之辈。

小说第十九回对王熙凤病因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扎挣着与无事人一样。”

这样一个劳碌又要强的性格,真是合该她病着。

王熙凤每天处理的事务有多少?小说里作者通过善姐儿之口交待说:“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里,多少人情客礼?”

至此,我们可以断定,王熙凤的病,是因为过于繁重的工作导致的心力交瘁引起月经不调。

关于王熙凤的病,小说第五十五回交代最为详细。这一回开篇作者便说凤姐小产了,虽然不能出门,躺在床上还在费心费力遥控指挥:“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果然就病重了:“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第72回,作者又通过平儿之口,对凤姐的下红之症再作强调:”只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淅淅的没有止住。这可是大病不是?”

凤姐这病严重不严重?当然严重。你听鸳鸯怎么说的:“究竟我也不知什么崩不崩的,你倒忘了不成,先我姐姐不是害这病死了?”

凤姐的病,是因为月经期失血过多,因而导致失血性贫血,由此造成她经常性头痛、头晕,这才是凤姐的病根所在,因此凤姐儿需要常常在太阳穴处贴此膏药来缓解头痛,而通过贴“依弗那”来止头疼,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可怜生性要强的凤姐,只为了自己的体面和本事,连命都不要,岂不悲哉?

小说里写凤姐儿贴西洋膏药,宝玉也认为西洋药可以一试,可见,偌大的贾府,对于西洋药并不排斥,甚至认为它见效快,可以多次使用,这其实和曹家与康熙帝有一定的关系。公元1693年夏,39岁的康熙帝身患疟疾,高烧不退,后来服用了传教士献上的金鸡纳霜,数日后就大病痊愈,让康熙帝从此对西洋药的药效刮目相看。

公元1712年7月,曹寅患风寒之病,后转为疟疾,写奏折向康熙帝讨要金鸡纳霜,可惜,当康熙帝命人快马加鞭将金鸡纳霜送到的时候,到底晚了一步,曹寅已经病逝了。

小说外,真实的曹家祖上因为西洋药未及时送到,一病而亡;小说里,可以随时贴用西洋膏药,也最终没能挽回一生要强、积劳成疾的王熙凤年轻的生命。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